查看拼音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qīng xī shēn bù cè,yĭn chù wéi gū yún。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sōng jì lù wēi yuè,qīng guāng yóu wèi jūn。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máo tíng sù huā yĭng,yào yuàn zī tái wén。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yú yì xiè shí qù,xī shān luán hè qún。

译文

清溪之水深不可测,隐居之处只有孤云。

松林中间明月微露,洒下清辉似为郎君。

茅亭花影睡意正浓,芍药园圃滋生苔纹。

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注释

⑴测:一作“极”。

⑵隐处:隐居的地方。唯:只有。

⑶犹:还,仍然。

⑷宿:比喻夜静花影如眠。

⑸药院:种芍药的庭院。滋:生长着。

⑹余:我。谢时:辞去世俗之累。

⑺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群:与……为伍。

赏析

常建这首《宿王昌龄隐居》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下面是原北京大学教授倪其心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这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在盛唐已传为名篇。到清代,更受“神韵派”的推崇,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并为常建代表作品。

  此诗题曰“宿王昌龄隐居”,一是指王昌龄出仕前隐居之处,二是说当时王昌龄不在此地。王昌龄及第时大约已有三十七岁。此前,他曾隐居石门山。山在今安徽含山县境内,即此诗所说“清溪”所在。常建任职的盱眙,即今江苏盱眙,与石门山分处淮河南北。常建辞官西返武昌樊山,大概渡淮绕道不远,就近到石门山一游,并在王昌龄隐居处住了一夜。

  首联写王昌龄隐居所在。“深不测”一作“深不极”,并非指水的深度,而是说清溪水流入石门山深处,见不到头。王昌龄隐居处便在清溪水流入的石门山上,望去只看见一片白云。齐梁隐士、“山中宰相”陶弘景对齐高帝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因而山中白云便沿为隐者居处的标志,清高风度的象征。但陶弘景是著名阔隐士,白云多;王昌龄却贫穷,云也孤,而更见出清高。清人徐增说:“惟见孤云,是昌龄不在,并觉其孤也。”这样理解,也具情趣。

  中间两联即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幽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即所谓“茅亭”。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莳药,见出他的为人和情趣,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常建夜宿此地,举头望见松树梢头,明月升起,清光照来,格外有情,而无心可猜。想来明月不知今夜主人不在,换了客人,依然多情来伴,故云“犹为君”,“君”指王昌龄。这既暗示王昌龄不在,更表现隐逸生活的清高情趣。夜宿茅屋是孤独的,而抬眼看见窗外屋边有花影映来,也别具情意。到院里散步,看见王昌龄莳养的药草长得很好。因为久无人来,路面长出青苔,所以茂盛的药草却滋养了青苔。这再一次暗示主人不在已久,更在描写隐逸情趣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惋惜和期待的情味,表现得含蓄微妙。

  末联便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这里用了一个“亦”字,很妙。实际上这时王昌龄已登仕路,不再隐居。这“亦”字是虚晃,故意也是善意地说要学王昌龄隐逸,步王昌龄同道,借以婉转地点出讽劝王昌龄坚持初衷而归隐的意思。其实,这也就是本诗的主题思想。题曰“宿王昌龄隐居”,旨在招王昌龄归隐。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确同《题破山寺后禅院》,“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诗人善于在平易地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就此诗而论,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因而在构思和表现上,“唯论意表”的特点更为突出,终篇都赞此劝彼,意在言外,而一片深情又都借景物表达,使王昌龄隐居处的无情景物都充满对王昌龄的深情,愿王昌龄归来。但手法又只是平实描叙,不拟人化。所以,其动人在写情,其悦人在传神,艺术风格确实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背景

常建和王昌龄是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同科进士及第的宦友和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即西山。王昌龄虽然仕途坎坷,却并未退隐。此诗即作于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即今安徽省含山县石门山时。常建夜宿故人旧时隐居之处,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诗人简介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65篇诗文

