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条山苍

条山苍,河水黄。tiáo shān cāng,hé shuĭ huáng。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làng bō yún yún qù,sōng băi zài shān gāng。

译文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注释

(1)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2)河水:黄河之水。

(3)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4)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高冈:山冈,指中条山。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赏析

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诗写景状物,寄意深远。高山、大河为眼前实景,“苍”与“黄”,以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视觉的差异,达到山水分明的艺术效果。

  后两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人生岁月就像这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逝不返;生命是短暂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它像万古长青的松柏那样,永存人间。“松柏在高冈”这一喻象,表达了作者欲奋发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诗的境界博大,格调高亢。而“浪波”与“松柏”,一动一静,指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中口而出,率尔成章。颇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而格调更加高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志趣的象征。因此,与其说此诗是写景,不如说是咏志。思随大河阔,志逐苍山高,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卓然而出。

背景

此诗作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时年韩愈19岁。韩愈少年时期刻苦攻读诗书,砥砺志节,蕴育了宏伟远大的胸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初到河东,游中条山,纵观莽莽苍山,涛涛黄河,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年来年去,去来不动乾坤。

岁旧岁新,新旧一般时节。

苍卞山风骨自露,太湖水彻底无波。

冷冷落落,哆哆和和。

门外雪消春水滑,庭前玉立桂婆娑。

点尽苍苔色欲空。

竹篱茅舍要诗翁。

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

一枝斜坠翠鬟松。

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

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

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

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

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

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

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

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

翻涡跳沫兮苍苔湿,藓老且厚,春草为之不生。

兽不敢惊动,鸟不敢飞鸣。

白鼋涡涛戏濑兮,委身以纵横。

王人之仁兮,不网不钓,得遂性以生成。

稻花香满路,菰叶乱苍洲。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著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水曹羁我窘于囚,贷与潼江一钓舟。

柂转清滩微觱沸腾,棹移曲苍且夷犹太人。

偶因檥岸窗沙径,绝爱寒烟簇晚洲。

明日玉屏重睹面,九歌待续水安流。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

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

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

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榼。

芳洲酒社词场。

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

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

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

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老诲心不乱,庄诫形太劳。

生命既能保,死籍亦可逃。

嘉肴与旨酒,信是腐肠膏。

艳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补养在积功,如裘集众毛。

将欲致千里,可得差一毫。

[心不乱、形太劳至差一毫,皆出老、庄及诸道书、仙方、禁诫。

]颜回何为者,箪瓢才自给。

肥醲不到口,年不登三十。

张苍何为者,染爱浩无际。

妾媵填后房,竟寿百余岁。

苍寿有何德?

回夭有何辜?

谁谓具圣体,不如肥瓠躯?

遂使世俗心,多疑仙道书。

寄问卢先生,此理当何如?

