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出于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
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
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
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
妾出于微贱。
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
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
总不涉、闺情春怨。
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
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
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
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
回首望、侯门天远。
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
聊一奏,更三叹。
【注释】:刘克庄在奸佞当道、党争激烈的时代,一生四次遭受迫害,被罢去官职。但他始终坚持爱国爱发民的理想,坚持正义,与奸佞作斗争。这首词以歌女自况,通篇采用“哀而不愠微而婉”的比兴手法,借歌女之口抒发怀才不遇的感叹。词中以正声比喻正义,以歌女的洁身自好,比喻自己坚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词中歌女的形象不是一般以色自矜或沦落风尘的歌伎。她出身微贱,却不慕浮华,不同流俗。不仅弹遍各种弦管,甚至能领略《国风》雅正之声。“粗识”二句是说:自己大致能领略传统的正声雅乐,决不学轻滑流转的淫丽之音,有自谦之意,却是很适合身份的。“谁向西邻公子说”至“ 回首望侯门天远”,自叙被邀至西邻公子家演唱而遭斥逐的经过。这一段从三方面突出了人物性格:首先,以西邻公子的盛情邀请和自身的冷漠态度作对比,一边是“要珠鞍、迎入梨花院”,一边却“身未动,意先懒”,不因荣利而动心,表现自身的高洁。其次,作者采用铺张的笔法描绘了贵族家豪华的排场,这便更突出歌女节操之高。“主家十二楼连苑”形容楼苑相连的豪华气派,“绣帘”“华常”都点明环境布局的华贵。再次,先择靓妆歌女作陪衬,进一步突出她的不同流俗的个性。“ 那人人”以下四句是说:透过高卷的绣帘,可以看到,公子家豢养的宠妓,正浓妆盛服地在华堂上弹奏演唱。本以为她们唱的该是高雅之音,谁知却是为俗不可耐的街头俗曲 。至于她唱了没有,唱得怎样,词中没有具体描述,但从“回首望侯门天远”一句,可以推想她由于《国风·关雎》之乱一类的正声不受公子赏识,终于被遣出华堂。由此而形象地表现出词人对朝廷既眷恋又怨恨的复杂心理。自“ 我有平生《离鸾操》”至结尾,概括全词并进一步表白主人公的平生操守。《离鸾操 》,乐曲名。代表高雅的乐曲,继承着《国风》“哀而不愠,微而婉 ”的美刺比兴传统,与街坊俗曲恰成对照 。“ 聊一奏,更三叹 ”尤能表现出主人公曲高和寡,而又自信高洁的心理状态,作为全词的结束词 ,余音绕梁,久而不绝。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归来三见梅花,年年借此花为寿。
八窗轩槛,月边竹畔,数枝开又。
姑射肌肤,广平风度,对人依旧。
把离骚读遍,椒兰荃蕙,奚敢及、众芳首。
幸与岁寒为友。
任天公、雪霜愁。
香名一点,西湖东_,逊逋会有。
金鼎家毡,玉堂椽笔,傥来斯受。
且巡檐、管领先春,林外事、付卮酒。
无言屈指也。
算年年底事,长为旅也。
凄惶受尽也。
把良辰美景,总成虚也。
自嗟叹也。
这情怀、如何诉也。
谩愁明怕暗,单栖独宿,怎生禁也。
闲也。
有时临镜,渐觉形容,日销减也。
光阴换也。
空辜负、少年也。
念仙源深处,暖香小院,赢得群花怨也。
是亏他见了,多教骂几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