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却教 一作:又教)

译文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注释

1.重重迭迭: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

2.瑶台:华贵的亭台。

3.几度:几次。

4.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

5.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

6.教:让。

7.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赏析

这首饶有趣味的小诗,作者也有争议。起因是这样的:有人查遍了《东坡七集》并未发现此作,而在谢枋得的《叠山集》中却发现了此诗,于是便欲“正名”为谢枋得所作,我觉得这有些过于唐突。 无论是《东坡七集》或者《叠山集》都经过后人辗转抄录编纂,遗漏诗作和窜入他人诗作的情况并不罕见,谢枋得是个十分崇敬苏轼的人,他的外号“叠山”,就是从苏轼的一首七律诗中的首句“溪上青山三百叠”而来,相传《千家诗》曾经过谢枋得的编订,喜欢苏轼诗作的他,极有可能特地将这首诗推荐在《千家诗》的选本中。 还有一个感觉就是,这首诗太像苏轼的风格了,我们可以拣出苏轼另一首家喻户晓的诗来比较一下:“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和这首诗中呼童扫花影的“天真”举动如出一辙,同样也是在貌似无理、貌似调侃的语气中隐喻了发人深思的道理。 苏轼的诗有诙谐、灵动的特点,有时充满童趣,语言也颇有几分“打油诗”的特色。他曾说:“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对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这个人才华横溢,他的诗风格往往出奇出新,并非用“豪放”两字就能一概而论。他自己曾说过这样两句话:“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虽然这两句原本不是说他自己,但这里“请君入瓮”,将此语拿来形容东坡先生的诗,也十分恰当。 单说这首诗:有人说诗中的“花影”,是形容朝廷中当政的小人,难以驱去,赶不尽,除不绝。这样解诗不免呆板无味。如果真是形容小人,那苏轼的水平也太差劲了,“明月花影”,这是何等雅致的景物,用来形容小人,一点攻击力也没有。大家见骂人时,谁把对方骂成“花影”?像刘禹锡《聚蚊谣》,把小人形容为蚊子,罗隐把尸位素餐的昏官形容为木偶,这才叫讽刺。 那么此诗中的喻义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此诗喻义深远,其中有着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常言道:“如影随形。”有形就有影,有因就有果,世间的种种琐事,正像花影一样萦绕在花前,挥不尽,抛不去,只要有日月轮回,只要还停留在这世上,你就躲不开、赶不走这永远跟着你的影子,不管你喜不喜欢它。 东坡喜欢禅,我觉得这首诗中颇有禅意。

诗人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485篇诗文

诗文推荐

花底倾杯,花影娇随人醉。

沉香亭前燕来后,三郎鼓中放花柳。

西宫困人春最先,华清溶溶暖如酒。

雪肢欲透红蔷薇,锦裆卸尽流苏帏。

小莲侍拥扶不起,翠被卷作梨云飞。

蟠龙髻重未胜绾,燕钗半落犀梳偃。

晚漏壶中水声远,帘外日斜花影转。

琵琶未受宣唤促,睡重黎腰春正熟。

不知小衤朋思塞酥,梦中化作衔花鹿。

几日来、真个醉。

不知道、窗外乱红,已深半指。

花影被风摇碎。

拥春酲乍起。

有个人人,生得济楚,来向耳畔,问道今朝醒未。

情性儿、慢腾腾地。

恼得人又醉。

庭院。

春浅。

重门深掩。

寂寞东风。

睡浓。

起来绣*花影重。

娇慵。

宿妆凝澹红。

待把眉山临镜画。

还又罢。

却放翠帘下。

画楼间。

楼外山。

倚阑。

只愁相见难。

倚花傍月,花底歌声彻。

最好月筛花影,花月浸、香奇绝。

双溪秋月洁。

桂棹何时发。

客里明朝送客,多少事、且休说。

犬眠花影地,牛牧雨声坡。

寂历柳风斜倚。

错莫梦云难记。

花影为谁重,一握鲛人丝泪。

何事。

何事。

历历脸潮羞起。

托腮

花影半。

晴色乍开云卷。

择胜寻春愁日短。

雨余山路晚。

涧底桃深红满。

人意不禁闲远。

胡蝶绕枝啼鸟怨。

东风吹酒面。

瑞景光融。

换中天霁烟、佳气葱葱。

皇居崇壮丽,金碧辉空。

彤霄外、瑶殿深处,帘卷花影重重。

迎步辇、几簇真仙,贺庆寿新宫。

方逢。

圣主飞龙。

正休盛大宁,朝野欢同。

何妨宴赏,奉宸意慈容。

韶音按、露觞将进,蕙炉飘馥香浓。

长愿承颜,千秋万岁,明月清风。

风摇灺烬。

吹下桃花影。

醉倒碧铺眠碎锦。

谁伴香迷酒凝。

少年不解孤春。

年来减尽春心。

犹下绣帘遮定,不教风雨侵凌。

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

烧香簟眠清樾。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

好风碎竹声如雪。

昭华三弄临风咽。

鬓丝撩乱纶巾折。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

金波远逐行人云,疏星时作银河渡。

花影卧秋千,更长人不瞑。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忆梦翠蛾低,微风凉绣衣。

残烟薄雾,仗东风排遣。

收拾轻寒做轻暖。

问墙隅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

穿帘花影乱。

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

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

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

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

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後,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

但纷纷、落红如泪。

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

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吹杀梅花影里灯。

进步须于百尺竿。

二边休立莫中安。

要知玄露没多般。

花影镜中拈不起,蟾光空里撮应难。

道人无事更参看。

春似绣。

不是别离时候。

滴尽黄昏残刻漏。

月高花影昼。

好在画屏金兽。

深琐粉窗兰牖。

溪水南来堪问否。

几时离渡口。

荆楚谁言镜听词。

烛花影动画檐低。

烧灯天气醉为期。

雨湿杏腮疑淡淡,风迷柳眼半__。

小山西路板桥西。

多病多愁心性软。

自上疏帘,怕隔双飞燕。

梦觉绿窗花影畔。

起来翻喜茶瓯浅。

香压玉炉消欲断。

情绪厌厌,犹傍琴书懒。

瞥见壁间蜗引篆。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