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译文

秋天傍晚枫树随风飒飒作响;

夜宿潼关驿楼自有瓢酒飘香。

几朵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

稀疏的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

遥看树色随着潼关山势延伸;

黄河奔流入海涛声回旋激荡。

明天就可到达繁华京城长安;

我仍自在逍遥做着渔樵梦想!

注释

1、长亭:常用作饯别处,后泛指路旁亭舍。

2、太华:华山。

3、中条:山名,在山西永济县。

4、迥:远。
5、帝乡:指都城。

赏析

潼关,在今陕西省潼关县境内,位于陕西、山西、河南三省要冲,是从洛阳进入长安必经的咽喉重镇,形势险要,景色动人。历代诗人路经此地,往往要题诗纪胜。直到清末,谭嗣同还写下他那“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名句。读者由此可见它在诗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途经潼关,也为其山川形势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兴致淋漓,挥笔写下了这首“高华雄浑”(清代吴汝纶语)的诗作。

  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用笔干净利落。此诗另一版本题作《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这个材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诗人何以在长亭送别、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诗人没有久久沉湎在离愁别苦之中。中间四句笔势陡转,大笔勾画四周景色,雄浑苍茫,全是潼关的典型风物。骋目远望,南面是主峰高耸的西岳华山;北面,隔着黄河,又可见连绵苍莽的中条山。残云归岫,意味着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从写景看,诗人拿“残云”再加“归”字来点染华山,又拿“疏雨”再加“过”字来烘托中条山,这样,太华和中条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为其中有动势——在浩茫无际的沉静中显出了一抹飞动的意趣。

  诗人把目光略收回来,就又看见苍苍树色,随关城一路远去。关外便是黄河,它从北面奔涌而来,在潼关外头猛地一转,径向三门峡冲去,翻滚的河水咆哮着流入渤海。“河声”后续一“遥”字,传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神情。诗人眼见树色苍苍,耳听河声汹汹,把场景描写得绘声绘色,使读者有耳闻目睹的真实感觉。这里,诗人连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鳌的四足,缺一不可,丝毫没有臃肿杂乱、使人生厌之感。其中三、四两句,又出现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霁潼关驿亭》诗的颔联,完全相同,是诗人偏爱的得意之笔。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身份。

