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却不解、带将愁去。

译文

将宝钗擘为两截,离别在桃叶渡口,南浦暗淡凄凉,烟雾笼罩着垂柳。我怕登上层层的高楼,十天里有九天风号雨骤。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悲愁,风雨摧花全没人来救,更有谁劝那黄鸢儿将啼声罢休?

瞧瞧簪在鬓边的花簇,算算花瓣数目将离人归期预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数。昏暗的灯光映照着罗帐,梦中悲泣着哽咽难诉:是春天他的到来给我带来忧愁,而今春天又归向何处?却不懂将忧愁带走。

注释

①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即夫妇离别之意。

②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③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④飞红:落花。
⑤觑:细看,斜视。

赏析

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 ;“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 ”,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濛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 》)。更有谁能来劝止喻示春去的莺声呢?“都无人管”与“更谁劝 ”,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 。“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 。“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 ,接着深入一笔 ,以梦呓作结 。“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词: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带将归去 。”和赵彦端《鹊桥仙》词 :“春愁原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 。”可是辛词较李 、赵两作更流畅,更委婉。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 ”,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 ”,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 ”,动作跳跃,由实转虚 ,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全词转折颇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

  通过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寥寥几笔 ,“占卜 ”的全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只一句梦话,痴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盘托出。透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脉搏的跳动,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词章法严密,以春归人未还绾合上下阕,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 ”,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沈谦《填词杂说》曰 :“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张炎《词源》“辛稼轩《祝英台近 》⋯⋯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 。”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必有所托,说 :“史称稼轩人材大类温峤、陶侃,周益公等抑之,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这话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到江南之后,就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 。我们不能把这首词确指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的,是不足为信的。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露寒金掌重,天近玉绳低。

金山寺近尘埃绝,铁瓮城高气象雄。

忻逢四老,头白如新。

喙长百尺,鼻重千年。

眼随青嶂合,眉带野花颦。

迎来送去,以表殷勤。

为何如此,远亲不如近隣。

毅斋大老除机关报绶,名节尤偏无所尊。

曾是胪传第一唱,却留衣付外诸孙。

挹挼柳汗初承渥,称泛霞觞共拜恩。

尚记吾家多夙契,何当握手得重论。

曾沙表庆,正位椒庭。

徽音杳邈,宫台科刑。

虔修祀事,清酌惟声。

缩以包芳,昭格明灵。

东去西去,南来北来。

铜头铁额,马面驴腮。

毫端上打{左足右孛}跳,灯影里舞三台。

演福且搭个样子,耍得好亲见一回,睡眼朦胧擘不开。

要问南枝消息早,一阳恰喜方回。

望前二日验云台。

祥光呈五色,瑞彩上三台。

生机一脉何尝息,正看用世真才。

调羹手段此胚胎。

文明观盛会,直待六阳来。

每爱霜月风前。

容典既膺,台备既正。

羽术外列,扬颜中映。

如帝如天,以庄以靓。

六宫承式,二南流咏。

无住著,老禅魔。

欢喜少,恶性多。

三毒花中结苦果,蒺蔾园里养蜂窠。

说调普贤卖白象,呼唤儿童填黄河。

戏弄南山老虎,踏翻北海沧波。

洗尽佛祖冤,法战罢干戈。

五千文字拭抹布,一会灵山粪扫箩。

谩将无义语,唱起阐提歌。

调古不堪听,声极透岩阿。

能妙转,绝扪摩。

六用机中抽线,电光影里攛梭。

织成无缝袄,绣出没底靴。

三台舞罢呵呵笑,笑倒多年黑老婆。

帝出于震。

苍德于神。

其明在日。

其位居春。

劳以定国。

功以施人。

言从配祀。

近取诸身。

翊佐先朝,章明台教。

淑顺谦勤,徽音在劭。

树风不止,劬劳匪报。

黍稷令芳,嘏兹乃告。

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

迅双桨兮刊中流,风风与力兮帆无留。

瞥逝鸿兮呵慵虯,芷泣香兮木鸣樛。

宛有人兮山之幽,翠翦字兮旌柔柔。

朝阳澨兮夕阴洲,月不动兮雪霜浮。

期灵君兮一徕游,虚谷应兮寒飕飕。

酒可醺兮苹可羞,灵不鄙兮摅吾愁。

水清清兮石鉴鉴,浪攻崖兮风洗壑。

天飞凉兮众木作,元气涌兮鱼龙恶。

若有人兮老丛崿,跨黄罴兮度蘅幄。

夕鸿溟兮晓名岳,怀霖雨兮时电雹。

灵来娭兮瑟兰勺,水光开兮烟罢漠。

律予辞兮徵眇邈,林划啸兮灵欤乐。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

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

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

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疏梅风韵。

不许游蜂飞蝶近。

要识芳容。

除向瑶台月下逢。

尊前一见。

换尽平生桃李眼。

却笑襄王。

楚梦无踪空断肠。

有伴即来,地闢天开。

冷光重出匣,古路绝纤埃。

万象森罗齐合掌,须弥岌崿舞三台。

微生巾褐本蒿莱,叨遇优贤府第开。

云绕连甍依象阙,玉调清管下钧台。

几年忆共鹓鸿侣,今日惭非住石材,莫讶门庭光采盛,金舆亲屈至尊来。

不破五,岁不满百。

窄处放教宽,宽处捻教窄。

如冲天之俊鹞,如当路之白额。

敢有近傍者麽,骼。

斗帐炷炉熏,花露裛成芗泽。

萦透雪儿金缕,醉玉壶春色。

非烟非雾锁窗中,王孙倦留客。

不道粉墙南畔,也有人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