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

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

尚如生。

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

北望帝京。

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

过旧时营垒,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

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

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

一片心。

万古分茅土,终不到,旧奸臣。

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

衮佩冕圭百拜,九泉下、荣感君恩。

看年年三月,满地野花春。

卤簿迎神。

赏析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刘过在宁宗嘉泰四年(1024)四游汉沔(今武汉)时所作。这首凭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词,热烈赞扬了岳飞为南宋王朝的中兴所作的奉功伟绩和他“精忠报国”的爱国品质,表达了对迫害忠良的投降派的强烈鞭达;词人不光为英雄一哭,更是为了寄希望于当时的宁宗皇帝,激励和鼓舞长期受到压抑的主战派将领抗敌御侮的决心 ,实现社稷一统的宿愿。“岳鄂王”即岳飞,他二十岁投军卫国英勇抗金,立过赫赫战功。高宗时为秦桧所害。孝宗时昭雪,为其建庙于鄂(今武昌)。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鄂王。开篇两句,作者避直就曲,以问代赞,显得语气肯定,气势雄迈。意谓:高宗中兴时代,只有岳飞堪当诸将之杰,万人之英 。以下四句写缅怀之思。“身草莽,人虽死 ”,是说岳飞出身寒微,英雄已长逝难追 。“虽”字关涉两句 ,并预示了下面语意的转折。岳飞虽为草莽之臣,离开人间已六十多年,但“气填膺 ,尚如生”,英雄已死而英灵不灭,忠愤之气依然填膺 ,凛凛风神犹如生前。接着写英雄的一生经历。“ 年少起河朔”,指岳飞年青时就在中原黄河以北从军抗金,为国驱驰 。“弓两石”,指其当时膂力过人,能开两石之弓如西楚霸王之“力拔山兮气盖世 。”凭着这忠义肝胆 ,一身神力,他手提三尺宝剑(“剑三尺”),纵横疆场,战无不胜,功无不克,为国家立下赫赫功绩:“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这三句为了押韵,顺序有所颠倒。实际上,绍兴四年(1134),岳飞收复了襄阳府等六处州郡,第二年就镇压了聚集在洞庭湖的杨么农民起义军。此后四年,才先后收复虢州(今河南灵宝)、洛京(今河南洛阳)、东虢(今河南荥阳)一带大片失地的。岳飞乘胜进军朱仙镇,大败金军主力,离汴京(今开封)只有四十五里,故说“北望帝京”。岳飞正要“ 直捣黄龙府(金人老巢),与诸君痛饮”之际,可朝廷却令岳飞班师回朝,不仅使英雄“十年之力 ,废于一旦”,而且在风波亭惨遭杀身之祸 。“狡兔”两句便是对英雄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无限痛惜,更是对权奸加害无辜忠臣良将的强烈控诉。古人曾以“狡兔死,良犬烹”比喻国君的寡恩少情,然而现在“狡兔依然在”,就“良犬先烹”,岂不更加可愤可恨 !“过旧时营垒”四句,写人民对岳飞的怀念。“过”,指词人自身的过访;“旧时营垒”,指岳飞当年驻扎过的地方 。“荆鄂有遗民 ,忆故将军,泪如倾 ”,是讲荆鄂地区存活下来的百姓,每当忆及岳将军的忠心为国和无辜冤死,无不泪流如注。下阕承“良犬先烹”而来。过片两句,像是正对着英雄的塑像倾诉,抚慰他那悲痛的心灵:说起当年将军功业毁弃、蒙受奇冤之事,我知道您一定怨恨到了极点。紧接着两句“伪耶真”的反诘,有力地驳斥了秦桧陷害岳飞所谓“不奉诏”的莫须有的罪名。“臣有罪”四句,是对高宗的微辞:臣子是谋反有罪,还是一片丹心为国,只要您陛下圣明,是完全可以洞察明辨的。言外之意:由于您陛下“ 不圣”,未能辨明真伪,而酿成了这千古冤案。其实,宋高宗之所以要杀掉岳飞,一是怕岳飞打败金以后,迎回在“靖康耻”中被金人掳去的徽 、钦二帝,因为一国不能有二主;二是怕岳飞势力强大后无法控制,造成武汉专权的局面。所以在迫害岳飞的过程中,高宗是主使,但臣子不能对皇帝直斥,所以用隐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当然,在词人看来,最令人痛恨的还是权奸秦桧,所以他写出了“万古”三句:千年万代,分封王侯,怎么也不会轮到昔日奸臣的份上。秦桧死于岳飞被害后十三年,后赠申王,谥忠献;在岳飞封鄂王之后一年多,追夺王爵,改谥谬丑。因此这几句显然是对“骨朽人间骂未销”的秦桧的有力嘲弄,但更主要的恐怕是对当时的投降派的严厉警告:奸佞之徒,即使得逞于一时,也终将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和选择,他们绝不会有好下场 !“人世夜”三句,写冤狱到底得到了昭雪:人世间的沉沉黑夜,终因有了明日朗照,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这几句不单颂扬了昔日孝宗的平反之举,同时也颂扬了当今皇帝宁宗的追封之行 。“衮珮冕圭”三句,是想象泉下英灵有知,也应当欢欣鼓舞了,他穿着衮服,系着珮玉,戴着冠冕,持着圭璧,在九泉之下叩拜,盛感君王的齐天之恩。结尾三句写百姓也因英雄的平反而欣慰和欢跃:每年三月,春光明媚之际,遍地花香之时,人们以隆重的仪仗,在鄂王庙前祭奠英雄的神灵。通篇围绕凭吊之旨,收尾又遥扣词题之庙,虽为长调,一气呵成,气脉贯通。

