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妾出于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

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

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

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刘克庄在奸佞当道、党争激烈的时代,一生四次遭受迫害,被罢去官职。但他始终坚持爱国爱发民的理想,坚持正义,与奸佞作斗争。这首词以歌女自况,通篇采用“哀而不愠微而婉”的比兴手法,借歌女之口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词中以正声比喻正义,以歌女的洁身自好,比喻自己坚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词中歌女的形象不是一般以色自矜或沦落风尘的歌伎。她出身微贱,却不慕浮华,不同流俗。不仅弹遍各种弦管,甚至能领略《国风》雅正之声。“粗识”二句是说:自己大致能领略传统的正声雅乐,决不学轻滑流转的淫丽之音,有自谦之意,却是很适合身份的。“谁向西邻公子说”至“ 回首望侯门天远”,自叙被邀至西邻公子家演唱而遭斥逐的经过。这一段从三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首先,以西邻公子的盛情邀请和自身的冷漠态度作对比,一边是“要珠鞍、迎入梨花院”,一边却“身未动,意先懒”,不因荣利而动心,表现自身的高洁。其次,作者采用铺张的笔法描绘了贵族家豪华的排场,这便更突出歌女节操之高。“主家十二楼连苑”形容楼苑相连的豪华气派,“绣帘”“华常”都点明环境布局的华贵。再次,先择靓妆歌女作陪衬,进一步突出她的不同流俗的个性。“ 那人人”以下四句是说:透过高卷的绣帘,可以看到,公子家豢养的宠妓,正浓妆盛服地在华堂上弹奏演唱。本以为她们唱的该是高雅之音,谁知却是为俗不可耐的街头俗曲 。至于她唱了没有,唱得怎样,词中没有具体描述,但从“回首望侯门天远”一句,可以推想她由于《国风·关雎》之乱一类的正声不受公子赏识,终于被遣出华堂。由此而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朝廷既眷恋又怨恨的复杂心理。自“ 我有平生《离鸾操》”至结尾,概括全词并进一步表白主人公的平生操守。《离鸾操 》,乐曲名。代表高雅的乐曲,继承着《国风》“哀而不愠,微而婉 ”的美刺比兴传统,与街坊俗曲恰成对照 。“ 聊一奏,更三叹 ”尤能表现出主人公曲高和寡,而又自信高洁的心理状态,作为全词的结束词 ,余音绕梁,久而不绝。

诗人简介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3863篇诗文

诗文推荐

家传活国有良方。

周迥莫有千株叶。

净而纯中无一尘,纯而净中有万应。

眼睛明,鼻孔正。

更将折筋搅沧溟,令彼龙鱼知水为命。

叶外应无叶,心中更有心。

一杯莫落吾人后。

富贵功名寿。

胸中书传有余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樵席。

江海消闲日。

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有桂丛生须让菊,为罏归去也输螯。

瓮余残酒。

膝有横琴。

白衣拜相,平地登仙。

是不知有,别无秘传。

少无福。

早孤独。

憔翟一身无告嘱。

日常思。

日常思。

此事分明,皇天便得知。

见远促。

见远促。

侍来偏亲增汝禄。

孝心推。

孝心推。

致感神明,洪喜得共随。

坤德直方,博厚无疆。

秉险得一,静而有常。

实藏以发,乃育百昌。

肃祗禅祭,锡祉穰穰。

听之不闻其声。

视之不见其形。

充满天地。

苞裹六极。

荣光休气天为瑞。

道祖当天传宝裔。

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

蒙蒙香雾沾衣腻。

漠漠轻寒梅柳细。

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有晋风姿如此蟹,个个能空无能解。

猗兴明坛,右平左墄。

冕服斯皇,玉佩有节。

陟降惟寅,匪徐匪疾。

式崇大祀,礼文咸秩。

闻说萍乡县,家家有绢机。

荒年丝价贵阳市,未敢议寒衣。

丈夫膝下有黄金,争肯与他人作礼。

须弥灯王,脚头脚底。

春风汶水温,晓日徂徕寒。

之子衔病归,请予闻一言。

予知去病术,为子陈大端。

予尝学圣人,试将道比论。

道病非一日,善翳惟孔韩。

常罚绝于周,孔笔诛其奸。

春秋十二经。

王道复全完。

佛老炽于唐,韩刀断其根。

原道千馀言,生民复眠餐。

道病由有弊,邪伪容其间。

身病由有隙,风邪来相干。

子欲治斯道,绝敞道乃存。

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

此理近古翳,吾言有本原。

[黄钟为角]赤精之君,位于朱明。

茂有万物,假然长赢。

我洁我盛,我蠲我诚。

神其下来,云车是承。

诲盗须知有自来,贪官污吏祸之胎。

杀人越货甘残忍,入市怒气金不忌猜。

谁与清朝申典宪,合将若属寘渠魁。

书生锐欲排阊阖,先诵民谣献外台。

当明有暗,当暗有明。

口说如哑,眼见如盲。

门外一条通驿路,朝朝暮暮有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