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纪南歌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fēng yān jì nán chéng,chén tŭ jīng mén lù。

天寒多猎骑,走上樊姬墓。tiān hán duō liè qí,zŏu shàng fán jī mù。

赏析

作品赏析

〔题解〕“纪南歌”:乐府曲名。“纪南”,城名。位于荆州市江陵区以北5公里处,又名郢城。由于地处纪山之南,故名纪南,又称为纪郢,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楚文王元年(前689年)就在这里建都,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将白起攻进郢都,400多年间,有20代楚王都以这里为都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长江流域的第一大都。这首市诗描写了一群善于骑射的猎手在天寒地冻时节出门骑猎,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怀念为楚国兴盛作出贡献的女流之辈樊姬。〔作者〕见诗人《咏史二首》第一首的介绍。〔品析〕诗人一生坎坷,两次遭贬,被流放到南方二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诗人每到一地善于向当地学习,运用民歌的形式写下了大量的短诗,同时把历史人物融汇到诗歌中去,使诗歌更加诗意浓郁,情深意长。如五绝诗中的《寓兴二首》、《古调二首》、《乞那曲词》、《敬酬微工见寄》、《戏和吕八郡内书怀》等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歌风格。这首诗便是其代表作,可以当叙事诗看,可以当咏怀诗看,也可以当凭吊诗看。“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这两句是写景。诗人用对仗的方法写出当时的荆楚风光,上句的“纪南城”,即楚国的郢都故城;下举的“荆门路”,即通往荆门山的路,荆门山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与纪南城相距不远。诗中“风烟”与“尘土”相对,诗人说:纪南城头上,被如烟的雾霭笼罩着;荆门路上,尘土飞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呢?诗人在后面的两句作了说明。“天寒多骑猎,走上樊姬墓。”这两句点名诗的主旨,诗人是在怀念楚庄王的夫人樊姬。上句写出荆楚之地的民风,当地的民众喜欢骑马打猎。“天寒”二字点明时间;“多”字则表明这种骑猎成风,在天寒地冻的寒天腊月,人们无所事事,纷纷出去骑马打猎,一半是为了生计,一半是为了消磨时光。这句也回答了上两句的荆门路上为什么风烟滚滚,尘土飞扬。下句的“走”,有一种跑马的意思。人们不禁要问,人们打猎归打猎,为什么要纷纷走上樊姬墓呢?原来,这樊姬不是一般的凡人,而是值得人们怀念的女中豪杰。这女人与打猎也很有关系。原来,在楚国称霸以前,楚庄王十分喜欢打猎。樊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因为她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常常喜欢打猎,就会因玩物丧志而荒于国事。所以,樊姬就多次去劝阻他,而楚庄王始终不听。没有办法,樊姬就断绝肉食了。她的意志和行动终于感化了楚庄王,使他觉悟过来,并改过自新。楚庄王从此不再惦记着打猎这类的事情,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国家政事上,而且处理国事也变得越来越勤奋和谨慎。樊姬还谏楚庄王不要迷恋女色,要招纳贤才,结果使楚国逐步强盛、称霸。因此,历代有不少的名人志士来此游览凭吊。唐代诗人张说在《登九里台题樊姬墓》一诗中赞颂道:“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张九龄在《樊姬墓》一诗中则对樊姬的贤能及其对楚庄王产生的影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褒扬:“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并在序言中写道:“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墓,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惟直西有樊姬墓,因后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可见,诗人的这句“走上樊姬墓”不是可有可无之句,而是神来之笔,诗人并不是单纯的写人们在无所事事的时候骑马打猎,而是别有所旨,诗人是在怀念樊姬,怀念楚国曾经的辉煌。这首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匠心独具,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令人思而得之。全诗以“走上樊姬墓”作结,有悠然不尽之意。诗人没有丝毫表现樊姬的事迹,而是通过人们纷纷来到樊姬墓的现象引起人们的思考,让人们从中思而得之,得出樊姬不是一般凡人的结论,从中生出怀念和敬仰之情。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f455a201000a2y.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url]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司筵撤席。

