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寒早。
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
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
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
虏情F274,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边城寒早。
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
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
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狄酋难保。
虏情F274,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创作背景]这首咏史词记的是北宋真宗时的「澶渊之盟」,作者借咏史以讽喻现实。 [内容评析]上片首句至「欲幸坤维江表」,写契丹族辽国大军深入宋境,真宗无法应付。这正如词中所说的「庙堂折冲无策」。这句说,真宗虽召集群臣商议御敌对策,却无良计。他打算迁都成都,弃京城而南逃。「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写寇准力请皇帝亲自带兵抗击辽军。真宗迫不得已,勉强亲自出征澶州(今河南濮阳)。下片写皇帝的亲征,果然给予抗辽官兵以极大鼓舞,宋军士气大振,在澶州城下一举打败了敌人,并射死辽国统军萧挞览。这正如词中所说:「箭发狄酋难保」。这一仗重创辽军,迫使辽国不得不求和。就在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宋辽两国互立誓书,达成和议,史称「澶渊之盟」。 作此词时,宋朝国难当头,随时有覆灭的危险。而无论是钦宗还是高宗,都以避敌为宗旨,多次弃京出逃。李纲屡次进谏,举澶渊旧事为例,企图说服朝廷以武力抗御金兵,终未见效。此词对真宗朝的赞扬,无疑隐含着对当朝统治者的批评。 [难词注释]①坤维江表:「坤维」,指地的四角。成都远处西蜀,就此时宋的疆土而言,可谓地角天涯,故用「坤维」以喻其偏远。「江表」是指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一带,自三国孙吴以来人称江表。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莺带春来,鹃唤春归,春总不知。
恨杨花多事,杏花无赖,半随残梦,半惹晴丝。
立尽碧云,寒江欲暮,怕过清明燕子时。
春且住,待新篘熟了,却问行期。
问春春竟何之。
看紫态红情难语离。
想芳韶犹剩,牡丹知处,也须些个,付与荼コ。
唤取聘婷,劝教春醉,不道五更花漏迟。
愁一饷,笑车轮生角,早已天涯。
绿树成阴后,群芳稍歇时。
谁将新濯锦,挂向最长枝。
卷箔香先入,凭栏影任移。
赏频嫌酒渴,吟苦怕霜髭。
架迥笼云幄,庭虚展绣帷。
有情萦舞袖,无力罥游丝。
嫩蕊莺偷采,柔条柳伴垂。
荀池波自照,梁苑客尝窥。
玉李寻皆谢,金桃亦暗衰。
花中应独贵,庭下故开迟。
委艳妆苔砌,分华借槿篱。
低昂匀灼烁,浓淡叠参差。
幸植王宫里,仍逢宰府知。
芳心向谁许,醉态不能支。
芍药天教避,玫瑰众共嗤。
光明烘昼景,润腻裛轻rG. 丽似期神女,珍如重卫姬。
君王偏属咏,七子尽搜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