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

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译文

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注释

⑴水龙吟:词牌名。

⑵南剑:即南剑州,宋代州名。双溪楼:在南剑州府城东。

⑶西北浮云:西北的天空被浮云遮蔽,这里隐喻中原河山沦陷于金人之手。

⑷斗牛:星名,二十八宿的斗宿与牛宿。

⑸待:打算,想要。

⑹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惨:狠毒。

⑺束:夹峙。

⑻欲飞还敛:形容水流奔涌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挡而回旋激荡,渐趋平缓。

⑼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⑽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⑾卸:解落,卸下。

⑿缆:系船用的绳子。

赏析

这是辛弃疾爱国思想表现十分强烈的名作之一。作者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作为一个爱国词人,他自然要想到被金人侵占的中原广大地区,同时也很自然地要联想到传说落入水中的宝剑。在祖国遭受敌人宰割的危急存亡之秋,该是多么需要有一把能扫清万里阴云的长剑呵!然而,词人之所见,却只是莽莽群山,潭空水冷,月明星淡。欲待燃犀向潭水深处探着,却又怕水面上风雷怒吼,水底里魔怪凶残。说明,若想取得这把宝剑,组成统一的、强大的爱国抗金力量,这中间是会遇到重重阻挠与严重破坏的。后片即景抒情,虽然流露出壮志难酬,不如困居高卧的隐退思想,但这一消极思想之产生,是与他当时的处境,与南宋王朝整个政治形势分不开的。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图恢复进取,一味妥协投降;对爱国抗敌的有识之士却百般压制打击,直至迫害镇压,使统一中原的伟大事业,付之东流。因此,在指出辛词中经常流露的隐退闲居这一消极思想的同时,还必须指出这种思想之所以产生的客观原因。

  词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线索清晰,钩锁绵密。这是一首登临之作。一般登临之作,往往要发思古之幽情,而辛弃疾此词却完全摆脱了这一俗套。作者即景生情,把全副笔 墨集中用于抒写主战与主和这一现实生活的主要矛盾之点上。开篇远望西北,点染出国土沦丧,战云密布这一时代特征。、接着便直截提出了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主要方法:"倚天万里须长剑!"也就是说,要用自卫反击和收复失地的战争来消灭人侵之敌。下面紧扣双溪楼引出宝剑落水的传说。这里的宝剑既指坚持抗敌的军民,又是作者自况。这是第一层。从"人言此地"到上片结尾是第二层。作者通过"潭空水冷"、"风雷怒,鱼龙惨"来说明,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而不能重见天光,不能发挥其杀敌报国的应有作用。下片换头至"一时登览",是第三层。正因为爱国抗敌势力受到重重阻挠,甚至还冒着极大的危险,所以词人才产生"不妨高卧"这种消极退隐思想。最后紧密照应开篇,以眼前之所见结束全篇,使全篇钩锁严密,脉络井然。

  第二是因迩及远,以小见大。作者胸怀大志,以抗金救国、恢复中原为己任。他虽身处福建南平的一个小小双溪楼上,心里盛的却是整个中国。所以,他一登上楼头,便"举头西北",由翻卷的"浮云",联想到战争,联想到大片领土的沦陷与骨肉同胞的深重灾难。而要扫清敌人,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则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但作者却从一把落水的宝剑起笔,加以生发。"长剑",最长也不过是"三尺龙泉"而已。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这是词人的心声,同时也喊出了千百万人心中的共同意愿。

  第三个特点是通篇暗喻,对比强烈。这首词里也有直抒胸腺的词句,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但是,更多的词句,关键性的词句却是通过大量的暗喻表现出来的。词中的暗喻可分为两组:一组是暗喻敌人和主和派的,如"西北浮云","风雷怒,鱼龙惨","峡束苍江对起"等;一组是暗喻主战派的,如"长剑","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等等。这两种不同的形象在词中形成鲜明的对照和强烈的对比。这种强烈对比、还表现在词的前后结构上。如开篇直写国家危急存亡的形势:"举头西北浮云",而结尾却另是一番麻木不仁的和平景象;"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沐浴着夕阳的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搁浅抛锚。这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是何等的不同!