掌礼移次。

回顾封坛。

恭临坎位。

瘗玉埋俎。

藏芬敛气。

是曰就幽。

成斯地意。

控沧江。

排青嶂,燕台凉。

驻彩仗、乐未渠央。

岩花磴蔓,妒千门、珠翠倚新妆。

舞闲歌悄,恨风流、不管余香。

繁华梦,惊俄顷,佳丽地,指苍茫。

寄一笑、何与兴亡。

时船载酒,赖使君、相对两胡床。

缓调清管,更为侬、三弄斜阳。

叶气嘉生,年彀顺成。

万亿及很,如坻如京。

奉时犉牲,告于神明。

歌此良耜,于昭德声。

拔蒲来,领郎镜湖边。

郎心在何处,莫趁新莲去。

拔得无心蒲,问郎看好无。

罗袜凌波洛浦仙。

谪来潭府话夤绿。

应嫌曲水香尘涴,诞降兰亭禊事前。

歌窈窕,舞婵娟。

芝兰满室庆团圆。

殷勤试问刘郎看,阿母蟠桃种几年。

不思议,解脱力,不是思量心外得。

一句当天八万门,野桥金柳依依色。

绿鬓荆钗双髻螺,青裙高系小红靴。

阿{弥女}旧是茶城女,教得娃儿能楚

楚山有石郢人琢,琢成长枕知是玉。

全疑冰片坐恐销,间发花丛惊不足。

赠予比之金琅玕,琼花烂熳浮席端。

吾师道吾不执宝,今日感君因执看。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

万物皆因造化资,如何独负清贞质。

南山有云鹄在空,长松为我生凉风。

高友朗咏乐其中,行住四仪皆道意。

不学小乘一曲士,唯将此物安座隅,取次闲眠有禅味。

一段江南绿。

望依依、沙鸥起处,辋川横幅。

十里平郊人烟聚,掩映汀洲几曲。

试与问、隐君林屋。

花径竹门春窈窕,有苍颜绿鬓人如玉。

挥白羽,跨黄犊。

高情远继巢由躅。

向沧浪、濯缨垂钓,自歌还续。

手种陂塘千株柳,隔断红尘万斛。

算独有、渔舟来熟。

待约西施同载酒,趁桃花、浪暖相追逐。

寻胜地,访遗俗。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

荐享昭备,虔恭在兹。

雍歌彻俎,祝嘏陈辞。

用光武志,永固鸿基。

琼钩褰幔。

秋风观。

漫漫。

白云联度河汉。

长宵半。

参旗烂烂。

何时旦。

命闺人、金徽重按。

商歌弹。

依稀广陵清散。

低眉叹。

危弦未断。

肠先断。

道閟鹤关,运缠鸠里。

门集大命,俾歆嘉祀。

礼亚六瑚,诚殚二簋。

有诚颙若,神斯戾止。

北堂之尊,命妇称首。

逢是谷旦,酌以大斗。

公如老莱,衣衮裳绣。

式歌且舞,以介眉寿。

长丘远历。

大电遥源。

弓藏高陇。

鼎没寒门。

人生于祖。

物本于天。

奠神配德。

迄用康年。

登歌已阕,献礼方周。

钦承景福,肃奉鸿休。

肃肃清庙。

岩岩寝门。

欹器防满。

金人戒言。

应暕悬鼓。

崇牙树羽。

阶变升歌。

庭纷象舞。

闲安象设。

缉熙清奠。

春鲔初登。

新萍先荐。

僾然入室。

俨乎在位。

凄怆履之。

非寒之谓。

我来自东,小大稽首。

是用作歌,以介眉寿。

含法界,大地须弥藏一芥。

外道声闻永不传,究竟不如心自解。

欢笑筵歌席轻抛[身单]。

背孤城、几舍烟村停画舸。

更深钓叟归来,数点残灯火。

被连绵宿酒醺醺,愁无那。

寂寞拥、重衾卧。

又闻得、行客扁舟过。

篷窗近,兰棹急,好梦还惊破。

念平生、单栖踪迹,多感情怀,到此厌厌,向晓披衣坐。

北郊时冽,南陆辉处。

奠本虔诚,献弥恭虑。

上延祉福,下承欢豫。

广乐送神,神其整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