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译文

柴门一片寂静屋里米饭香喷喷,农家炊烟袅袅春雨过后天放晴。

院内鲜花迷蒙山间流水清泠泠,小儿又哭又闹索要树上的黄莺。

池塘黑水飘香蒲草长得密森森,鸳鸯鸂鶒在水中嬉戏好像家禽。

村前村后田间地头桑柘多茂盛,东邻西舍界限分明彼此不相侵。

养蚕女在前面清澈的溪中洗茧,牧童吹着短笛穿衣在水中洗浴。

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在住,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

注释

⑴黍饭:黄米饭,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⑵蒙蒙:形容雨点细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声音。

⑶鸂(xī)鶒(chì):一种水鸟,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唐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以抱疾郊野一百韵》:“溟渚藏鸂鶒,幽屏卧鹧鸪。”

⑷桑柘(zhè):桑木与柘木。深:茂盛。

⑸蚕:农家养蚕女。渌(lù):水清而深的样子。

赏析

第一首头两句写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以“柴门”也就显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见,“春雨”下得及时,天晴得及时,农夫抢墒也及时,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见。

  后两句写庭院中,水气迷蒙,宛若给庭花披上了轻纱,看不分明;山野间,“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悦耳;躲进巢避雨的鸟儿,又飞上枝头,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来;一个小孩走出柴门啼哭着要捕捉鸟儿玩耍。这一切正都是写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说蒙蒙的景色与泠泠的水声,单说树上莺。树上莺尚且如此欢腾聒噪,逗得小儿啼索不休,更可想见大田里农夫抢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节,春雨过后喜悦的心情是农民普遍的心情,诗人妙在不写人,不写情,单写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这样写,既紧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称得上短而精。方东树谓“小诗精深,短章酝藉”,方是好诗。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色,就是它写得短而精,浅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丽”(薛雪《一瓢诗话》),于静处露生机。

  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如“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陈情献蜀皇帝》),人因之称他为“得得来和尚”。又如,“茫茫复茫茫,茎茎是愁筋”(《茫茫曲》),“马蹄蹋蹋,木落萧萧”(《轻薄篇》),等等。这诗也具有这一艺术特色。在四句诗中,叠字凡三见:“寂寂”,写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无闲人的特点:“蒙蒙”,壮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轻纱、看不分明的情态:“泠泠”,描摹春水流动的声韵。这些叠字的运用,不仅在造境、绘形、模声、传情上各尽其宜,而且声韵悠扬,具有民歌的音乐美。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第二首从“山家”一家一户的小环境扩大到周围的大环境。前三句写自然景色。“前村后垄”犹言“到处”。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制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勃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很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

  诗的后四句,一口气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爱。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谊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我”,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比起晚唐那些典雅、雕饰、绮丽、纤弱的诗来,贯休以其作品明快、清新、朴素、康健之美,独树一帜。明代杨慎指出:“贯休诗中多新句,超出晚唐”(《升庵诗话》),真可谓独具只眼。

背景

贯休是晚唐诗僧,《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这组诗是他在农村为客时的题壁之作,创作时间是晚春时节,具体年份不详。

诗人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597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东家近新富,满地布苔钱。

世间示必无皋夔,九疑虞舜不可追。

武皇锐意开绝漠,推锋乃亦有卫霍。

嗟哉格物本一理,雇人所用何如耳。

笔工在昔本市傭,束毫传筦求售同。

谁云进技不进道,意匠辄与欧褚通。

虔州刺史募佳笔,双筦何堪须百日。

星驰一骑到长安,试手凤池随弃掷。

老奴恂栗丞相嗔,能用此笔能几人。

原窥翰墨减工制,必使挥毫夸入神。

斗杓春回开电笑,橐签果符人所料。

中山聚族傥未殚,束帛那容及年少。

是知人才用舍识惟一心,皋夔卫霍无古今。

妍媸能否俱在上所使,此笔区区正其比。

我生识字仅一丁,眼前所见徒毘陵。

未知当年新淦果何若,正恐钟卫二王无合作。

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时鉴裁无复传。

纷纷鸡毛抱筩卖,恰费书傭三十钱。

脚跨马师门,便有弥天过。

喝得耳朵聋,扭得鼻头破。

纵大雄毛虎略露爪牙,脱百丈野狐不昧因果。

说条念贯,监本无端,不独瞒人亦自瞒。

画舫行春处,潇湘二水涯。

岩头一拶,虚空迸裂。

父子不传,神仙妙诀。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囓堤,一决不及御。

贫民无灯火,下应酬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

万叠青山拔空起,一道长江清澈底。

隔岸苍茫不见人,人家多在晴云里。

匡庐五老蓬莱山,沧洲白鹭烟波间。

随风客棹任来去,落日樵歌自往还。

绝涧孤亭倚烟树,仿佛天台石桥路。

欲访群仙跨鹤游。

宁乘五马专城去。

雨过棠阴满路蹊,春深草色连庭砌。

穷帘蔀屋有惸独,待尔重临慰客饥。

司南车,辘辘转。

务与冥行指迷,肯被傍人指点。

三脚驴却步不前,老杨岐恶肴难掩。

据胡床,握麈柄。

句中起倒,机头偏正。

真得出思议,妙应亡眺听。

彻二仪万象根源,识诸佛历代性命。

曲直逆顺兮任纵任横,长短方圆兮何少何剩。

徐六担板,我则不然。

初三十一,不用择日。

鼻子剔穿,眼睛突出。

撞者露柱,参学事毕。

既临下土,复归于天。

神之报贶,受福无边。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粤以今日,劝相干郊。

乃作此诗,以懋尔劳。

相别相逢总是天,曷来醉月又经年,君归已买三山马,我去仍求一水船。

贫富勿论俱是梦,雨旸休问苦无田,中秋已过重阳近,频处离筵醉拍肩。

二大老,一人船行,一人步到。

狭路相逢,掀眉一笑。

献奠云毕,纯嘏祁祁。

威灵藏用,邈矣何之。

鼓钟喤喤,务教载陈。

德物陈矣,烂其瑶琨。

咨尔上公,相予文孙。

勿亟勿徐,奉我重亲。

孝奉天仪,信维休德。

发越徽音,礼文靡忒。

永保嘉祥,时万时億。

归于东朝,含饴燕息。

新笋成行嫩菊生,故人为作小轩名。

十年敢旌麾意,两部空遗鼓吹声。

世事如尘纷过眼,风光和酒最关情。

曲肱不作南柯梦,槐影阴阴枕簟清。

且将丝糹乍系兰舟,醉下烟汀减去愁。

江上有楼君莫上,落花随浪正东流。

池上已看莺舌默,云间应即雁翰开。

唯愁别后当风立,万树将秋入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