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shān bù zài gāo,yŏu xiān zé míng。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shuĭ bù zài shēn,yŏu lóng zé líng。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sī shì lòu shì,wéi wú dé xīn。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tái hén shàng jiē lǜ,căo sè rù lián qīng。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tán xiào yŏu hóng rú,wăng lái wú bái dīng。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kĕ yĭ tiáo sù qín,yuè jīn jīng。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wú sī zhú zhī luàn ĕr,wú àn dú zhī láo xíng。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nán yáng zhū gĕ lú,xī shŭ zĭ yún tíng。

孔子云:何陋之有?kŏng zĭ yún:hé lòu zhī yŏu?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⑷灵(líng):神奇;灵异。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文(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上:长到;入:映入。

⑻鸿儒(hóng rú):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⑼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金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金刚经》),也有人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书则指的是佛经(《金刚经》)而安徽考察则是后者。金:珍贵的。金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金经。

⑿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⒀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⒁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⒃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⒆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选自《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子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以孔子之言,亦喻自己为“君子”,点明全文,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文的文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78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润色瑳,癯身楕。

飞石尘,供药裹。

以小代大无不可,汝虽眇乎是磊砢。

摩顶至踵辅衰我,彼方归卧留莫果。

魁梧之才用则左,{左口右画}然长叹口侈哆。

对剑花凝,笳叶卷,天宇尘清声萧。

楼船催解处,正日戈夕照,风旗西矗。

虎战龙争,人非地是,形势昔雄三国。

景升今何在,怅婆娑老子,奚堪荆牧。

岂自古常言,力宁斗智,智宁如福。

西征非太速。

奈臣职、难负君王嘱。

嗟往事、祁山抗表,剑阁刊铭,只成堕甑并空轴。

喜听平安信,岂止为、区区一竹。

蚊氓类、笑谈逐。

玉关归老,不愿封侯食肉。

愿还太平旧蜀。

高斋际晴雪,万象入遐观。

文章在公余事,闻望到欧韩。

千古微茫洙泗,浩浩发源伊洛,百折障狂澜。

歌咏武公志,儆折过铭盘。

济时心,调鼎手,未容闲。

重看印窠,垂锦花底压千官。

风说梅梢春信,一夜蜡痕香满,光动寿杯宽。

劝业鼎钟上,留待百年看。

老经云,坡记成。

名非古,堂遂轻。

两翁像,久晦冥。

伟方公,旧贯仍。

取彼栏,护此泓。

新作盖,环以铭。

遗千年,饮清泠。

续坡谁,李昴英。

城头滚滚寒烟起,城里无人冷如水。

一声暮角聒地来,声中宛转含馀哀。

逡巡流入单于调,耳边似近单于台。

坐客未终听,对面泪双迸。

那复将军绝塞眠,朔风吹落玉帐边。

狼烟未尽不待晓,恨不立起铭燕然。

何人始制角中曲,幽怨到今传不足。

吁嗟画角终无情,百年日月销此声。

妙高堂,随所至。

榜未悬,落第二。

似猛焰,藏蚊蚋。

拟随当,生妄计。

德云师,安有作。

在别峰,亦宽廓。

住佛地,何所吒。

我作铭,任图度。

崧岳降神,昴宿宣精,挺生伟人。

整淳佑乾坤,浸如嘉佑,太平事业,了却端平。

扶日中天,拱辰北极,一洒某霖埃雾清。

春寰海,听农歌载路,边析沈声。

旗常万世勋铭。

便与国无穷垂令名。

似青山流水,涑川贤相,黄花晚节,魏国元臣。

五纬芒寒,六符色正,辉映老人南极星。

苍生福,开八荒寿域,一气洪钧。

眼如电,十年读。

腹如栉,三冬足。

昔池上,赓黄鹄。

今田间,叱黄犊。

耕谷口,庐汾曲。

洁去就,免殆辱。

余先人,奋白屋。

忠孝家,文章录。

修名远,大运促。

藐诸孤,忝似续。

既显庸,亦老宿。

如毛德,如天福。

郭之东,溪之北,百弓地,十围木。

几哉丘,吾所卜。

汉赵岐,唐杜牧。

皆自铭,不它属。

虽短章,颇实录。

与君暮从栖岩东,有泉锵然发深谷。

人言祥符行幸城无水,跨野疏泉此山足。

后来修废吴与李,谁其记者江休复。

我欲重铭章圣功,借君巨笔錾寒玉。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

吾闻之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

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风雨晦明淫,跛躄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

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

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

愿君书此诗,以为益斋铭。

王税官遗我一纸书,告我六十七滩名。

舟人爱捷不爱稳,劝群勿盘官莫听。

曹先生遗我一纸书,四百馀字相丁宁。

扶持世道贵深稳,切莫浪战倾人城。

两书共作一书卷,一百十发手不停。

口吟一字三太息,眼泪迸作黄流倾。

我生三十有六岁,今年始别父母行。

母兮恐我蹈天险,梦寐听我盘滩声。

父兮恐我蹈人险,行坐劝我去宽平。

二君此语谁告之,乃能得我父母情。

从今座右置此纸,夜思书读当盘铭。

往岁封川秋水肥,板舆行色照莱衣。

江鱼来处使君去,吊鹤飞时孤子归,脂泽一奁留旧蔼,铭诗千古载馀辉。

阿参与我同题塔,慰问苫茨涕欲挥。

家有仙禽二。

早追随、先生杖屦,互乡童子。

旦旦池边三薰沐,夜夜山中警睡。

且伴我、人间游戏。

此老生平哀大陆,到未梢、始忆华亭唳。

评往事,败佳思。

古云鹤算谁能纪。

叹归来、山川如故,人民非是。

但愿主君高飞去,莫爱乘轩禄位。

更赛过、令威千岁。

假使焦山真羽化,待华阳贞逸铭方瘗。

我拍手,渠展翅。

砥柱勒铭赋,本赞禹功勋。

试官亲处分,赞唐文。

秀文冥子里,銮驾幸并汾。

恰似郑州去,出曹门。

车道之北,邽山之阳。

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刻斯贞石,焕乎遗芳。

地变陵谷,嶮列城隍。

乾德丙年,坏者合郎。

汤聘莘尹,五进就桀。

天命人归,鸣条自葛。

以义制事,以礼制心。

日新厥德,鉴此盘铭。

我铭师塔,而不识面。

一瞻顶相,烂烂岩电。

横说贤说,不待饶舌。

涂毒一声,百兽脑裂。

东游登会稽,只见兰亭不见碑。

北过中山府,欲访此碑不知处。

閒从故家看墨本,如此二者绝难过。

曾经耶律毡裹去,至今胡虏犹知慕。

时将一二馈肤使,持归往往快先覩。

未知玉石真在否,要比江南终近古。

他日缚取呼韩作编户,勒铭归来过定武。

只问君王乞此碑,打向人间莫论教。

欲堕不堕逢王果,五百年中重收我。

宇宙中间,还独笑、谁疏谁密。

正从容行处,山停川溢。

钟鼎勒铭模物象,山林赐路开行荜。

要不如、胸次只熙熙,无今昔。

便百中,穿牙戟。

怕六凿,生虚室。

为幽香小_,旋供吟笔。

人事未须劳预虑,天公浑不消余力。

看雨余、云卷约帘旌,明红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