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峡口送友人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xiá kŏu huā fēi yù jìn chūn,tiān yá qù zhù lèi zhān jīn。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lái shí wàn lĭ tóng wèi kè,jīn rì fān chéng sòng gù rén。

译文

峡口的花随风降落,春天快要过去了,想到彼此将要分手万里,不禁泪水沾湿了巾帕。

来的时候(我们)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这个“客人”倒变成了主人来送别自己的朋友了。

注释

① 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

② 欲尽春:春欲尽。

③ 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赏析

唐时,以相互送别为题的绝句颇多,或写景寄情,或直抒心怀,在写作上手法多样,千姿百态。这首《峡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客中送客,自难为情,况又“万里”之远,“同为客”呢?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已送客惆怅心情。

  首句写眼前景物,点明时间、地点。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绘,写到“客”、“主”双方。说明该诗词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第三句转写“来时”,为下句铺阵,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结,写出彼此间的惆怅心情。选材一般,写法却比较别致。可见,作者匠心独用,想象力较为丰富。表达出作者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该诗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背景

从唐人姚合《极玄集》直至清人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各家所列“大历十才子”之名虽差异较大,但司空曙一直名列其中,且司空曙诗作存世数量在十才子中列居第四,无疑是“大历十才子”的主要成员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曾经对唐代文人的思想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说:“作者才思的来源,有些人主要是儒学,有些人是佛教(禅宗)和道教。……儒佛道三种思想以外,还有一种普通士人的思想,这种人求名求利,非常热衷,得不到的时候,悲苦忧愁,哀感动人,得到了便快意纵欲,得意自鸣,也颇能动人。大历十才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苦闷、忧患的时代。现实逼使他们的目光向内凝缩,他们以其敏感的诗心直接把握时代的心理节奏和情绪特点,将诗的触角伸向审美主体的心灵深处,通过表现诗人复杂深微的心态实现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领悟。

诗人简介

司空曙(约720-790年),字文明,或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代诗人。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大历年进士,磊落有奇才,与李约为至交。性耿介,不干权要。家无担石,晏如也。尝因病中不给,遣其爱姬。韦辠节度剑南,辟致幕府。授洛阳主簿。未几,迁长林县丞。累官左拾遗。终水部郎中。曙诗有集二卷,登进士第,不详何年。曾官主簿。大历五年任左拾遗,贬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丞。贞元间,在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幕任职,官检校水部郎中,终虞部郎中。曙为卢纶表兄,亦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为行旅赠别之作,长于抒情,多有名句。胡震亨曰:"司空虞部婉雅闲淡,语近性情。"(《唐音癸签》卷七)有《司空文明诗集》...► 172篇诗文

