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璧月小红楼。

听得吹箫忆旧游。

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

薄幸声名总是愁。

尘暗鹔鹴裘。

针线曾荣玉指柔。

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

空为梅花白了头。

译文

  圆圆的月亮高挂在小红楼上。传来的箫声让我把往事回想。寒霜冷透栏杆,天空像河水一样清凉,想起扬州,那薄情的声名总是让我愁伤。灰尘蒙盖了雁羽做的衣裳,缝制它曾让你玉指多日繁忙。三十年过去犹如大梦一场,风流早成昔日往事,而今只能空对梅花叹息,眼下我已白发苍苍!

注释

[1]璧月:形容月的皎洁明亮如同圆形玉璧。

[2]鹔鸘:水鸟名,雁的一种,长颈,其羽毛可制裘。

赏析

这首词正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放任不羁、寄居他乡的漂泊生涯的总结,从而流露了晚年对妻子的真挚怀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是回忆旧游,下片主要是思念妻子。首二句“璧月小红楼,听得吹箫忆旧游”以两件事为起因,逗引对往事的回忆。璧月,谓月圆如璧。一轮玉璧似的圆月照耀着小楼,远处传来了阵阵箫声。望月怀思本是中国文化积淀中的传统手法。同时那如泣如诉的洞箫更易令人感怀。“忆旧游”正是以这二者为触媒而引发出来的。“旧游”二字个中当包含词人后半生漂泊异乡、优游江浙、傲世睨俗的无限感慨。接着“霜冷阑干天似水,扬州”二句写词人凭栏眺望的感觉,并交待其时所在的地点扬州。楼外天凉似水,栏干上挂满秋霜。这一切无不使词人感到透心的清冷和孤寂。正因环境所致,同时加之地点又在扬州,所以词人不禁想起那“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浪荡才子杜牧来。上片尾句“薄幸声名总是愁”正是借这一典故而抒写自己一生疏放、不拘小节,终而赢得薄情冤家的声名,今天想来这一切总是令人徒增愁怨。古人常说,人老易悔。如杜牧一样,词人晚年对自己一生落拓不羁、恣意优游的感慨是出泛泛的回顾,还是深深的自责,我们已无法确知了,但有一点可以断言,那就是词人婚后不久就出游苏杭,萍踪不定,和自己发妻离多聚少,因而晚年对妻子不免深有愧疚之情。下片则十分热切地再现了这份真情。词人用“尘暗鹔鹴裘”换头过片,承上启下。“尘暗”二字承上,总结自己一生四海浪迹,风尘仆仆。暗,有布满、落满之意。鹔鹴裘,本指用鹔鹴鸟羽所制之裘。这里暗用《西京杂记》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还成都以身著鹔鹴裘典酒与文君欢饮的故事。这里用以引起下文,表达对妻子的怀念:“针线曾劳玉指柔。”原来这领鹔鹴大氅是妻子亲手辛勤缝制的。一个“劳”字表现了词人对妻子无限感激与思念之情。然而,此刻词人已步入晚年,如今是“一梦觉来三十载,休休”。即言待得词人感觉到妻子一片恩爱之情,仿佛如一梦醒来,为时已在三十年之后。罢了,罢了,这一切已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了。无限愧悔之情,全包融在“休休”二字的一声长叹之中。绾束“空为梅花白了头”一句更见真情。梅花,暗用宋初隐士林逋典故。逋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终生不娶,以种梅养鹤自娱,后世称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这里词人言自己为了追求隐逸而浪迹江湖,白白地虚度一生。以惟信的为人,他当然不会对自己傲世之举产生丝毫遗憾之情,而这里流露的只是有负爱妻一片真情的懊悔之意。这一句正是对上片结尾“薄幸声名总是愁”的回应。

  词人大半生寄身江湖,直至终老,为人向以疏放旷达著称,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百无一悔。惟独在手抚妻子亲手密密缝制的御寒大衣而产生“空为梅花”之恨,乃至对自己的“薄幸声名”的深深自责、自愧、自悔的心理。为其如此,才使得全词情感如自肺腑流出,真挚感人。这也是本词艺术上的一大特色。此外,这首词用语不假雕饰,朴素洗炼。加之词人对发妻怀思之情低回哀惋,情绵意切,所以世称其词“婉媚多姿,聪俊自然”,实乃中肯之评。

诗人简介

孙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与杜范、赵师秀、翁定、刘克庄等交厚。刘克庄为撰墓志铭,称其“倚声度曲,公瑾之妙。散发横笛,野王之逸。奋神起舞,越石之壮也”。方回《瀛奎律髓》卷四二谓“孙季蕃老于花酒,以诗禁仅为词,皆太平时节闲人也”。《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花翁集 》一卷,注...► 22篇诗文

