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qiū cóng rào shĕ sì táo jiā,biàn r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bù shì huā zhōng piān ài jú,cĭ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⑴秋丛:指丛丛秋菊。

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环绕一遍。

⑸篱(lí):篱笆。

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⑺尽:完。

⑻更(gèng):再。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67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广寒蟾影开云路。

目断愁来处。

菊花轻泛玉杯空。

醉后不知星斗、乱西东。

今宵入梦阳台雨。

谁忍先归去。

酒醒长是五更钟。

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千古人生乐事稀。

露浓烟重薄寒时。

菊花须插两三枝。

未老功名辜两鬓,悲秋情绪入双眉。

茂陵多病有谁知。

菊花又折。

今年真是龙山客。

杯行潋滟新醅白。

一醉相欢,莫便话离恻。

从教破帽频欹侧。

楼头霜树明秋色。

凭高待把疏星摘。

天近风清,不怕暮云隔。

祖师门下,讨甚巴鼻。

东行西行,无是不是。

忽然篱下菊花黄,此时决定是重阳。

愁人坐狭斜。

喜得送流霞。

跂窗催酒熟。

停杯待菊花。

霜风乱飘叶。

寒水细澄沙。

高阳今日晚。

应有接{罒/离}斜。

空山岑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

伴我悠悠过闲日,怜渠灼灼媚穷秋。

清香但欲持供佛,醉舞何妨插满头。

此生萍梗难前料,知复明年相见不

此药神功别有名。

专医两目多情。

一点变澄清。

自然仰面认得前程。

更用金篦轻掠刮,便教换了尘睛。

观俗缘空朗照,至精至精。

三辉腾明。

问篱菊,何事秋香欠春馥。

渊明岁岁走征途,冷落重阳谁采劚。

西风吹冷沈香篆。

门掩小晴红叶院。

卧看黄菊送重阳,露重烟寒花未遍。

衰翁病怯琉璃簟。

日日愁侵霜鬓短。

一杯菊叶小云团,满眼萧萧松竹晚。

金茎露,金茎露,绝胜九霞觞。

挼碎菊花如玉屑,满盘和月咽风香。

不老是丹方。

六十七,六十七,七岁见端平。

记得是秋除目好,近年大路到南京。

楚制起诸生。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

菊花何必待开时。

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

芳心微露定因谁。

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悄静菊花天,洗尽梧桐雨。

倍九周遭烂熳开,祝寿当头取。

顶戴御袍黄,叠秀金棱吐。

仙种花容晚节香,人愿争先睹。

海上风流荔枝国,人间潇洒菊花天。

萧瑟风声惨。

苍茫雪貌愁。

鸟寒栖不定。

池凝聚未流。

蒲城桑叶落。

灞岸菊花秋。

愿持河朔饮。

分劝东陵侯。

肉*花糕酒*油。

肥躯润已那休。

儿女共嬉游。

金银财宝,垒似山丘。

何不道前程将不去,限终鬼使来勾。

方悟平生总错,点头点头。

悔恨无

此药神功别有方。

专医五脏膏盲。

一服下随汤。

即时传透,便得安康。

更便真玄推妙诀,诸公子细消详。

养气全神保固。

寿长寿长。

永处清凉

山气吹云宝月凉。

园英承露菊花黄。

吾生只合醉为乡。

怅望佳人因共赋,分明佳节是重阳。

酒边犹发少年狂。

要识长生辈赤松。

朱颜和绿发,正丰茸。

当年今日堕仙宫。

佳气郁,香霭菊花风。

一醉拚升钟。

小槽新酿美,玉泉浓。

酒酣诗思浩无穷。

云烟烂,题破锦笺红。

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手,如把枭卢对掷,高叱便回旋。

一点英雄气,四顾浩无边。

长羡君,先我著,祖生鞭。

今朝尊酒持劝,岂特颂长年。

要入兰宫妙选,共向集英殿里,玉陛听胪传。

姓字标黄甲,香墨照人鲜。

晴日烘帘暖似春。

菊回霜晕浅仍深。

谁知此地栽花手,便是当时嗅蕊人。

秋渺渺,夜沈沈。

一声清唱袅残音。

娇痴应挽香罗比,六幅双裙染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