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采莲曲·秋江岸边莲子多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qiū jiāng àn biān lián zĭ duō,căi lián nǚ ér bìng chuán gē。

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qīng fáng yuán shí qí jí jí,zhēng qián jìng zhé yàng wēi bō。

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shì qiān lǜ jīng xià xún ŏu,duàn chù sī duō cì shāng shŏu。

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bái liàn shù yāo xiù bàn juăn,bù chā yù chāi zhuāng shū qiăn。

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chuán zhōng wèi măn dù qián zhōu,jiè wèn [ā,ē,a,á,à] shuí jiā zhù yuăn。

归时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guī shí gòng dài mù cháo shàng,zì nòng fú róng huán dàng jiăng。

赏析

“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并船歌”,清秋时节,莲子成熟了,碧荷沿江连绵无际,正是收获的季节。采莲女们笑着,唱着驶船来江上采莲。“并船歌”,几只船儿紧紧相靠,并驾齐驱。一个“并”字,突出了采莲是群体活动,以及采莲女们的爽朗和快乐。她们的船摇到哪里,她们那优美的歌声就飞到哪里。江流蜿蜒向前,欢快悠扬的歌声随着江流一路飘荡。这阵阵甜美的歌声,为清秋江面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两句环境描写,烘托出秋江采莲的热闹场景。下面两句具体描绘采莲细节:“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齐戢戢,形容众多莲蓬露出水面,一个挨一个,戢戢然。这些饱满的莲子,吸引着采莲女们。她们荡着小船,在荷丛里穿梭,在绿色的芙蓉国里你追我赶,相互竞赛,都想多采一些莲子。澄碧的水面,溅起一朵朵晶莹闪亮的水花,荡起一道道翡翠般的波浪。歌声、笑声、桨声,合奏出一支支活泼欢畅的青春曲。绿叶青莲,映衬采莲女红润的面颊,采莲女和粉红的荷花在阳光下相映生辉。颜色的相互映衬,使画面明丽多姿;荷叶和莲子是静态的,采莲女和江水是动态的,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衬托出画面的中心——采莲女轻盈、敏捷。“争前,”描写她们争着划船向前,使轻舟竞采的动人画面跃然纸上。“竞折”,突出她们争相采摘莲子的情态,把她们的青春风采写活了。从“争前”到“竞折”,采莲画面的动态感越来越强。诗人连用争、折、漾几个动词,描绘出采莲女们神速、灵敏的动作、兴奋欢快的心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她们轻盈飞动的神彩。前四句押“歌”韵,为第一段,展现出广阔而热闹的秋江采莲场景,情调悠扬甜美。

  五、六两句写寻藕:“试牵绿茎下寻藕,断处丝多刺伤手。”“试牵”说明她们寻藕的目的只是想看一看藕长得多大了。因为此时的藕只是小嫩藕,还没有到扒藕的季节。绿茎上有刺,如果不小心就会刺伤手。因此,她们就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顺着绿茎向下摸藕,采莲子是那样飞快,寻藕却是如此缓慢,一快一慢,突出了她们寻藕的细致。这两句押“有”韵,为第二段,刻画寻藕的具体细节,表现出她们劳作的情景。节奏缓慢,给人以舒缓轻松的感受。

  下面四句转入刻画采莲人。“白练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钗妆梳浅”这两句用白描手法描绘采莲女的妆扮。她们用白色的带子系着腰,显示出形体曲线美和俊俏优美的风姿。她们不插玉钗,只施淡妆,表现出采莲女的自然风采,表现出一种朴素大方的美,“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莲子还没有把船舱装满,她们便相互鼓劲:“我们结伴到前面的洲边继续采吧。”她们边采边相互关切地询问:“我们越往前采,离家就越远了,谁家住得远一些?”一句亲切的问话,揭示出她们善良的心地和开朗的性格,突出了她们相互的友爱和关切。这浓厚的人情显示出她们美的心灵、美的情操,她们的形体美和内在美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给人美的享受。

  这四句押“洗”韵,为第三段,刻画采莲女们的形体外貌和内心世界,情调朴实亲切。

  最后两句描绘采莲女暮归:“归时其待暮潮上,自弄芙蓉还荡桨。”傍晚还在采莲,表现了她们的勤劳。日暮涨潮,正好可以乘船疾驶。这个“共”字用得妙,突出了她们同出同归和丰收后共同的欢乐。在归途中,她们边荡着桨边拿着荷花玩耍。一天劳动后,她们还是那样轻松。这最后两句展现出一幅水彩画:红色的晚霞给采莲女披上了绚丽的色彩,她们的欢笑和歌声,为日暮秋江增添了无限的情趣。结尾和开头照应紧密。最后两句押“漾”韵,描绘出一幅采莲女丰收归来边荡桨边弄荷花的动人画面,让人们在轻松愉快中回味全篇。

