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玉楼春

天然不比花含粉。

约月眉黄春色嫩。

小桥低映欲迷人,闲倚东风无奈困。

烟姿最与章台近。

冉冉千丝谁结恨。

狂莺来往恋芳阴,不道风流真能尽。

诗人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2912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君如九酝台粘盏。

我似茅柴风味短。

几时秋水美人来,长恐扁舟乘兴懒。

高怀自饮无人劝。

马有青刍奴白饭。

向来珠履玉簪人,颇觉斗量车载满。

年来六十增三岁。

却忆去年趋盛会。

风流人物胜斜川,灼灼有同前日事。

不知弦管催新水。

但见飘飘萦舞袂。

主人情厚酒行频,酩酊莫辞今夕醉。

玉奁收起新妆了。

鬓畔斜枝红袅袅。

浅颦轻笑百般宜,试著春衫犹更好。

裁金簇翠天机巧。

不称野人簪破帽。

满头聊插片时狂,顿减十年尘土貌。

少年才把笙歌盏。

夏日非长秋夜短。

因他老病不相饶,把好心情都做懒。

故人别后书来劝。

乍可停杯强吃饭。

云何相遇酒边时,却道达人须饮满。

何须求富并求贵。

不必文章如白侍。

研穷性命好生涯,保惜根源真活计。

藏机隐密玄中最。

肯向人前夸提对。

琼浆玉液饮千钟,霞友云朋酬一

云窗雾阁春风透。

蝶绕蜂围花气漏。

恼人风味恰如梅,倚醉腰肢全是柳。

细传一曲情偏厚。

淡扫两山缘底皱。

归时好月已沈空,只有真香犹满袖。

三衢太守文章伯。

七月政成如戏剧。

坐中咳唾落珠玑,笔下神明飞霹雳。

才高莫恨溪山窄。

且与燕公添秀发。

风流前辈渐无多,好在魏公门下客。

青山不曾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今秋仲月逢余闰。

月姊重来风露静。

未劳玉斧整蟾宫,又见冰轮浮桂影。

寻常经岁睽佳景。

阅月那知还赏咏。

庾楼江阔碧天高,遥想飞觞清夜永。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鹓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风解池冰蝉翅薄。

庭树枝枯笼翠萼。

背寒迎暖起犹慵,闲卷珠帘凭画阁。

晴景融融烟漠漠。

天际行人乖信约。

病容先怯见春来,长到恁时添瘦削。

山人本合居岩岭。

聊问支郎分半境。

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

呼儿汲水添茶鼎。

甘胜吴山山下井。

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

大堤花艳惊郎目。

秀色秾华看不足。

休将宝瑟写幽怀,座上有人能顾曲。

平波落照涵E176玉。

画舸亭亭浮淡渌。

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离三万斛。

射洪官酒元曾醉。

又六十八年重至。

长江驿畔水如蓝,也应似、向人重翠。

人生岂必高官贵。

愿长对、诗书习气。

陶家髻子作宾筵,有如个、嘉宾也未。

||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青山不曾乘云去。

怕有愚公惊著汝。

人间踏地出租钱,借使移将无著处。

三星昨夜光移度。

妙语来题桥上柱。

黄花不插满头归,定倩白云遮且住。

沈吟不语晴窗畔。

小字银钩题欲遍。

云情散乱未成篇,花骨敧斜终带软。

重重说尽情和怨。

珍重提携常在眼。

暂时得近玉纤纤,翻羡缕金红象管。

轻风拂柳冰初绽。

细雨消尘云未散。

红窗青镜待妆梅,绿陌高楼催送雁。

华罗歌扇金蕉盏。

记得寻芳心绪惯。

凤城寒尽又飞花,岁岁春光常有限。

万花丛底曾抬目。

淡雅梳妆娇已足。

夜来鹦鹉梦中人,春去琵琶江上曲。

双鸾碧重钗头玉。

裙曳湘罗浮浅绿。

东风一醉买蛾眉,为拚明珠三万斛。

清歌学得秦娥似。

金屋瑶台知姓字。

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

从来懒话低眉事。

今日新声谁会意。

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