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登天目山下作

去岁离秦望,今冬使楚关。qù suì lí qín wàng,jīn dōng shĭ chŭ guān。

泪添天目水,发变海头山。lèi tiān tiān mù shuĭ,fà biàn hăi tóu shān。

别母乌南逝,辞兄雁北还。bié mŭ wū nán shì,cí xiōng yàn bĕi huán。

宦游偏不乐,长为忆慈颜。huàn yóu piān bù lè,cháng wèi yì cí yán。

诗人简介

张万顷,生卒年里贯均未详。登进士第,天宝六载,官至河南法曹。安禄山反,受伪职河南尹。至德二载,陷贼官六等定罪,万顷独以在贼中能保庇百姓不做。乾元元年,自濮州刺史迁广州都督、岭南五府节度使。上元二年,以赃贬巫州龙溪县尉。《全唐诗》存诗三首。► 3篇诗文

诗文推荐

落日古郯城,一望秃碑苍黑。

怪底蜗黄虿紫,更苔痕斜织。

我来悼古对西风,歇马小亭侧。

惆怅共谁倾盖,只野花相识。

年年团扇怨秋风。

愁绝宝杯空。

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

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之调水符欺谩久成俗,关市有契繻。

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

吾今既谢此,但视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余。

多防竟无及,弃置为长吁。

◇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

记得旧诗章,花多数洛阳。

[旧诗云:洛阳城东面,今来花似雪。

又云:更待城东桃李发。

又云:花满洛阳城。

]及逢枝似雪,已是鬓成霜。

向后光阴促,从前事意忙。

无因重年少,何计驻时芳?

欲送愁离面,须倾酒入肠。

白头无藉在,醉倒亦何妨。

刹刹尘尘,随应现身。

百川之月,百华之春。

阿你随宜手眼快,更谁敢议骨头贫。

道交德邻,主主宾宾。

三世混融,据本来而合同;

六门变通,在今日而亡功。

下钱胡饼案,放手馒头笼。

南山起云兮北山下雨,古佛露柱兮互换家风。

相遇会心友,目击契金兰。

登天游雾莫逆,鸡黍不相干。

常记岩岩亭下,俯瞰茫茫沧海,挥尘笑谈间。

霞卷镇阳北,云隐鹤山颜。

岁华迁,人事革,忽盟寒。

芒鞋藜杖犹在,唯忆扣玄关。

但愿心圆如月,表里虚凝澄澈,密密运枢环。

一点迥无别,千里共同看。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明月临关。

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

笔墨生寒。

曾说离愁千万般。

鹅湖山下长亭路,明月临关。

明月临关。

几阵西风落叶干。

新词谁解裁冰雪,笔墨生寒。

笔墨生寒。

曾说离愁千万般。

黄公山下官悰冷,应有新吟续七哀。

来时露裛衣香润。

彩绦垂鬓。

卷帘还喜月相亲,把酒更、花相近。

西去阳关休问。

未歌先恨。

玉峰山下水长流,流水尽,情无尽。

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

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

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

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莫向山家怨落晖。

同住西山下。

是天地中间,爱酒能诗之社。

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

暑不到、雪宫风榭。

楚竹忽然呼月上,被东西,几叶云萦惹。

云散去,笑声罢。

清尊莫为婵娟泻。

为狂吟醉舞,毋失晋人风雅。

踏碎桥边杨柳影,不听渔樵闲话。

更欲举、空杯相谢。

北斗以南如此几,想吾曹、便是神仙也,问今夜,是何夜。

九月尽,十月初。

山下开田,山上开炉。

开田要博饭吃,开炉暖热身躯。

箕踞狂歌老瓦盆,燎毛燔肉似羌浑。

传呼草市来携客,洒扫渔矶共置樽。

山下黄童争看舞,江干白骨已衔恩。

(时詹方议葬暴骨。

)孤云落日西南望,长羡归鸦自识村。

名播乡闾人素许。

科诏相催,又趁槐花举。

谈笑挥成金玉句。

贤书果见登天府。

阔步青霄今得路。

脚底生云,拥入蟾宫去。

好是来年三月暮。

琼林宴处人争睹。

天开景运。

记建武中兴,炎刘重盛。

明良际会,八表风调雨顺。

任一时、岳降生申,正千载、河清诞圣。

祥云拥,流霞映。

飞仙拱,魁星炯。

佳应是、师真毓瑞,人天交庆。

蘅薇香满元宵景。

耀天目、神光如镜。

见龙章凤质,降伏群魔归正。

禀玄元、立教开先,悟至道、心空神领。

昌元嗣,明真镜。

同无有,怡清净。

绵永度,三途六道,神仙同证。

山头种石悬苍云,山下急流风卷纹。

何年荒碑当岭立,龟趺圭首犹鳞皴。

神龙驱毫鬼输墨,羊公精神荆楚色。

想当意匠经营初,已尽东南烟雾迹。

从来登览非真游,襄人正乐吴人愁。

尊前邹湛亦不恶,江山千古同悠悠。

君不见征南后来人姓杜,自喜作碑心更苦。

祗留陈迹笑痴迷,行客何曾泪如雨。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

(前二令作二翁亭。

)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

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

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

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氂。

但恐此翁一旦舍此去,长使山人索寞溪女啼。

(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于潜妇女皆插大银栉,长尺许,谓之蓬沓。

陶朱山下金仟宅,云是当年故相家。

去国岂知传貌象,扁舟端自访烟霞。

平吴霸越功何在吊,古伤今事可嗟。

早是登临饶客泪,几行征雁落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