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

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

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

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

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注释

1、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2、太华:华山。

3、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4、迥:远。
5、帝乡:指都城。

赏析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读者由此可见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诗人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556篇诗文

诗文推荐

罡风起,背负玉虚廷。

九素烟中寒一色,扶阑四面是青冥。

环拱万珠星。

黄金堆到斗。

怎得似、长年画堂劝酒。

蛾眉最明秀。

向水沈烟里,两行红袖。

笙歌撋就。

争说道、明年时候。

被姮娥、做了殷勤,仙桂一枝入手。

知否。

风流别驾,近日人呼,文章太守。

天长地久。

岁岁上、乃翁寿。

记从来人道,相门出相,金印累累尽有。

但直须,周公拜前,鲁公拜后。

踏白江梅,大都玉断酥凝就。

雨肥霜逗。

痴了闺房秀。

莫待冬深,雪压风欺后。

君知否。

却嫌伊瘦。

仍怕伊僝僽。

真珠市拥碧扶阑,十万人家着眼看。

独恨登临最高处,举头犹不见长安

小驻征骖,一尊古寺留君住。

六花无数。

飞舞朝天路。

上苑繁华,却似词章富。

春将暮。

玉鞭凝伫。

总是经行处。

乡于宗桃,维圣于之孝。

参胜素虬,还归自庙。

端闱百常,声环七校。

万邦倾瞻,天若覆奉。

楼前流水悠悠。

驻行舟。

满目寒云衰草、使人愁。

多少恨,多少泪,谩迟留。

何似蓦然拚舍、去来休。

儒生读书不贵书,枕头阁脚醉梦余。

反不若浮屠,宝贝为函金作字,海龙扶出凌空虎。

君今收拾一万卷,置在高楼截云汉。

想当日月出没间,玉轴牙签互璀璨。

我欲牵车驾黄犊,往发缣缃焕心目。

论孟久荒缘老病,请君为我删严令。

四面楼成已壮观,兹楼仍更出云间。

一条溪引五湖水,千里江分两岸山,是处风烟俱秀发,旧家气象顿追还。

公余幸此同登览,一醉休辞酒量悭。

缔好恨不早,觌面雅相知。

璿星楼上,一见天产此英奇。

功在淮梁砥柱,政蔼汉扶襦衤夸,仅借寇恂期。

懊恼剑花冷,手欲鲙鲸鲵。

濡须坞,咽喉地,腹心谁。

公其揽辔凭轼,勋业笑谈为。

贯索旄头息焰,斗极泰阶动色,归佐太平基。

客有问仆者,只说在渔矶。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

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光世出门头懒回,身将西去犯斗魁。

风云自系鹏鹄健,里道正为骅骝开。

忆初乡赋选主司,数州侧脑听外台。

一朝吾乡腾荐口,姓名喜得丁与裴,笔摇试席动千指,匠精反愧木尽材。

六人既拔里中杰,黑白自可消怨猜。

君名稍稍近人底,岂是天意激后来。

主司南宫顷第一,又尝礼部预拣才。

颇伤辞律变新进,怪僻一鼓波遂颓。

既而移书六人者,历数齐弊有可哀。

且言文章贵体要,试格尤要合准裁。

六人既拜主司教,青云捷路知力推。

方今最曰场屋公,实艺可进那用媒。

君胸二纪富珍蕴,每向纸上挥琼瑰。

挂名省壁定显赫,续取科第仍崔嵬。

明年跃马游街尘,请君饮乾临别杯。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

翻树啼鸦声未彻。

雨声惊落叶。

宝蜡成行嫌热。

玉腕藕花谁雪。

流水高山弦断绝。

怒蛙声自咽。

九十九峰矗天起,家在前峰夕阳里。

蛮徭虎豹断行人,小市寒城净如水。

驩传有客闯然来,{左扌右监}衣视之吾兄子。

云从诸侯贡,往备天子使。

来时吾父为我言,女之靖州问安否。

靖州苦好修,女从得师友。

世方白首声利场,父诏承乃如此。

柳阴花影春风香,喜极无言澹相对。

家学既尔殊,天资亦云美。

自庵寂寥无可赠,赠以庵中一个自。

吾闻古之人,仕学皆为己。

上不可欺其君,下不忍虐其类。

此岂有为然,凡以自靖耳。

我之行止命於天,上下四方难豫拟。

旦将处靖献于君,无限功夫归语尔。

年年团扇怨秋风。

愁绝宝杯空。

山下卧龙丰度,台前戏马英雄。

而今休矣,花残人似,人老花同。

莫怪东篱韵减,只今丹桂香浓。

登高而赋,维以思古。

二难之风,意健句妩。

黯然尘楮,笔势轩翥。

真兮不谖,我怀陟岵。

放船闲看雪山表,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四明山水秀,二老器能殊。

语剧欲流涕,吟清谩撚须。

林香传竹醉,溪影写藤枯,愧我卑微者,无阶助远图。

印山先生罗天文,一卷周雅遗子孙。

一门三世六七人,月中桂枝斫到根。

近来书种将绝却,两度秋天虚一鹗。

今年有孙康鼎来,问天还我北斗魁。

印山草木也驩喜,印山风云有生气。

君不见普州衣钵付仇香,仇香衣钵付此郎。

年未三十笔力强,百斛龙鼎一笔扛。

殿前春风更努力,莫放别人居第一。

辍自鹓行第一流,笑谭幕府卧青油,兰亭陈迹犹堪赋,禹穴奇书尚可求。

丞相开藩多暇日,省郎为介借前筹。

独怜无用沟中断,深羡千岩万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