诗人简介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45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提折脚铛,各出只手。

释迦不先,弥勒不后。

妙用临机,如盘珠走。

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

六载将身草里埋,当时有眼几时开。

果然见得明星现,未到门前似死灰。

肥马碌碌,瘦马碌碌。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朝不足,莫不足,六六依然三十六。

云门见睦州,良遂参麻谷。

白云满地迷行路,溪流百折无由渡。

水上见胡麻,有人双浣纱。

仙家知已近,失喜惊相问。

洞口碧桃开,郎君何处来?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亵。

山中老锄犁,山前走车辙。

终日对孱颜,如目不见睫。

高人与高山,千里风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灭。

况复簿领中,见此寒岌页。

悠然境意会,刍豢端自悦。

手板亦何为,趋势走背汗浃。

从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颊。

倒冠一笑,华发玉簪折。

阳关自来凄断,却怪歌声滑。

放浪儿童归舍,莫恼比邻鸭。

水连山接。

看君归兴,如醉中醒、梦中觉。

江上吴侬问我,一一烦君说。

坐客尊酒频空,剩欠真珠压。

手把鱼竿未稳,长向沧浪学。

问愁谁怯。

可堪杨柳,先作东风满城雪。

徐六担板,我则不然。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鼻子剔穿,眼睛突出。

撞者露柱,参学事毕。

曾记武林日,岁上德星堂。

相君襟度夷雅,容我少年狂。

辇路升平风月,禁陌清时钟鼓,_送紫霞觞。

回首十年事,解后衮衣乡。

古今梦,元一辙,谩千场。

纷纷间较目睫,谁解识方将。

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天意那可问,只愿善人昌。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仁宦不惬意,有家胡不归。

林栖乌反哺,梁语燕于飞。

鸥鹭忘之久,貂蝉贵者稀。

但存慈母健。

日日舞斑衣。

寒光凌乱六花纤。

巧穿帘。

不鸣檐。

十里黄垆,遥望辨青帘。

玉树参差何处觅,吟雪曲,捻霜髯。

坐来令我看无厌。

拟名盐。

试尝甜。

飞入深潭,应照老蛟潜。

三白频占来岁稔,良可喜,更何嫌。

不参鼻祖禅,不使冬瓜印。

倒拈定命索,单提不犯令。

天堂地岳莫能收,佛界魔宫任意游。

因寻清水闸,误入赤城州。

一明玄理,二曜交宫。

三才四象究穷。

通五彩霞光,来往清雨ㄨㄨ。

六欲七情涤尽,八衢流、运转回风。

九窍内,十分颠倒,显现真功。

十极晴空虚白,九重门开阐,金玉重重。

八色琉璃洞里,卧虎眠龙。

七宝花开六出,五方中、四位归宗。

三光照,二仪相从,一个神翁。

窗绡深隐护芳尘。

翠眉颦。

越精神。

几雨几晴,做得这些春。

切莫近前轻著语,题品错,怕渠嗔。

碧壶谁贮玉粼粼。

醉香茵。

晚风频。

吹得酒痕,如洗一番新。

只恨谪仙浑懒却,辜负那,倚阑人。

昨日梦说禅,如今禅说梦。

梦时如今说底,说时说昨日梦底。

昨日合眼梦,如今开眼梦。

诸人总在梦中听,云门复说梦中梦。

驴唇先生开口笑,阿修罗王打勃跳。

海神失却夜明珠,擘破弥卢穿七竅。

三人上座请谈禅,平地无风浪拍天。

禅禅,不用思量卜度,非干字语言。

仰之弥高,鑽之弥坚。

岩头划之则曰句非句,临济用之则曰三要三玄。

禅禅,吞却栗棘蓬,透出金刚圈。

休论赵老汉庭前柏树子,莫问首山新妇骑驴阿家牵。

但请一时放下著,当人本体自周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兼中到,更阑六宅无音耗。

纵横泽国路优游,樵人举步应难造。

六月炎天收火伞,南薰洗尽烦蒸。

尧蓂七荚又争青。

问知陈仲举,元是此时生。

别驾功名清暇日,题兴尚带屏星。

黑头非晚到公卿。

且倾浮蚁酒,来听祝龟龄。

玄沙大用,雪峰三弄。

大地山河,六遍震动。

大旆传闻载酒过,小诗未忍著砖磨。

阳关三叠君须秘,除却胶西不解歌。

(来诗有渭城之句。

分明无背面,相逢不相见。

年年桃花面,临州下水船,梢公力方便。

荷锸自随刘伯伦,裸葬旧闻杨王孙。

伟哉二子真旷达,身虽殒灭名独存。

要知形骸本外物,中有妙用超六根。

火风地水归四大,梦幻泡影何足论。

君不见桓{左鬼右隹}石槨秦铁户,歌钟未彻野火焚。

不如得钱即沽酒,时时醉倒三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