诗文推荐

风力驱寒,云容呈瑞,晓来到处花飞。

遍装琼树,春意到南枝。

便是渔蓑旧画,纶竿重、横玉低垂。

今宵里,香闺邃馆,幽赏事偏宜。

风流,金马客,歌鬟醉拥,乌帽斜欹。

问人间何处,鹏运天池。

且共周郎按曲,音微误、首已先回。

同心事,丹山路稳,长伴彩鸾归。

峡口闻猿夜。

试数阶蓂有几,昨朝看到今朝。

南薰早动舜琴谣。

端为熊_梦兆。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

天风从此上扶摇。

回首不劳耕钓。

沣水店头春尽日,送君上马谪通川。

夷陵峡口明月夜,此处逢君是偶然。

一别五年方见面,相携三宿未回船。

坐从日暮唯长叹,语到天明竟未眠。

齿发蹉跎将五十,关河迢递过三千。

生涯共寄沧江上,乡国俱抛白日边。

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醉悲洒泪春杯里,吟苦支颐晓烛前。

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别来只是成诗癖,老去何曾更酒颠。

各限王程须去住,重开离宴贵留连。

黄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东卷别筵。

神女台云闲缭绕,使君滩水急潺湲,风凄暝色愁杨柳,月吊宵声哭杜鹃。

万丈赤幢潭底日,一条白练峡中天。

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

未死会应相见在,又知何地复何年。

栖迟林壑,甚雍容、雅量气横寥廓。

人道魁然真宰辅,心在朝家黄阁。

几卷闲书,一门清乐,不羡千金橐。

诸郎楚楚,凤毛辉映麟阁。

今岁锦席云凉,菊香添麝,竹树烟霏薄。

风爱堂前秋气好,歌里甘棠如昨。

十二金钗,百壶清酒,细把红螺酌。

年年此日,醉看清**鹤。

天光垂碧抱琼台,蕊殿珠宫岳开。

峡口巴猿初别去,海东辽鹤又飞来。

三生难转灵源静,六岁空惊迅景催。

欲挹莲花峰顶水,普将甘冽净浮埃。

省其身,钤其口。

赢得清闲,自在逍遥走。

随分为生应永久。

不义之财,且缩拿云手。

少追陪,微饮酒。

节色搜身,新认元初秀。

认正三光兼孝友。

不祝神祗,也得长春寿。

当年五月访庐山,山翠溪声寝食间。

藤杖复随春色到,寒泉顿与客心闲。

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应逐好风还。

忆自栖贤夜入城,道边兰若一僧迎。

偶然不到终遗恨,特地来游慰昔情。

海外声闻安至此,堂中天鼓为谁鸣。

匆匆复向深山去,一盏醍醐饱粟罂。

〈罗汉院有新罗罗汉,堂中法鼓特大。

〉此山岩谷不知重,赤眼浮图自一峰。

芒屩随僧践黄叶,晓光消雪堕长松。

石泉试饮先师锡,午饭归寻下寺钟。

胜处转多浑恐忘,出山惟见白云浓。

拂剑整装,光射紫霄,斗牛色寒。

大丈夫不作,儿曹离别,何须更唱,三叠阳关锦还乡,油幢佐幕,谁道青天行路难。

从今去,听声名焰焰,飞动岷山。

征途少饮加餐。

要做取功名久远看。

卷长风吹醒,剑关云气,更须砥柱,三峡惊湍。

闻道槐庭,已登安石,此去须弹贡禹冠。

明年里,踏梅花有分,相见长安。

试金石真伪立可辨,贞姿号试金。

虽无褒贬口,似有是非心。

采取山溪远,缄藏箧笥深。

矿人如未决,终日自相寻。

雷萌山中草。

云煦江上花。

流烟漾璇景。

轻风泛凌霞。

我有幽兰念。

衔意瞩里斜。

友人殊未还。

独慰檐前华。

春水碧于天,还与晴山赊翠。

历历几家烟店,缀山边水次。

莺声唤我过溪桥,扑帽暖香坠。

风弄杏花低处,露前村野寺。

昔时邂逅长安道,下马通名何草草。

今来会晤阖城傍,把剑语故俱茫茫。

问君何来西出秦,拂君衣上洛阳尘。

颜凋但使友人识,金尽徒令妻嫂嗔。

君不见吴王官阙荒芜久,世事何如饮醇酒。

新月正照鹿台花,离心欲赠华亭柳。

男儿快意须目前,安用余名润身后。

蒲鞭为郡有刘君,骢马风流迥不群。

江上鲈鱼逢正美,客中鹤唳更堪闻。

莫嗟失路无知己,行见张华荐陆云。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z5.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双鱼岁晚渡江津,笋饭犭屯羹又换春。

弃印可望天上客,射书元属海东人。

天愁夜幕铃偏急,栅暗缧藤鼠正巡。

湖水万重兰芷隔,因君还上佩芳身。

松舟桂楫。

苕_溪头别。

秋后雨,春前雪。

书凭湖雁寄,手把江蓠折。

人未老,相看元似来时节。

芳草鸣__。

野菜飞黄蝶。

时易去,愁难说。

析波浮玉醴,换火_银叶。

拼醉也,马蹄归踏梨花月。

江上花开尽,南行见杪春。

鸟声悲古木,云影入通津。

返景斜连草,回潮暗动蘋.谢公今在郡,应喜得诗人。

凭高日望金台路。

黄沙尽处空烟树。

岁晚足萧疏。

雁声无夜无。

簿书临俗态。

人道儒酸在。

何以慰相思。

半年无好诗。

才大文豪,朱有暗里,今须点头。

奈兰宫一跌,槐黄时候。

银袍逐浪,韦带随流。

过尽鹤书,阅周鹗表,必竟都无名字留。

空长恨,蕡终不第,齿且先侯。

休愁。

有路堪由。

最喜徐卿百不忧。

正椿松未老,芝兰竞秀,奇毛雏凤,骍角犁牛。

汉殿少年,新丰逆旅,岂肯卑微名位休。

行将见,长沙召贾,御史除周。

刮字刀质本精刚化,锋芒岂易群。

未曾伤正典,长为铲讹文。

类与铅刀异,名将彩笔分。

删书及定礼,曾忝立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