诗文推荐

珍重千金一诺同。

小红楼上舞筵中。

谁知别路太匆匆。

愁杀二分无赖月,凭将万里有情风。

为传消息宋家东。

璧月香云,小院重门。

办诗愁、多是黄昏。

梨花淡淡,柳絮纷纷。

对古铜炉,神品画,靓妆人。

半醉多羞,一笑欺春。

有丹青、描写难真。

秋波侧媚,云岫轻颦。

是蕊珠仙,巫峡女,洛川神。

天如水,月如钩。

正新秋。

月影参差人窈窕,小红楼。

如今往事悠悠。

楼前水、肠断东流。

旧物忍看金约腕,玉搔头。

壶中春早。

翦刻工夫天自巧。

雨转风斜。

吹作千林到处花。

瑶池清浅。

璧月琼枝朝暮见。

莫上扁舟。

且醉仙家白玉楼。

欹枕舻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

变作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

只记埋冤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急雨打寒窗。

雨气侵灯暗壁缸。

窗下有人挑锦字,行行。

泪湿红绡减旧香。

往事最难忘。

更著秋声说断肠。

曲渚圆沙风叶底,藏藏。

谁使鸳鸯故作双。

声慑燕然,势压横山,镇西名重榆塞。

干霄百雉朱阑下,极目长河如带。

玉垒凉生过雨,帘卷晴岚凝黛。

有城头、钟鼓连云,殷春雷天外。

长啸。

畴昔驰边骑。

听陇底鸣笳,风搴双旆。

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

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

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

卷朱箔。

朝雨轻阴乍阁。

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

东风妒花恶。

吹落。

梢头嫩萼。

屏山掩,沈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

障泥油壁催梳掠。

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

又争信漂泊。

寂寞。

念行乐。

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

琼枝璧月春如昨。

怅别後华表,那回双鹤。

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细雨弄中秋。

雨歇烟霄玉镜流。

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

收拾风光上小楼。

烂醉拚扶头。

明日阴晴且漫愁。

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

忍对嫦娥说旧游。

珠星璧月,昼景夜色相催。

正阳炎序火府,龙珠蕴照,冰海融澌。

洞天春常好,日日琪花,琼蕊芳菲。

绛景无别,惟似琉璃。

平地环绕清泚。

火中生莲,会成真物,更取海底龟儿。

胜热涤暑风,全形莹若冰肌。

常存道意。

铄石流金无畏。

共协混元一气。

入冲极。

觉自己。

乾体还归。

十亩梅花作雪飞。

冷香下、携手多时。

两年不到断桥西。

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垂杨却又妒腰肢。

近平声前舞丝丝。

何处可魂消。

京口终朝两信潮。

不管离心千叠恨,滔滔。

催促行人动去桡。

记得旧江皋。

绿杨轻絮几条条。

春水一篙残照阔,遥遥。

有个多情立画桥。

遗爱满南州。

千骑曾为万里游。

琳馆归来,无责更无忧。

坐听笙歌醉玉舟。

香雾郁金虬。

春入梅花助献酬。

请祝遐年,长笑挹浮丘。

何止莘君一百筹。

||

我已入南京。

甘镇人人个个听。

敬重三光须要认,休轻。

五*中间得致精。

此去决前程。

写尽平生自己声。

若是却来重一过。

灵灵。

总看真形

嗟见世间人。

但有纤毫即是尘。

不住旧时无相貌,沈沦。

只为从来认识神。

作麽有疏亲。

我自降魔转法轮。

不是摄心除妄想,求真。

幻化空身即法身。

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

闹蛾雪柳。

人似梅花瘦。

行乐清时,莫惜笙歌奏。

更阑后。

满斟金斗。

且醉厌厌酒。

堪叹这顽夫。

空恁区区用力粗。

五体相逢投地面,休遇。

尚自劳劳礼假躯。

在道本虚无。

玄里藏玄妙不敷。

内有元光人不识,唯吾。

日日观瞻

宫样缬罗舞袖长,织眉巧学时世妆。

薰炉夜烧避开衣香,酒杯到手天雨霜。

檀槽徐作春雷转,龙纹拨打黄金面。

梨园妙处世不知,为君弹彻霓裳遍。

淮南日日花信风,新声投老爱轻拢,试与小桃催小红。

珠灯璧月年时节,纤手同携。

今夕谁知。

自捻梅花劝一卮。

逢人问道归来也,日日佳期。

管有来时。

趁得收灯也未迟。

藻井尚寒龙迹在,红楼初施日光通。

(《红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