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上元夜六首·其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yù lòu yín hú qiĕ mò cuī,tiĕ guān jīn suŏ chè míng kāi。

谁家见月能闲坐?shuí jiā jiàn yuè néng xián zuò?

何处闻灯不看来?hé chù wén dēng bù kàn lái?

赏析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诗人简介

崔液,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人。字润甫,乳名海子。生年不详,约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唐代状元。及第时间无考。约在先天元年(712)以前某年。► 8篇诗文

诗文推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炜弥文,克隆宏杓。

贻此燕谋,具膺多祐。

嶰律吹莩,偿尊奠酒。

佐乃沈潜,永祈同末。

笾豆大房,秩秩在列。

奉牲以告,既全既洁。

乐均无爽,牲醒攸设。

神兮燕娭,霓旌孓孓。

灯火楼高,移下一天星斗。

谁能采芹,不适有获。

果蓏树之,则食其实。

岂弟君子,孔敬且力。

皎皎而月澄,岭上之孤松。

凄凄而风渡,半夜之空中。

深深也妙诀,自坐少林之峰。

了了也真气,元居虚谷之功。

龙见而雩,神之来格。

牲象精良,威灵赫奕。

场屋声名久,簪绅誉亡命优。

心虽驰北阙,化止被南州。

缅想生无憾,犹怜志未酬。

庭阶有兰玉,身后复何忧。

术牙锵鸣,肃容声精。

交神之闰,罔敢弗诚。

设洗于阼,疊水惟清。

兴以致洁,感通神明。

天西玉一钩。

具高与舟,同朝天子。

一发五豝,二君皆至。

法无去来,无动转相。

灯笼挂在露柱边,露柱挂在灯笼上。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一般,一日十二时,时时一样。

千寻浪里出头,万仞崖前展手。

七百甲子老翁,刚然弄一场丑。

摘杨花,摘杨花,翻身跳上树,惊散暮森鸦。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

躔次运行,功德周普。

九宫既位,惟德是辅。

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海山雨歇,水国云藏。

薰风南来,殿阁生凉。

佛出身处,昭然孔彰。

堪笑当年奚老子,无端好肉上剜疮。

青天霹雳,何处寻觅。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打杀然灯佛,堕落黑暗狱。

永劫无出期,衲僧歌一曲。

满天星斗辉华屋。

大信斡运,星明环周。

三时不害,黍稷盈畴。

克诚致享,品物咸羞。

礼成乐变,锡祚贶休。

忆坐时。

点点罗帐前。

或歌四五曲。

或弄两三弦。

笑时应无比。

嗔时更可怜。

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

这个是乌回拄杖子,那个是本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