诗文推荐

皎如川上鹄。

赫似握中丹。

宿心谁不欺。

明白古所难。

凭楹观皓露。

洒酒荡忧颜。

永念平生意。

穷光不忍还。

淹留徒攀桂。

延伫空结兰。

至人无已,言犹在耳。

万法作本根,天地相终始。

一占帝与九龄梦,三听山呼万岁声。

宽廓非外,寂寥非仙。

拽转虚空,须弥粉碎。

土宿颔下髭须长,波斯眼深鼻孔大。

觉即了,不施功,绕旋三匝耻卢公。

虽留一宿非他得,自己灵光本廓通。

谁翦轻琼做物华。

春绕天涯。

水绕天涯。

园林晓树恁横斜。

道是梅花。

不是梅花。

宿鹭联拳倚断槎。

昨夜寒些。

今夜寒些。

孤舟蓑笠钓烟沙。

待不思家。

怎不思家。

南州北州,万绪千头。

钓丝绞水,纸捻无油。

鹤神飞上天,土宿骑黄牛。

大海有十件奇物事,未曾说著。

主公已换老龙名,部曲无知觊宠灵。

执爨婢权呼小玉,拾樵童暂叚奴星。

邻叟称尊宿,兼命雏孙曰宁馨。

稚子不知侬烂醉,刚来耳畔唤教醒。

河目海口,钉觜镜舌。

鸡宿凤巢,素非其鸭。

直饶啐啄同时,未免当头一劄。

人从雪峰来,接得乳峰信。

郎忙拦搂精神,念一道离怖畏真言,南无三满多,没驮喃,唵部龄,唵齿龄。

吽吽,急急如律令。

三世诸佛立地听,梵语华言难改正。

卜畋不从,兆发非熊。

乃倾荒政,爰佐一戎。

盛烈载垂,命祀惟崇。

日练上戊,宿严閟宫。

迎奏嘉至,感而遂通。

皇家兮仙祖,上世兮圣神。

承云兮分治,驾羽兮临民。

诞昭兮馨烈,高陟兮元真。

载乘土运临三古,属象羲农振遐武。

爰炳明灵陟上苍,绵绵圣绪庆悠长。

既积仁兮累德,爰振耀兮流芳。

罄二仪兮垂佑,弥万礼兮开祥。

巍巍烈祖兮膺宸历,御瑶图兮建鳌极。

东征西怨兮振群黎,下舞上歌兮康蔗国。

优游亮直顯敦仁,锡羡休嘉符拓迹。

四貊名王尺组羁,九涯远道安车适。

圣功耆定实登三,方賮骏奔惟旅百。

赫赫神宗廓帝紘,昭广运兮洽和平。

礼适素青兮沿夏子,化归醲粹兮复胥庭。

宪法六学兮昭地纬,事七庙兮奉天经。

震叠威霆兮逾朔幕,汪洋惠露兮浃编氓。

偃节灵台兮黜武,漏鱼宽网兮蠲刑。

三叶缉熙兮隆绍继,皇穹右序兮隤繁祉。

徘徊飚欻兮授元符,焜燿樵蒸兮修茂礼。

思文成颂兮迪先谋,多黍申歌兮昭乐岁。

参侔开阖已无为,虔鞏盈成弥若厉。

惟寤兮符通,实天人兮合契。

降仟驭兮自三清,谕灵源兮逾百世。

遐锡鸿休茂本枝,永符盛德昭明类。

薦徽册,致清衷,齐明兮顯至。

款太空,告繁禧,监观兮斯暨。

对越兮储精,聿怀兮忘寐。

鸟奕千龄播德芬,钦崇茂典协经纶。

神化有开彰密命,庆基无际等高旻。

莫尊乎天,莫亲乎父。

既享既侑,诚申礼举。

戛击堂上,八音始具。

天子亿龄,饮神之作。

夜静忽疑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宿僧房》,见《诗式》)。

月出度松岭,露香霏羽衣。

肃肃夜气清,苍苍烟径微。

川光浴秋容,萝影挂夕辉。

冰轮碾空阔,飞辙无因依。

拟掬星渚波,恐触天孙机。

偓佺何时见,沆瀣聊独挥。

未应青霞志,即与素愿违。

稍休尘外踪,想此岩下扉。

清吟写万籁,妙想绝百非。

不须河汉言,尽解纷华围。

飞仙亦戏万里,玄学乃庶几。

鳌山切丹极,岁晚行将归。

二尊宿,一人粗似丘山,一人细如米末。

虽然粗细不同,称来轻重恰好。

径山今日真实告报,汝等诸人切忘鑽龟要瓦。

间世麒麟降自天。

光辉列宿灿初躔。

他年身致夔龙列,少日心存翰墨边。

簪彩笔,照金莲。

词华当使思如泉。

未论耸壑昂霄事,且与衰翁慰暮年。

穆穆我后,道应千龄。

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礼惟崇德,乐以和声。

百神仰止,天下文明。

润资宿麦两歧秀,寒勒新花几信风。

连云宿麦团碧浪,缀草落花成锦窠,我来欲觅种桃者,猎猎空存庭下莎。

肃九室,谐八音。

歌皇慕,动神心。

礼宿设,乐妙寻。

声明备,祼奠临。

律迓气,音入玄。

依玉几,御黼筵。

聆忾息,僾周旋。

九韶遍,百福传。

信工祝,永颂声。

来祖考,听和平。

相百辟,贡九瀛。

神休委,帝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