龙蜕骨,掉苍尾。

余戢戢,漫蛇虺。

弃雨中,心烂死。

携长鑱,戴篢子。

可尽髠,馘左耳。

水花浸鬓根,荷叶践衫色。

西城王老子,豪健不可得。

客从日没来,鹑衣遍黄埃。

银杯未羽化,公余烦一开。

山猿供嘉果,书萤惊蜡炬。

能持白玉箫,为作苍鸾语。

凉飚助清奏,雨脚挥残暑。

台边舞凤拍云来,潭底吟龙撇波去。

君不见宁王当日争门迎,三十六宫学新声。

玉人今夜教何处,二十四桥空月明。

西城烟景何疏索,王子宦情殊不恶。

有田日种黄金茅,叵奈蠹虫摇齿脚。

少年英气无覉络,浩唱高弹神自若。

春风走马入花林,红日垂头困瑶阁。

老去腰支便矍铄,座人那肯妨诙谑。

飞觞得似少年时,西窗几度灯花落。

苍*翠谷。

闲云一片、无拘束。

田庐村巷经行熟。

无取无求,曳杖看修竹。

道人邀我岩居宿。

小槽白酒过**。

醉来只唱山中曲。

无价清欢,

昨夜湔裙罢,今日意钱回。

粉墙正亚朱户,其外有铜街。

百丈同心彩索,一寸双文画板,风飐绣旗开。

低约腰间素,小摘鬓边牌。

翩然上,掠绿草,拂苍苔。

粉裙欲起未起,弄影惜身材。

忽趁临风回鹘,快作点波新燕,糁落一庭梅。

向晚半轮玉,隐隐照遗钗。

斜风横雨。

咫尺高城路。

红蓼岸,苍葭浦。

滞留春色晚,栖泊邮亭暮。

信杳杳,鹊声近有无凭据。

肠断家何处。

又见重阳度。

多少恨,从谁诉。

黄鸡斟白酒,自促供搜句。

归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误。

驼褐倚禅榻,丝鬓飏茶烟。

谁知老子方寸,历历著千年。

试问汗青馀几,一笑腰黄萦梦,我自乐天全。

出处两无累,赢取日高眠。

八千里,西望眼,断霞边。

弁苍苕碧,随分风月不论钱。

执手还成轻别,何日归来投社,玉海得同编。

经世付时杰,觅个钓鱼船。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之朔,百舌声声叫如昨。

如朋唤友互答应,乃是气机使然诺。

百舌小鸟尔,颛顼使之敢不听。

雷电本大物,蛰藏已久矣。

何为十一月,彻晓殷殷令人惊。

电入我窗两三划,我疑是灯还未灭。

起看灯花已落油已干,始知是电耳非关灯之残。

气候变迁亦常事,山林老翁闲料理。

十月十一月,连月苦大水。

十二月来还未止,猛虎食人如食豕。

百物价高宁倍屣,我亦左听右出耳。

信知十说九是诡,不饮不啖拚已矣。

宾来宾去无将迎,携榼提壶见好情。

谑谈不把苍毛尘,偶语惟禁白玉京。

几筵屏帐无家火,鞋袜衣衫多补丁。

噫嘻吁!

百鸟之语谁能解,百舌鸣冬或报瑞。

年来世事怪,反常常反怪。

安得公冶来,为鸟译出令人快。

我所解者提胡卢,枝头劝我邻家沽。

提胡卢,不知吾,少青蚨。

易之广大,无方无体。

何图授羲,斯文天启。

爰画以象,是陈八物。

演六十四,阖辟伸屈。

文系繇辞,二千爻旨。

孔绝韦编,十翼备矣。

后来濂洛,发明几尽。

万世学者,於此取信。

弘毅李君,以身体易。

消长验气,吉凶考德。

方初学时,四载忘寐。

感苍筤竹,至产于地。

盖三十年,然后成书。

其语不费,其趣有余。

予得其稿日置书案。

熟视厥履,为之三叹。

道无隐显,形上繇下。

修辞立诚,穷神知化。

雨带苍烟,须粘残雪,几年今日秋崖。

梅花篱落,不减旧情怀。

更觉神仙有分,一条冰、羽客官阶。

朝真外,研朱点易,风露滴松钗。

蓬莱。

清浅未,吾将游戏,月坞云齐。

已相期汗漫,鹤蜕青鞋。

一念人间尘土,为雏孙、留醉茅柴。

今而后,村书杂字,尽有老生涯。

明月复明月,天宇净新霜。

霜中养就白兔,未觉玉容苍。

照影来今往古,圆缺阴晴几度,丹桂俨然芳。

遐想广寒露,谁得一枝香。

恍瑶台,飞宝镜,散重光。

嫦娥久饵灵药,点出淡云妆。

闲兴风姨相聚,不似天孙独苦,终日织仙裳。

脉脉望河鼓,萦损几柔肠。

耸壑凌霄色共苍。

森然万树约千行。

刘郎大厦寻颠覆,应是其间少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