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

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

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

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

卤簿迎神。

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刘过在宁宗嘉泰四年(1024)四游汉沔(今武汉)时所作。这首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 ,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岳鄂王”即岳飞,他二十岁投军卫国英勇抗金,立过赫赫战功。高宗时为秦桧所害。孝宗时昭雪,为其建庙于鄂(今武昌)。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开篇两句,作者避直就曲,以问代赞,显得语气肯定,气势雄迈。意谓:高宗中兴时代,只有岳飞堪当诸将之杰,万人之英 。以下四句写缅怀之思。“身草莽,人虽死 ”,是说岳飞出身寒微,英雄已长逝难追 。“虽”字关涉两句 ,并预示了下面语意的转折。岳飞虽为草莽之臣,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但“气填膺 ,尚如生”,英雄已死而英灵不灭,忠愤之气依然填膺 ,凛凛风神犹如生前。接着写英雄的一生经历。“ 年少起河朔”,指岳飞年青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为国驱驰 。“弓两石”,指其当时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如西楚霸王之“力拔山兮气盖世 。”凭着这忠义肝胆 ,一身神力,他手提三尺宝剑(“剑三尺”),纵横疆场,战无不胜,功无不克,为国家立下赫赫功绩:“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这三句为了押韵,顺序有所颠倒。实际上,绍兴四年(1134),岳飞收复了襄阳府等六处州郡,第二年就镇压了聚集在洞庭湖的杨么农民起义军。此后四年,才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失地的。岳飞乘胜进军朱仙镇,大败金军主力,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故说“北望帝京”。岳飞正要“ 直捣黄龙府(金人老巢),与诸君痛饮”之际,可朝廷却令岳飞班师回朝,不仅使英雄“十年之力 ,废于一旦”,而且在风波亭惨遭杀身之祸 。“狡兔”两句便是对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限痛惜,更是对权奸加害无辜忠臣良将的强烈控诉。古人曾以“狡兔死,良犬烹”比喻国君的寡恩少情,然而现在“狡兔依然在”,就“良犬先烹”,岂不更加可愤可恨 !“过旧时营垒”四句,写人民对岳飞的怀念。“过”,指词人自身的过访;“旧时营垒”,指岳飞当年驻扎过的地方 。“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泪如倾 ”,是讲荆鄂地区存活下来的百姓,每当忆及岳将军的忠心为国和无辜冤死,无不泪流如注。下阕承“良犬先烹”而来。过片两句,像是正对着英雄的塑像倾诉,抚慰他那悲痛的心灵:说起当年将军功业毁弃、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极点。紧接着两句“伪耶真”的反诘,有力地驳斥了秦桧陷害岳飞所谓“不奉诏”的莫须有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高宗的微辞:臣子是谋反有罪,还是一片丹心为国,只要您陛下圣明,是完全可以洞察明辨的。言外之意:由于您陛下“ 不圣”,未能辨明真伪,而酿成了这千古冤案。其实,宋高宗之所以要杀掉岳飞,一是怕岳飞打败金以后,迎回在“靖康耻”中被金人掳去的徽 、钦二帝,因为一国不能有二主;二是怕岳飞势力强大后无法控制,造成武汉专权的局面。所以在迫害岳飞的过程中,高宗是主使,但臣子不能对皇帝直斥,所以用隐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当然,在词人看来,最令人痛恨的还是权奸秦桧,所以他写出了“万古”三句:千年万代,分封王侯,怎么也不会轮到昔日奸臣的份上。秦桧死于岳飞被害后十三年,后赠申王,谥忠献;在岳飞封鄂王之后一年多,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因此这几句显然是对“骨朽人间骂未销”的秦桧的有力嘲弄,但更主要的恐怕是对当时的投降派的严厉警告:奸佞之徒,即使得逞于一时,也终将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和选择,他们绝不会有好下场 !“人世夜”三句,写冤狱到底得到了昭雪:人世间的沉沉黑夜,终因有了明日朗照,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这几句不单颂扬了昔日孝宗的平反之举,同时也颂扬了当今皇帝宁宗的追封之行 。“衮珮冕圭”三句,是想象泉下英灵有知,也应当欢欣鼓舞了,他穿着衮服,系着珮玉,戴着冠冕,持着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盛感君王的齐天之恩。结尾三句写百姓也因英雄的平反而欣慰和欢跃:每年三月,春光明媚之际,遍地花香之时,人们以隆重的仪仗,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神灵。通篇围绕凭吊之旨,收尾又遥扣词题之庙,虽为长调,一气呵成,气脉贯通。

诗人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4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生民以来,道莫兴京。

温良恭敛,惟神惟明。

我洁尊疊,陈兹芹藻。

言升言旋,式崇斯教。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於穆圣祖,宅神皇极。

降鉴在下,子孙千亿。

羽衣玉佩,旗纛旄节。

巍巍煌煌,秩祀万国。

银鸳金凤画暗销。

晓帘栊、新翠渐交。

算多少、相思恨,被东风,吹上柳梢。

罗窗夜夜梨花瘦,奈月明、香梦易消。

便拟倩、题红叶,趁落花、流过谢桥。

玉性金真,人人皆可化。

玉液金丹,频频迎迓。

玉兔金乌,光光相次亚。

照玉阑干,种玉芽。

玉蕊金茎,长长生不谢。

玉女金童,常常看舍。

玉锁金匙,六门开阐下。

赏玉堂春,对玉花。

皇天降物,屡化若神。

圣实先识,躬以教民。

功被天下,为万世丈。

币以过志,庶几弃闻。

萧萧木叶下西山,便觉莼兴不闲。

莫踏长虹千尺去,孤帆正在暮云间。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小妓金陵歌楚声。

家僮丹砂学凤鸣。

我亦为君饮清酒。

君心不肯向人倾。

隰州佛放光,远射千峰顶。

锦镜冷交辉,瀑花寒斗影。

非虚非实,非色非空。

举世无人描邈得,只恁这个为流通。

羽旗云车,飘飘自天。

猗欤南箕,歆嘉升烟。

牲饩粢盛,俎簋铏笾。

维神戾止,从空泠然。

毡拍板,无孔笛。

狭路相逢,五音六律。

至德同自然。

裁成侔玄造。

珍祥委天贶。

灵物开地宝。

窈窕降青琴。

参差就朱草。

频年忍流移,犹幸稊稗熟。

稊亦已无,何以填饥腹。

时方迫冻馁,势恐瞢荣辱。

傥无意外忧,根蘖犹可斸。

绣鞅玉钚游。

灯晃帘疏笑却收。

久立香车催欲上,还留。

更且檀唇点杏油。

花遍六么球。

面旋回风带雪流。

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

种柳应须柳柳州。

北苑春风小凤团。

炎州沈水胜龙涎。

殷勤送与绣衣仙。

玉食乡来思苦口,芳名久合上凌烟。

天教富贵出长年。

天巧剪瑶花,六出缤纷落。

二祖立腰酸,杨岐嗟项缩。

争似炎炉头柮榾高烧,纸衾包却暖烘烘。

憨睡著,天堕凝寒一色边,错错。

一勺水,不满斗。

我吸之,勺在手。

上连天津尾,下泄海焦口。

主人饮,小池凿;

吾蔀青,天纳牖。

吾铁崖道人韪之曰:有人悟此环,云梦吞八九。

花勿尽开,尽开香歇。

勿待月圆,缠圆即缺。

驿报行天下,君王弃万几,鹤翔云汉远,龙向鼎湖飞。

杞国天初隐,咸池日尚微。

临轩思往事,备泪不停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