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bù dào dōng shān xiàng yī nián,guī lái cái jí zhòng chūn tián。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yŭ zhōng căo sè lǜ kān răn,shuĭ shàng táo huā hóng yù rán。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yōu lóu bĭ qiū jīng lùn xué,yŭ [lóu,lǚ] zhàng rén xiāng lĭ xián。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pī yī dăo xĭ qiĕ xiāng jiàn,xiāng huān yŭ xiào héng mén qián。

译文

没到东山已经将近一年,归来正好赶上耕种春田。

细雨涤尘草色绿可染衣,水边桃花红艳如火将燃。

从事经论学的有道高僧,年老伛偻了的超逸乡贤。

披衣倒屣出来和我相见,开怀谈笑站在柴门之前。

注释

⑴别业:别墅。晋石崇《思归引序》:“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

⑵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⑶春田:春季的田地。《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⑷堪:可以,能够。

⑸欲:一作“亦”。然:同“燃”。

⑹优娄:释迦牟尼的弟子。比丘:亦作“比邱”。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意译“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俗称和尚。经论:佛教指三藏中的经藏与论藏。《梁书·谢举传》:“为晋陵郡时,常与义僧递讲经论。”

⑺伛(yǔ)偻(lǚ)丈人:《庄子》外篇·卷七上《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伛偻:特指脊梁弯曲,驼背。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

⑻披衣:将衣服披在身上而臂不入袖。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倒屣(xǐ):急于出迎,把鞋倒穿。《三国志》卷二十一《魏志·王粲传》:“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后因以形容热情迎客。

⑼语笑:谈笑。《南史·袁粲传》:“郡南一家颇有竹石,粲率尔步往,亦不通主人,直造竹所,啸咏自得。主人出,语笑款然。”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汉毛氏传:“衡门,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游息也。”

赏析

内容点评

  《辋川别业》是一首写景言情的七律,写王维在辋川隐居时期的田园生活。此诗先写作者未到辋川将近一年,回来时正好赶上春耕的农忙季节。沿途所见雨中浓绿的草色,足可染物;水上火红的桃花像是要燃烧起来,十分迷人。作者与乡间的人们相处无间,无论是僧人还是隐居乡里的老人,一听说作者回来了,都披衣倒屣赶来相见,开怀畅谈柴门之前。这与陶渊明的“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一样,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与“人情翻覆似波澜”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

  前四句诗中作者运用了夸张的设色法。春播的季节,山野之中最惹人注意的就是春草与桃花。春草是怎样的,桃花是怎样的,人们大都有亲身感受。所以,要处理得使人如身临其境,是不大容易的。但王维自有见地,他使用了“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这就是画家的眼光、画家的用色法。把红与绿给予高度的强调——红得似乎要燃烧起来;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于是盎然的春意,便通过红绿二色的突出与夸张而跃然纸上了。

  颔联两句为传世名句,写的是辋川春天的景色。将静态景物,写得具有强烈地动感,使本已很美的绿草、红花,被形容得更加碧绿,更加红艳。这种色彩明艳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相欢语笑”的喜悦心情,意境优美,清新明快。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秾丽的春景,与“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有异曲同工之妙。

格律分析

  从格律上看,此诗有四处拗,其中前两处可以确定有救。全诗后半部分平仄较为混乱,出律颇多。第一处是第三句“雨中草色绿堪染(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对句“水上桃花红欲燃(仄仄平平平仄平)”第三字变仄为平救。第二处是第六句“伛偻丈人乡里贤(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句内第三字变仄为平救。第三处是第七句“披衣倒屣且相见(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本应用平声,这里用了仄声。第四处是第八句“相欢语笑衡门前(平平仄仄平平平)”,首先,第八句与第七句失对;其次,第五字本应用仄声,这里用了平声,三平尾在格律诗中几乎是一种错误句式,但在此诗的特殊情况下,或可理解为是对第七句拗的一种另类补救。此诗还存在“失对”现象。第六句根据第五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此处却用了粘,是为失对。第八句根据第七句平仄情况,格律本应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此处却用了粘,再次失对。此诗后半部分发生的连续失对,拗而不救,三平尾等现象的集中出现,在格律诗中非常罕见。

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李林甫当政时。天宝三载(744年)后王维买下宋之问位于辋川山谷(今陕西蓝田县西南10余公里处)的辋川山庄,并在其基础上营建园林别墅,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根据传世的《辋川集》中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所赋诗句,对照后人所摹的《辋川图》,可以推测辋川别业的大致结构。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辋川别业》是其中的一首。

