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梦江南

九曲池头三月三。

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

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

落归帆。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此词并非一般地记述冶游、描摹春景,而是有很深挚的乡思渗透其中,抒写了词人的性情,可谓“格见于全篇浑然不可镌 ,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但情思在作品中又表现得非常蕴藉,如写汴京春景,笔墨极其丽,初读之只见其繁盛而浑不觉有其它用意。作者的感情,虽更倾向于“苦笋鲥鱼”的江南,但前面写汴京春游,却又不是简单地用来对比或反衬,让人感到后者由前者引发,感情是自一种更深的体验中升华而出的。上片首二句写景点人。从“柳毵毵”的那种枝叶细长柔嫩之貌,可以想见柳色掩映中的丽人,也有如柳之婀娜娇美。“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被从一个侧面渲染出来了。词中“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所暗示的正是汴京金明池琼林苑游乐的情景。以香尘来写游人之多,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 ”一句 ,却颇能造成气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云:“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 。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 ,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竞逞骏逸 。”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这一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涴春衫”三字,春意之浓可感。下片着重刻绘江南春月的自然景观 。“苦笋鲥鱼乡味美 ”,即使不看下文“梦江南”三字,单是“苦笋鲥鱼 ”,也立即能令人想到江南之春 。祖籍吴越、宦游北方的词人,春时想到这种美味,无疑要为之神往而梦思。但此尚不足以尽江南之美。下文进一步拓开:“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阊门,苏州西门。其地更是江南之萃。“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 ,悠悠地落下白帆 。“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 ,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词中纯用白描手法,简约、空灵地就画出汴京和苏州水乡两幅春景。词人对其笔下的两幅春景,所倾注的感情并不是一样的。下片中“乡味美,梦江南”的直接抒情,虽然只有六个字,透露出来的情思,却是极其绵长而深切的。再回转去看看汴京春游,作者究竟是身预其中,还是旁观,虽很难指实,但在感受上有点发腻,有点倦怠而另有所思,却是隐隐可见的。最后一句“落归帆”固然是极美的写景之笔,而结合抒情去体会,又似乎不排斥带有象征倦游思归的意味。

诗人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84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团栾小树。

天与香无数。

薄艳不禁风日苦。

剩著红油遮护。

移栽未到江南。

香山鼻观先参。

勾引老情偏醉,锦薰笼暖春酣。

江南稚女珠腕绳。

金翠摇首红颜兴。

桂棹容与歌采菱。

歌采菱。

心未怡。

翳罗袖。

望所思。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

郁披香。

离复合。

曲未央。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问讯何郎,怎春风未到,却月横枝。

当年东阁诗兴,夫岂吾欺。

云寒岁晚,便相逢、已负深欺。

烦说与、秋崖归也,留香更待何时。

家住江南烟雨,想疏花开遍,野竹巴篱。

遥怜水边石上,煞欠渠诗。

月壶雪瓮,肯相从、舍我其谁。

应自笑,生来孤峭,此心却有天知。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梧桐子,人在御街游。

凤宿云绡金缕带,龙池翠帐玉香球。

宫女后庭秋。

思师讲法华,众说积丘坟。

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

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

欲唱江南曲,试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挥斤。

箭锋或相直,对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脱,乃不厌多闻,归业阅故书,请以道眼分。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排办张灯春事早。

十二都门。

物色宜新晓。

金犊车轻玉骢小。

拂头杨柳穿驰道。

莼羹鲈鲙非吾好。

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

满眼青山恨西照。

长安不见令人老。

东山未办终焉计,聊尔西来。

花苑平台。

倦客登临第几回。

连延复道通驰道,十二门开。

车马尘埃。

怅望江南雪后梅。

真个亲曾见太平。

元宵且说景龙灯。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

长月好,定天晴。

人人五夜到天明。

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烟淡黄昏,小移疏影横斜去。

暗香微度。

点缀梢头雨。

玉管休吹,更要留春住。

人何处。

对花无语。

望断江南路。

荔枝已成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

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

手拈青枝频嗅。

诮冷落、蔷薇金斗。

翻惊绿鬓,不似芳姿,年年依旧。

绕破凝酥,满园桃李看看又。

江南幽梦了无痕,啼晕残襟袖。

鸳被有谁温绣。

怎敢更、十分殢酒。

伴君独自,几个黄昏,月明时候。

雪花一尺江南北。

薪尽炊无粟。

老仙活国拭刀圭。

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

赐与长生籍。

今朝雪霁寿尊前。

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直柱倚冰弦。

曾见胡儿马上弹。

却笑琵琶风韵古,溅溅。

想像湘妃水一帘。

塞恨曲中传。

两折琴丝费玉纤。

不似江南风月好,厌厌。

拍手齐看舞袖边。

粉妆一捻和香聚。

教露华休妒。

今日在尊前,只为情多,脉脉都无语。

西湖雪过留难住。

指广寒归去。

去後又明年,人在江南。

梦到花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