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倾杯·鹜落霜洲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译文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注释

⑴倾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古倾杯》、《倾杯乐》等,《乐章集》有七调,此词为“散水调”。双调一百四字,上片十句四仄韵,下片十二句六仄韵

⑵鹜(wù):野鸭。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⑶烟渚:雾气笼罩的水中小洲。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⑷小楫:小船。楫,船桨,此处代指船。

⑸苇村山驿:指僻野的村驿。苇、山为互文,指僻野。

⑹离愁万绪:离愁别绪千般万种。

⑺切切:拟声词,蟋蟀的鸣叫声。蛩(qióng):蝗虫、蟋蟀的别名。

⑻鳞翼:鱼雁,古人以为鱼雁能为人传递书信。

⑼争知:怎知。损:表程度,意为极。

⑽楚峡:巫峡。

⑾高阳:指“高阳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食其陈留高阳人,沛公领兵过陈留,郦食其到军门求见。沛公见说其人状类大儒,使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嗔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后用以指代酒徒。

⑿京国:京城。

⒀目断:望尽,望到看不见为止。

赏析

此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词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活动的空间,并且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广阔的天地,在词史上乃是创举。

  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整,“落”字、“横”字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动感;而“霜”字与“烟”字又使得这幅画面水雾弥漫,多了几分迷蒙之感,虽为景语,但其愁情,已隐然言外。“分明画出秋色”一语,不仅音节响亮,读来铿锵有力,更使读者有一种如置身画中之感。“暮雨”三句,以小舟晚泊江边作为背景来衬托词人出场。“夜泊”指出停舟的时间,“苇村山驿”点明投宿之处乃荒村驿店。暮雨无论绵密或者稀疏,皆可拟为离愁之情,而雨后秋月夜则以其凄清寥廓,显示出了词人的孤寂冷落。“何人”二句以设问提起,借笛声以抒旅怀。羌笛之声使词人思远之情油然而出,一泄无余。一个“起”字强调了声音突兀传来的响亮与气势,而“何人月下临风处”一语又带着一种遗世独立的孤傲与悲凉的味道。虽写愁,却写得画面清旷而气象高远,此境可谓婉约豪放,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正如《乐府余论》所言:“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恒流。”“离愁万绪”四字点题,揭出词人内心活动。接着“闲岸草”一句,以“蛩吟似织”喻离愁之密集、深广,与迷离的雾气相应相衬,更可见愁情的难解与无奈。

  词人这里借蟋蟀声托出怨情,触发起无限愁绪,由此引出下文。整个上片层层深入,细致入微地勾画了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为忆”之句,触景而生情,抒写别后思念。“忆”字写思恋之情。以下再诉关山阻隔,鱼雁难通,从而反映出内心的焦虑。“想绣阁”三句,为对方设想,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这里委婉曲折,设想奇景比女子自诉衷肠更为感人。“楚峡”句用宋玉之典,暗指自己旧日的欢爱已散,接着转笔归到目前境遇,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烟消云散,而此时孤村独坐,惟有对月自伤。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但见远峰清苦,像是聚结着万千愁恨,“目断”与“立尽”都是加强语气,这幅秋景中注入强烈的感情色彩,相思之意,怅惘之情不绝如缕。

  这首词上、下片一气贯通,浑然一体,感情起伏跌宕,把离情别苦渲染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佳作。

背景

柳永成年后离开家乡福建崇安县,虽寓居京都汴梁,但生活一直比较动荡。中举前为求取功名、维持生计,四处干谒漫游,中举后又为官务公事奔走在外,羁旅行役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他对羁旅漂泊的苦况有着深切的体会乃至清醒的认识,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羁旅行役词,这首《倾杯》就是其中之一。观词中内容,应为柳永远游之后返程途中所作。

诗人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344篇诗文

诗文推荐

坐底坐杀,立底立杀。

不知谁是赤须胡,转身句子活鱍鱍。

一径直,二周遮。

擒虎兕,辨龙蛇。

白玉无瑕却有瑕。

直下是,直下是。

钝鸟不离窠,良驹千万里。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

相头买帽,此土西天。

禁足安居,一句直举。

匝地普天,四月十五。

向上机,活人句。

石火电光,葛藤露布。

灵踪更在猿啼处。

两日晴,三日雨。

衲僧皮草,无{左日右煞}{左日右良}处。

即心是佛,非心非佛。

东涌西没,穿皮透骨。

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

海南奇宝。

铸出团团如栲栳。

曾到昆仑。

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州王老。

百岁痴顽推不倒。

海口如门。

一派黄流已电奔。

分明见彻,开口犹难,蓦过重关,转身无路。

只这拙处,作么生去。

不得有语,不得无语,发机须是千钧弩。

仙翁眼力信非凡,到处偏工鉴别山。

消得好乌巢屋上,旋移空翠入窗间。

平生万卷端能合,从此三杯不等閒。

莫讶倏来犹属意,野有相日用实相关。

已扫秋庭月,蹇驴来未来,一官连我俗,双眼向谁开。

书癖工为崇,诗穷不受催。

是中惟酒可,到手莫停杯。

自古及今,灯灯相续。

匝地普天,灯灯无间。

助发实相义,今朝正月半。

释迦已往,弥勒未生。

正当无佛世界,大地共乐升平。

不图打草,只要蛇惊。

虚空迸绽,山岳起舞。

拔舌犁耕,罪恶俱露。

提折脚铛,各出只手。

释迦不先,弥勒不后。

妙用临机,如盘珠走。

鼓腹笑复歌,面南看北斗。

六载将身草里埋,当时有眼几时开。

果然见得明星现,未到门前似死灰。

献以诚。

郁以清。

山罍举。

沉齐倾。

惟尚飨。

洽皇情。

降景福。

通神明。

石田乍到,人事纷纷。

拈得鼻孔,失却眼睛。

佛法二字,不怕烂却,且听诸方行棒喝。

踏破尘劳网,冲天志决贞。

手中持剑转环睛。

日耀争光,*烁莹天明。

觉海千寻底,灵波万里倾。

群魔消散鬼神惊。

点化纯阳,永永住蓬瀛。

肤寸生层云,已具瀰漫势。

尽瞩晴空目,且作烟雾比。

首座行脚,首座来也,落在第二。

看看,云行雨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