诗人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399篇诗文

诗文推荐

去年弭棹龙江市,曾瞻故人衡宇。

树隔琴床,芸香书屋,捣药时鸣清杵。

壶*报午。

想频拂词笺,闲修花谱。

如此幽闲,雅宜连榻听风雨。

多君曳裾相府。

纵风流文采,终带清苦。

借筋筹帷,持杯说剑,长历汉台秦楚。

寻幽访古。

便后约须期,细论重与。

岁晚山中,茯苓还共煮。

十里行歌路欲迷,石桥曲径过龙溪。

村翁底事争相笑,驴背风吹白接?。

关门锁归客,一夜梦还家。

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

长安二月归正好,杜陵树边纯是花。

门枕平湖秋景好,水烟松色远相依。

罢官馀俸租田种,送客回舟载石归。

离岸游鱼逢浪返。

望巢寒鸟逆风飞。

嵩阳旧隐多时别,闭目闲吟忆翠微。

一窗烟雨不除草。

移家静藏深窈。

东晋图书,南山杞菊,谁识幽居怀抱。

疏阴未扫。

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

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

相逢何事欠早。

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

野水无鸥,闲门断柳,不满清风一笑。

荷衣制了。

待寻壑经丘,溯云孤啸。

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

流水高山,独许钟期,最知伯牙。

愧我投木李,酬琼玖,人惊玉树,肯倚蒹葭。

风雨十年,江湖千里,望美人兮天一涯。

重携手,似仲宣去国,江令还家。

门前柳拂堤沙。

便是系、天津泛斗槎。

看金鞍闹簇,花边置酒,玉盂旋洗,竹里供茶。

朱雀桥荒,乌衣巷古,莫笑斜阳野草花。

寒食近,算人生行乐,少住为佳。

君不见四明山下寒无粮,九月种麦五月尝。

一春辛苦无别业,日日采藤行远冈。

山深无虎行不畏,老少分山若相避。

忽然遇藤随意斫,手触藤花落如蝟。

藤多力困一颦呻,对面闻声不见人。

日昃将业各休息,妻儿懒拂灶中尘。

须臾叩门来海贾,大藤换粮论斛数。

小藤输市亦值钱,籴得官粳甜胜乳。

明朝满意作晨炊,饱饭入山须晚归。

南村种麦空早熟,逐日扃门忍饥哭。

陟巘心已清,复此风雨蔽。

高人疏凿余,理道颇超诣。

卜筑谐素志,缁侣欣共济。

修竹尚无恙,巢鹤亦数世。

空山岚欲滴。

近水石可憩。

春睡朝旭升,夜语孤烛继。

高扁出林麓,先垅记苗裔。

严钟警晨昏,群岫罗扈卫。

身同野鹿游,迹许巢父媲。

蜗角自为雄,蚁磨卒至毙。

靡怀半日羡,讵识终老计。

吾庐并渔村,兴往辄鼓枻。

野衣裁芸荷,败屋粘薜荔。

川陆阻会面,岁月迅流逝。

兹情不可忘,淡交慎勿替。

及时毕婚嫁,即事无芥蔕。

相从丘壑,永使心迹契。

泉石闻斯言,庶以当盟誓。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解骖fL朱轮。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

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

仁里霭川阳,平原见峰首。

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

临当游南陂,约略执杯酒。

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

冬中馀雪在,墟上春流驶。

风日畅怀抱,山川多秀气。

雕胡先晨炊,庖脍亦云至。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

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

高馆临澄陂,旷然荡心目。

淡荡动云天,玲珑映墟曲。

鹊巢结空林,雉雊响幽谷。

应接无闲暇,徘徊以踯躅。

纡组上春堤,侧弁倚乔木。

弦望忽已晦,后期洲应绿。

东瓯别业寄秋云,平昔题桥墨尚存。

故郡曾登太守榻,上都频扫相君门。

挥毫月殿香盈袖,锡宴星津酒满樽。

归去吏民如问我。

爱僧予尤爱诗僧,千偈万颂传五灯。

寒山拾得两奇绝,妙压神秀卢慧能。

四明北郭四十里,文溪之名四海称。

文溪上人貌古怪,吟坛突兀高千层。

我虽未到燕坐处,想见藓薜枞行藤。

上之所陟耸楼阁,星辰日月危栏凭。

下之所种足锄耒,芋菔黍梁满甑烝。

有时挑包大都会,省台贵显皆其朋。

紫阳山叟年八十,吟号夜蛬书秋蝇。

厥今流俗所不齿,独肯惠顾谈上乘。

门前车马热如火,兀坐相对森寒冰。

气臭吻合风味似,万里可并横坐肱。

文溪文溪有别业,松阴百谷禾千塍。

何当插翅渡潮海,月门吾敲堂吾升。

春华樱李杏桃药,夏果榛相似莲藕菱。

西风九日东篱菊,十月早梅霜霰凝。

短才题咏匪骚雅,有愧蹇羌惭观兴。

公诗自是第一等,纸上龙变青云蒸。

文溪有集定脱稿,庶越韩门岛可澄。

老夫所作岂敢并,鵰鹗风前跧冻鹰。

社里诗人,尘外江村。

甚终朝、关定柴门。

酾泉行药,钓月耕云。

间是谁欤,今隐者,古山君。

老子虽贫,尽办清尊,但休嫌、俗壮轮*。

他时有暇,准去寻春。

把竹边梅,松下石,可平分。

尔黄发,欲三寿之作朋;