诗人简介

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 556篇诗文

诗文推荐

赠君以宣城秋兔之颖,佩君以峄阳焦尾之琴。

饯君以显父清壶之酒,送君以安仁金谷之吟。

笔传洙泗之正印,琴弹单父之遗音。

酒以陶百里醇醲之化,诗以写一时离别之心。

门前车马气骎骎,黄叶飞翻秋正深。

风雨对床连夜语,江山异地欲分襟。

忆昔联名唱行殿,一日声华九垓遍。

自知无用甘林泉,君亦何为尚州县。

君今未用叹滞留,丈夫勋业要晚收。

信臣千载循吏传,密令当年褒德侯。

高才所莅无全牛,民自不冤吏早休。

倘免诛求急星火,行看寇盗尽锄耰。

闻之浙河东,见之湘水南。

未归却相送,既喜却相送,既喜复不堪。

行矣乞自便,帅幕或可参。

君方乘日长,勉为停朝骖。

我池有螃蟹,我园有黄柑。

松柏岩前,烟霞洞里,清风吹动灵苗。

水升火降,大药自然烧。

歌舞相陪童稚,利名弃、不让渔樵。

忘人我,清贫为乐,怕底是尘嚣。

人来求追荐,千言万语,苦苦相邀。

便加持斋戒,遥拜云寮。

祷告重阳师父,救亡灵、得上青宵。

鸾鹤引,孤魂滞魄,相从总逍遥。

羽人仙籍冠浮丘,欲作酂侯且蜀侯,导骑已多行剑阁,亲军全到近绵州。

文翁劝学人应恋,魏绛和戎戍自休。

唯有夜樽欢莫厌,庙堂他日少闲游。

儿前捧劝孙扶掖。

共庆贺、娘娘七帙。

此杯不比寻常,百年间、才是省陌。

眼前彩绣成行立。

已应是、天公偏惜。

何须剩觅长年,且只消、一百二十。

华缨就列,左衽来王。

帝备烦焕,大乐铿锵。

礼成几阙,言旋未央。

一人有庆,万寿无疆。

庭前梧叶西风起,三峡秋光净如洗。

仙帆一舸此入觐,灵鼍击鼓冯夷喜。

七闽山水天下奇,摧秀搴英瑞斯世。

要知旷代乃一见,凤巢阿闾麟游畦。

彤庭紫闼足夷步,万里西来将使指。

西南榷牧古所重,阴削盗资宽国计。

台家选任皆伟人,远极陇秦包越嶲。

我公经略出咳唾,凛凛霜威肃颓靡。

飞声一日到冕旒,四辇促远不留辔。

从来大材须大用,岂有如公才一使。

东夷盟血犹未乾,豺豹固应防啮噬。

公归为国须无视革,平跻两禁躐三事。

飘零孤翮得广厦,晨啄暮栖方窃庇。

骊驹清唱不忍闻,东望慨然增叹喟。

他时黄阁未遐遗,犹原登堂拜簪履。

忠贯羲娥勇冠军,虎臣动烈在三分。

江东父老犹王我,天下英雄有使君。

万顷怒涛翻白雪,一楼晴霭插红云。

我来多高等神鸦力,风送牙樯意许勤。

书生都将命亡书,愿身化作蠹书鱼。

蠹鱼生得针来大,日啖银钩三万个。

书生一腹无十围,经炊史酌不曾饥。

君家一编本黄石,积书至今与山齐。

玉川搜肠才一半,邺俟插架端无羡。

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

皎然书平定字,攻愧写二圆相,引得多少平人望云上树。

且喜两没交涉,要知的实,却须亲见石田。

万里青天,西来后我,先我东归。

夜月鞭筹,春风幕府,鹗荐争推。

杯行到手休辞。

道秋菊、春兰有时。

若到松江,莫惊鸥鹭,记取坡词。

乡于宗桃,维圣于之孝。

参胜素虬,还归自庙。

端闱百常,声环七校。

万邦倾瞻,天若覆奉。

声迹周行旧,人门汉相延。

谢宗康乐在,阮侄仲容贤。

文献群公侧,风流晚辈先。

天资超珏,心量极澄渊。

世故虽游刃,荣途独缓鞭。

风霜饱经历,岁月起聊翩。

奏牍留天听,鸣镳拜日边。

一麾纡郡组,两地冠淮壖。

巢坞江尖会,吴陵海泽偏。

阳公优抚字,山甫重蕃宣。

秋月沧啷底。

春风草木前。

近名辞赫赫,直道守平平。

襦袴歌千里。

丝纶锡九天。

别帆催入觐,社席欢登仙。

详试谙冯翊,深褒属颍川。

径须持紫橐,应不坠青毡。

世道千龄远,人情百虑牵。

关心眷河雒,努力补铁甄。

窭迹来蓬筚,微芳吒蕙荃。

一枝容吏隐,三鬴慰亲年。

借冠知难请,依刘敢自怜。

炉锤思旧物,倘问及林泉。

肆书云毕,淳熙溥将。

雷雨丽泽,云物效祥。

礼容济济,天威皇皇。

大麦四海,富寿无疆。

大江之西,康庐之阴,壮哉此州。

有舳舻千里,旌旗百万,襟喉上国,屏翰中流。

弹压鲸波,指麾虎渡,著此商川万斛舟。

青毡旧,看崇诗说礼,缓带轻裘。

十年泉石优游。

久高卧元龙百尽楼。

正九重侧席,相期岩弼,一贤砥柱,聊试边筹。

了却分弓,归来调鼎,得见茂洪可复忧。

谈兵暇,问琵琶歌曲,无恙还不。

自愁雨破西岭出,只看水缘南涧生。

青天忽从树杪见,白日渐向谷中明。

豳公涤场不可失,陶令负禾须自行。

归时小榼掐搊亦满,固有阿连相伴倾。

四明山水秀,二老器能殊。

语剧欲流涕,吟清谩撚须。

林香传竹醉,溪影写藤枯,愧我卑微者,无阶助远图。

楼起霄宫里。

五福中天纷绛瑞。

弦管齐谐,清宛振逸天外。

万舞低回纷绕,罗纨摇曳。

顷刻转轮归去,念感激天意。

幸列熙台,洞天遥遥望圣梓。

五夕华胥,鱼钥并开十二。

圣景难逢无比。

人间动且经岁。

娩婉踌躇,再拜五云迤逦。

凉飙霁雨。

万叶吟秋,团团翠深红聚。

芳桂月中来,应是染、仙禽顶砂匀注。

晴光助绛色,更都润、丹霄风露。

连朝看、枝间粟粟,巧裁霞缕。

烟姿照琼宇。

上苑移时,根连海山佳处。

回看碧岩边,薇露过,残黄韵低尘污。

诗人谩自许。

道曾向、蟾宫折取。

斜枝戴,惟称瑶池伴侣。

绮席风开照露晴,只将茶荈代云觥。

繁弦似玉纷纷碎,佳妓如鸿一一惊。

毫健几多飞藻客,羽寒寥落映花莺,幽人独自西窗晚,闲凭香柽反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