  这首诗采莲活动写得相当细致,从头到尾都是运用叙述和白描手法,如同采莲女一样淡妆浅梳,不假雕饰,表现出一种纯朴明丽的风格,洋溢着浓郁的江南民歌风味。全诗构思独特,每韵一段,各段之间富有变化,从而展示出从晨出到暮归群体采莲的全部过程。全诗场景多变,情节丰富,令人留连往返,兴味无穷。

诗人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469篇诗文

诗文推荐

路曲不隈一径通。

真不掩伪,曲不藏直。

句里明人,言中辨的。

处处总持,头头弥勒。

拟议思量,当门荆棘。

太上之有立德。

其次之谓立言。

树善滋于务本。

除恶穷于塞源。

冲深其智则厚。

昭明其道乃尊。

仁义之财不匮。

忠信之礼无繁。

动天无有不届。

唯时无幽不彻。

作德心逸日休。

作伪心劳日拙。

自非刚克掩义。

无所离于剿绝。

郁盘舒栋宇。

峥嵘侔大壮。

拱木诏林衡。

全模征梓匠。

千栌绮翼浮。

百栱长虹抗。

北去邯郸道。

南来偃师望。

龙首载文{螕虫=木}。

云楣承武帐。

居者非求隘。

卑宫岂难尚。

壮丽天下观。

是以从萧相。

定律零陵玉管。

调钟始平铜尺。

龙门之下孤桐。

泗水之滨鸣石。

河灵于是让珪。

山精所以奉璧。

涤九川而赋税。

乘三危而纳锡。

北里之禾六穗。

江淮之茅三脊。

可以玉检封禅。

可以金绳探册。

终永保于鸿石。

足扬光于载籍。

车不械推,理无曲断。

若是此花,佛与帝释。

忆坐时。

点点罗帐前。

或歌四五曲。

或弄两三弦。

笑时应无比。

嗔时更可怜。

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

巍巍不动尊,脚不离地走,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淳风布政常无欲。

至道防人能变俗。

求仁义急于水火。

用礼让多于菽粟。

屈轶无佞人可指。

獬豸无繁刑可触。

王道荡荡用无为。

天下四人谁不足。

楖{左木右栗}木卷而曲,回天关转地轴。

群阴时时剥尽,一阳日日来复。

为甚罗汉山中冷门难向,不是苦心人不知。

吴姬歌,歌声宛宛歌情多。

当尊一阕且呼酒,酒遍余声无奈何。

春风颠狂亦如我,坐见花外遥湖波。

淳精育物,瑞木成文。

元气陶冶,非烟郁纷。

玄贶昭格,至和所薰。

登歌裸献,肸蠁如闻。

坐曲木床,握乌藤杖。

铸佛祖之楷模,活丛林之气像。

你莫来虎口撩须,谁更敢蛇头揩痒。

丁督护,听我语。

欲从君,臂不羽。

嫁时所结发,剪之随君去。

运平后亲之俗。

时乱先疎之雄。

踰桂林而驱象。

济弱水而承鸿。

既浮干吕之气。

还吹入律之风。

钱则都内贯朽。

仓则常平粟红。

火中乃寒乃暑。

年和一风一雨。

听钟磬念封疆。

闻笙竽思蓄聚。

瑶琨筱簜既从。

怪石铅松即序。

长乐善马成廐。

水衡黄金为府。

打杀然灯佛,堕落黑暗狱。

永劫无出期,衲僧歌一曲。

满天星斗辉华屋。

寒雪一颠,秋云半肩。

渊默曲木,月行霁天。

转功能就位,借伴还入廛。

机用也离虚坎实,变通也坤断乾连。

乾坤以含养覆载。

日月以贞明照临。

达人以四海为务。

明君以百姓为心。

水波澜者源必远。

树扶疎者根必深。

云雨取施无不洽。

廊庙求才多所任。

匡赞之士或从渔钓。

云雨之才乍叹幽谷。

寻芳者追深径之兰。

识韵者探穷山之竹。

克明其德贡以三事。

树之风声言于九牧。

协用五纪风若从事。

农用八政甘作其榖。

殊风共轨见之周南。

异亩同颖闻之康叔。

祁寒暑雨是无胥怨。

天覆云油滋焉渗漉。

幸无谢上古之淳人。

庶可以封之于比屋。

沧海沥乾,太虚充满。

衲僧鼻孔长,古佛舌头短。

珠丝度九曲,玉机才一转。

直下相逢谁识渠,始信斯人不合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