遗我绿琴,顾双金之何报。

”尝邀公至五羊,特为开宴,令洪丞相适代为乐语云:“云外神仙,何拘弱水。

海隅老稚,始识魁星。

”又寄调“临江仙”以侑觞云:“北斗南头云送喜,人间快睹魁星。

向来平步到蓬瀛。

如何天上客,来佐海边城。

方伯娱宾香作穗,风随歌扇凉生。

且须滟滟引瑶觥。

十年迟凤沼,万里寄鹏程。

”及高要倅满,权帅置酒,令洪内相景卢迈作乐语,有云:“三山宫阙,早窥云外之游;

五岭烟花,行送日边之去。

小驻南州之别业,肯临东道之初筵。

”时二洪迭居帅幕下,又云:“欲远方歆艳于大名,故高会勤渠于缛礼。

”洪时摄帅司机宜。

玄冥司柄,雪敷南亩之丰登;

庚岭生辉,梅报东君之消息。

当一阳之来复,庆维岳之降神。

某官节莹冰霜,家传清白。

遐荒草木之细,皆知威名;

调和鼎鼐之功,终归妙手。

愿乘谷旦,即奉芝函。

某望启戟以趋风,适桑蓬之纪瑞。

自惟弱植,方沾雨露之深恩;

强缀芜辞,用祝椿松之遐算。

敢靳采览,第切兢惶。

屑瑶飘絮满层空。

人在广寒宫。

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

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步出城南门,旷然远尘俗。

江流奔白龙,山色凝苍玉。

丈人别业元近家,时鼓瑶琴对碧霞。

曲终拂衣无一事,闲看仙人扫落花。

淅江归路杳。

西南仰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

虚名负我,平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青镜晓。

白发又添多少。

浮云悲晚翠,落日泣秋风。

(见《万花谷》。

)语风双燕立,袅树百劳飞。

松岛鹤归书信绝,橘州风起梦魂香。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题秦皇句,宣宗览之不悦。

以上见《优古堂诗话》。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钱塘》。

)梁王旧馆已秋色,珠履少年轻绣衣。

(以上见《主客图》。

)池上昔游夫子凤,云间初起武侯龙。

(《述怀上令狐相公》)亭分楚寺依依树,水应公台夜夜琴。

(《送李仲赴任》)鸲鹆舞酣人自醉,琵琶声缓客初来。

(《与杜陵客同醉囗氏庄》,缺一字。

)夜吟孤枕潮声近,晚过千山雪气寒。

(《江夜岁暮》)望腊早花缘树见,随岩寒水隔林闻。

(《成名年贺扬严别业圣将擢第》)宿处客尘随夜静,尘中烟水向人闲。

(《登华严寺》)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韵府》)

爱莲尽爱花,而我独爱叶。

水仙翦圆碧,万柄相倚叠。

风掀翠釜举,露浥鲛珠晔。

不必满川红,香气自薰浃。

龟鱼荫凉影,鹭鸥憩别业。

洁可包龙城贾客之饭,清可制三闾修士之衣。

大可载太乙真人之卧,高可盖桐江神女之归。

醉仙卷作碧玉盏,歌妓攜来绿云扇。

有时听雨隔窗眠,湖声十里钱塘晚。

诗人翻水尽,寂寞五侯烟。

醉魂何在,应骑箕尾列青天。

记得平生谈笑,夹岸手栽杨柳,同泛夜深船。

溪水还依旧,深浅半青竿。

小神仙,殷七七,许闲闲。

黄粱未熟,经游都在梦魂间。

我厌嚣尘浊味,几欲凌云羽化,鸡犬不留残。

俗事丹砂冷,且抱一枝安。

别墅军城下,闲喧未可齐。

春深花蝶梦,晓隔柳烟鞞.韶景浮寒水,疏杨映绿堤。

沿洄看竹色,来往听莺啼。

久慢持生术,多亲种药畦。

家贫知素行,心苦见清溪。

越客初投分,南枝得寄栖。

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

本寺重江外,游方二室西。

裴回恋知己,日夕草萋萋。

牛伏岭高高且远,崎岖羊肠路百转。

仲冬跋涉汗流浆,每叹时危历艰险。

阴厓惨惨生悲风,极目四顾山巃嵸。

人生能着几两屐,踪迹不异无根蓬。

我家居山南,别业寄山北。

群凶势纵横,往返苦行役。

山中天气温如春,绝壁遥见梅花新。

梅花年年见春色,不见多少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