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

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

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忆昔坚保兮铭著心腑,故迹堙芜兮茫坠绪。

瞻翠碧之万竿兮犹有遗矩,岁寒之句俨然如覩。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萧。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

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只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

蚊氓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

愿还太平旧蜀。

公子有德宜置诸,有德公子毋忘诸。

我方乞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圣人千年始一生。

黄河千年始一清。

摄提以之而从纪。

玉烛于是而文明。

东南可以补地阙。

西北可以正天倾。

浮鼋则东海可厉。

运锸则南山可平。

众仙就朝于瑶水。

羣帝受享于明庭。

怀和则韎任并奏。

功烈则钟鼎俱铭。

家有仙禽二。

早追随、先生杖屦,互乡童子。

旦旦池边三薰沐,夜夜山中警睡。

且伴我、人间游戏。

此老生平哀大陆,到未梢、始忆华亭唳。

评往事,败佳思。

古云鹤算谁能纪。

叹归来、山川如故,人民非是。

但愿主君高飞去,莫爱乘轩禄位。

更赛过、令威千岁。

假使焦山真羽化,待华阳贞逸铭方瘗。

我拍手,渠展翅。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

润色瑳,癯身楕。

飞石尘,供药裹。

以小代大无不可,汝虽眇乎是磊砢。

摩顶至踵辅衰我,彼方归卧留莫果。

魁梧之才用则左,{左口右画}然长叹口侈哆。

宇宙中间,还独笑、谁疏谁密。

正从容行处,山停川溢。

钟鼎勒铭模物象,山林赐路开行荜。

要不如、胸次只熙熙,无今昔。

便百中,穿牙戟。

怕六凿,生虚室。

为幽香小_,旋供吟笔。

人事未须劳预虑,天公浑不消余力。

看雨余、云卷约帘旌,明红日。

宇宙中间,还独笑、谁疏谁密。

正从容行处,山停川溢。

钟鼎勒铭模物象,山林赐路开行荜。

要不如、胸次只熙熙,无今昔。

便百中,穿牙戟。

怕六凿,生虚室。

为幽香小_,旋供吟笔。

人事未须劳预虑,天公浑不消余力。

看雨余、云卷约帘旌,明红日。

何待台倾曲沼平,昨朝户牖上丹青。

寒花自拆侍中圃。

劫火犹存太祝厅。

托绍遗言那忍负,哭怜哀挽不堪听。

空令雪鬓龙钟叟,秉笔来书宰上铭。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湘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馀千言,直欲百世俟圣贤。

惜哉不得铭此砚,使失意心惘然。

修竹盈门,寒泉迸石。

此老何为,居之终日。

泉知说法,竹亦能禅。

洞山五位,临济三玄。

诸阮英游,尽千钟饮量,百丈词源。

对舞春风,螺髻小双莲。

念两处、登高临远,又伤芳物新年。

此泪不待,桓伊危柱哀弦。

身闲未应无事,趁栽梅径里,插柳池边。

野鹤飘飖,幽兴在青田。

也莫话、书生豪气,更铭功业燕然。

毕竟得意,何如月下花前。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

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

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

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

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

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

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

劝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桐乡留语葬,铭路在生悲。

汤聘莘尹,五进就桀。

天命人归,鸣条自葛。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日新厥德,鉴此盘铭。

我铭师塔,而不识面。

一瞻顶相,烂烂岩电。

横说贤说,不待饶舌。

涂毒一声,百兽脑裂。

五行在天地,惟水明且清。

如何南中泉,乃独以贪名。

水号黑与弱,淖汩称浊泾。

彼皆有其实,所以得此声。

山川日秀发,九疑罗翠屏。

扶舆产清淑,丹砂银石英。

有泉出其间,泠然堪濯缨。

政坐贪夫累,土炭涴玉冰。

桓以{魅未换隹}故,至今人羞称。

柳子愚其溪,百世相因仍。

有如此白水,好贪岂其情。

我欲招夷齐,稷之南山汀。

一洗万古贪,诵雪归东溟。

夫君素洁已,赠以贪泉铭。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单于调,耳边似近单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