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1)条山:即中条山,在今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唐朝名山,许多诗人都在此题诗。 苍:深绿色。
(2)河水:黄河之水。
(3)沄沄(yún ):形容波浪滔滔。
(4)松柏: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原意。高冈:山冈,指中条山。首句已见山字,不应复出,故用高。
该小诗仅短短十六个字,却色彩斑斓,对比强烈,既有绘画般效果,又有山水动静之韵味,在以追求险怪为主的韩愈诗中可谓别具一格。
诗开头“条山苍”三个字。写出了中条山的苍翠之色,而仅以一个“苍”加以概括,也足见山势之大,浑然一色。同时,诗人写山,以河为比照和衬托,黄河流经中条山下,滔滔漭漭,浊浪排空,一片混黄之色,与苍翠之山色形成鲜明对比。诗写景状物,寄意深远。高山、大河为眼前实景,“苍”与“黄”,以强烈的颜色对比,强调视觉的差异,达到山水分明的艺术效果。
后两句,进一步写河、山,河之黄是因其浪涛汹涌,奔腾不息。山之苍是因其满山松柏,苍翠欲滴。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人生岁月就像这滔滔奔涌的黄河之水,一逝不返;生命是短暂的,但崇高的品德和人格却是永恒的,它像万古长青的松柏那样,永存人间。“松柏在高冈”这一喻象,表达了作者欲奋发有为、特立人间的宏伟理想。诗的境界博大,格调高亢。而“浪波”与“松柏”,一动一静,指一种深邃的人生哲理。
诗的立意高远,境界阔大,中口而出,率尔成章。颇有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苍莽古劲,而格调更加高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成为诗人精神的寄托,志趣的象征。因此,与其说此诗是写景,不如说是咏志。思随大河阔,志逐苍山高,青年诗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形象,卓然而出。
此诗作于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时年韩愈19岁。韩愈少年时期刻苦攻读诗书,砥砺志节,蕴育了宏伟远大的胸襟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他初到河东,游中条山,纵观莽莽苍山,涛涛黄河,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万历十八年十二月之朔,百舌声声叫如昨。
如朋唤友互答应,乃是气机使然诺。
百舌小鸟尔,颛顼使之敢不听。
雷电本大物,蛰藏已久矣。
何为十一月,彻晓殷殷令人惊。
电入我窗两三划,我疑是灯还未灭。
起看灯花已落油已干,始知是电耳非关灯之残。
气候变迁亦常事,山林老翁闲料理。
十月十一月,连月苦大水。
十二月来还未止,猛虎食人如食豕。
百物价高宁倍屣,我亦左听右出耳。
信知十说九是诡,不饮不啖拚已矣。
宾来宾去无将迎,携榼提壶见好情。
谑谈不把苍毛尘,偶语惟禁白玉京。
几筵屏帐无家火,鞋袜衣衫多补丁。
噫嘻吁!
百鸟之语谁能解,百舌鸣冬或报瑞。
年来世事怪,反常常反怪。
安得公冶来,为鸟译出令人快。
我所解者提胡卢,枝头劝我邻家沽。
提胡卢,不知吾,少青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