  这首词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却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长此以往,南宋之灭亡,势在必然了。 由于这首词通体洋溢着爱国热情,加之又具有上述几方面的艺术特点,所以很能代表辛词雄浑豪放、慷慨悲凉的风格,读之有金石之音,风云之气,令人魄动魂惊。

背景

辛弃疾在绍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抚使。从这首词的内容及所流露的思想感情看,可能是受到主和派馋害诬陷而落职时的作品,但作于在福建任职时期。作者途经南剑州,登览历史上有名的双溪楼,有感而作此词。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阳复之望,惟公诞辰。

何以贶之,秉国之钧。

乾坤秀气孕三奇,勋人间有口碑。

台近常阴遗法在,楼辉秋萼起人思。

后先玉季金昆政,多少丹山碧水诗。

世事荡来尚胶轕,赖君一手纷丝。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消未干。

难难,揀择明白君自看。

翠阴浓合晓莺堤。

春如日坠西。

画图新展远山齐。

花深十二梯。

风絮晚,醉魂迷。

隔城闻马嘶。

落红微沁绣鸳泥。

秋千教放低。

湘水衡云画轴开,天将此本勘诗才。

我无健句可题品。

包宁江西曾撙斋。

平生学弄蛇,是蛇皆可弄。

唯有遮一条,咬人不可动。

轻轻动便觉,和身入草蓬。

草蓬深,无处寻,不用寻。

好水好山留不住,千岩万壑听龙吟。

璇杓西揭将指乾,商飙万里清无边。

亭亭东岘耸苍玉,双溪露净银河鲜。

天应敛此山川气,九秋蕴作人间瑞。

当年宝婺所宝何,今日我公廊庙器。

秘殿吾伊坟典光,粲然礼乐隆周王。

满怀献纳琅玕露,笔底璠璵金匮香。

晚节黄花清上苑,雝雝宗祀仪将蒇。

星辰直上复声隆,看踵台司调玉铉。

抱琴江皋客影单,四年指下不成弹。

瓠巴一曲西风递,请听双溪之水声潺潺。

舂崖漱石鸣湍玉,带月泠泠下溪曲。

须臾岘首片云生,雨杂寒泉座飞瀑。

山清波明公与溪山一样清,康宁千龄遥祝寿山福海之高深。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

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

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

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

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

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下车一见开两眼,喜色分时破愁颊。

约我不来公即来,一日不见公不乐。

将閒文书猛拨置,唤好朋友细款曲。

疾邪愤世时抵掌,怅往悲今忽嚬蹙。

狂吞壮饮无空樽,长句短章几满轴。

尊贤下士公盛德,忘义忘年吾敢辱。

百年四海知已,为公悲歌起衰俗。

明朝翩翩随社燕,欲云暂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闻说床头酒方熟。

风絮落东邻。

点缀繁枝旋化尘。

关锁玉楼巢燕子,冥冥。

桃李摧残不见春。

流转到如今。

翡翠生儿翠作衿。

花样腰身官样立,婷婷。

困倚阑干一欠伸。

翠杓银锅飨夜游。

万灯初上月当楼。

溶溶琥碧流匙滑,璨璨蠙珠著面浮。

香入手,暖生瓯。

依然京国旧风流。

翠娥且放杯行缓,甘味虽浓欲少留。

双溪月。

清光偏照双荷叶。

双荷叶。

红心未偶,绿衣偷结。

背风迎雨流珠滑。

轻舟短棹先秋折。

先秋折。

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夹钟纪月,初吉在辰。

书灵流庆,布德推仁。

采章震耀,典礼具陈。

茂昭丕贶,永庇斯民。

酒醒。

梦才觉,小阁香炭成煤,洞户银蟾移影。

人寂静。

夜永清寒,翠瓦霜凝。

疏帘风动,漏声隐隐,飘来转愁听。

怎向心绪,近日厌厌长似病。

凤楼咫尺,佳期杳无定。

展转无眠,粲枕冰冷。

香虬烟断,是谁与把重衾整。

山侗猛省,因师法旨。

觉从前、不是不是。

剔正根源,要日月、壶中并至。

透玄关、应希夷理。

龙吟虎啸,能行能止。

剖昏迷、慧刀锋利。

炼就神丹,金盘托、聊充微礼。

献风仙、博本师喜。

空掩玉楼先睡去。

龙者阳类,与时相须。

首出庶物,同游六虚。

能潜能见,能吸能呼。

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七重楼向青霄动。

至人主掌修真柄。

格外玄言究竟。

澄澄沉虑,绵绵至息,氤氲真性。

一混炎风劲。

五门开、三奇光并。

动盈虚时候,阴阳变泰,显真造,契天命。

整顿神情中正。

现长春、风光卓*。

烂霞万缕,烟岚一派,盈空澄净。

远近楼台,映奋云步,逍遥歌咏傲清凉法界,安闲活计,证无为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