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有感五首

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jiāng shuài méng ēn zé,bīng gē yŏu suì nián。

至今劳圣主,可以报皇天。zhì jīn láo shèng zhŭ,kĕ yĭ bào huáng tiān。

白骨新交战,云台旧拓边。bái gŭ xīn jiāo zhàn,yún tái jiù [tuò,tà] biān。

乘槎断消息,无处觅张骞。chéng chá duàn xiāo xī,wú chù mì zhāng qiān。

幽蓟馀蛇豕,乾坤尚虎狼。yōu jì yú shé shĭ,qián kūn shàng hŭ láng。

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zhū hóu chūn bù gòng,shĭ zhĕ rì xiāng wàng。

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shèn wù tūn qīng hăi,wú láo wèn yuè [shang,cháng]。

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dà jūn xiān xī zhàn,guī mă huà shān yáng。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luò xià zhōu chē rù,tiān zhōng gòng fù jūn。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rì wén hóng sù fŭ,hán dài cuì huà chūn。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mò qŭ jīn tāng gù,cháng lìng yŭ zhòu xīn。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bù guò xíng jiăn dé,dào zéi bĕn wáng chén。

丹桂风霜急,青梧日夜凋。dān guì fēng shuāng jí,qīng wú rì yè diāo。

由来强干地,未有不臣朝。yóu lái qiáng gān dì,wèi yŏu bù chén cháo。

受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shòu yuè qīn xián wăng,bēi gōng zhì zhào yáo。

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zhōng yī gŭ fēng jiàn,qĭ dú tīng xiāo sháo。

盗灭人还乱,兵残将自疑。dào miè rén huán luàn,bīng cán jiāng zì yí。

登坛名绝假,报主尔何迟。dēng tán míng jué jiă,bào zhŭ ĕr hé chí。

领郡辄无色,之官皆有词。lĭng jùn zhé wú sè,zhī guān jiē yŏu cí。

愿闻哀痛诏,端拱问疮痍。yuàn wén āi tòng zhào,duān gŏng wèn chuāng yí。

赏析

作品赏析

  《有感五首》,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秋。这是其中第三首,内容和当时朝廷中迁都洛阳之议有关。安史乱后,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残破,每年要从江淮转运大量粮食到长安;加上吐蕃进扰,长安处在直接威胁之下,因此朝中有迁都之议。这首诗即为此有感而发。  “洛下舟车入,天中贡赋均。”首联先从洛阳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写起。相传周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次句本此。两句是说,洛阳居于全国中心,水陆交通便利,四方入贡赋税,到这里的路程也大致相等。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就是主张迁都洛阳的人所持的主要理由。诗人用肯定的口吻加以转述,是因为单就地理位置而论,洛阳确有建都的优越条件。这里先让一步,正是为了使下面转出的议论更加有力。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  “日闻红粟腐,寒待翠华春。”颔联紧承“舟车”、“贡赋”,翻出新意。“红粟腐”用《汉书·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翠华”是天子之旗,这里指代皇帝。两句是说,我近日常听说,洛阳的国家粮仓里堆满了已经腐败的粮食,贫寒的老百姓正延首等待皇上能给他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呢。话说得很委婉。实际上杜甫是反对迁都洛阳的,但他一则旁敲侧击,说“天中”只不过提供了苛敛之便;一则反话正说,明言百姓所待以见百姓所怨。当时持迁都之议的人们中,必有以百姓盼皇帝东幸洛阳为辞的,所以诗人含而不露地反唇相讥说:百姓所望的是“翠华春”,可不是盼来一场更大的灾难!  主张迁都洛阳的人还将洛阳的地险作为迁都的理由,于是诗人又针对这种议论而发表见解道:“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莫取”,就是“不要只着眼于”的意思。杜甫并不是否认“金汤固”的作用,而是认为,对于巩固封建国家政权来说,根本的凭藉是不断革新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两句一反一正,一谆谆告诫,一热情希望,显得特别语重心长。诗写到这里,已经从具体的迁都问题引申开去,提高升华到根本的施政原则,因此下一联就进一步说到怎样才能“长令宇宙新”。  “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答案原极简单而平常:只不过是皇帝躬行俭德,减少靡费,减轻人民的负担罢了。要知道,所谓“盗贼”,本来都是皇帝的臣民呵。腹联“莫取”、“长令”,反复叮咛,极其郑重,末联却轻描淡写地拈出“不过”二字。这高举轻放的戏剧性转折,使得轻描淡写的“不过”更加引人注目,更增含蕴。为了进一步强调“行俭德”的重要,诗人又语重心长地补上一句“盗贼本王臣”,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事实,思想的深刻,感情的深沉和语言的明快尖锐,在这里被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这首诗富于政论色彩,又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是带有杜甫独特个性的。如果说将议论引入五律这种通常用来抒情写景的形式,是杜甫的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那么议论而挟情韵以行,便是杜甫成功的艺术经验。(刘学楷)--------------------------------------------------  【鹤注】此广德元年逐时有感而作,非止成于一时。【卢注】五章乃收京后追述当年时事。盖痛其前,又勉其后也。  将帅蒙恩泽①,兵戈有岁年。至今劳圣主②,何以报皇天③。白骨新交战④,云台旧拓边⑤。乘搓断消息,无处觅张骞⑥。  (首章,叹节镇不能御寇。当时将帅负恩,不知尽心报国,以致边土争战,而敕使不归。后四句,乃战和两意。劳圣主,承兵戈。报皇天,承恩泽。新战之地,即旧拓之边,伤今思昔也。时李之芳使吐蕃,被留经年,故用张骞乘搓为喻。)  ①《前汉·黄霸传》:“左右之官,皆将帅也。”又“数下恩泽。”②吴质书:“念蒙圣主恩。”③皇天,比君。《楚辞》:“皇天无私阿兮。”《北史》:高琳为后周名将,周文帝宴群公,仍赋诗。琳诗曰:“寄言窦车骑,多谢霍将军。保以报天子,沙漠净妖氛。”何以报天句,本此。④魏许昌碑表:“白骨既交于旷野。”温子升《为高敖曹谢表》:“群龙交战。”⑤【钱笺】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置朔方等处节度使以统之。禄山反后数年间,西北数十州,相继沦没,尽取河西、陇右之地,自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皆为左衽矣。曰云台,思开国功臣也。《通鉴》:汉武帝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杜佑曰:轮台,渠犁地,今在交河北庭界中,其地相连。温子升《答齐神武敕》:“开拓边境,为国立功。”⑥《汉·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经匈奴,匈奴留骞十余载,后亡归汉。【朱注】张骞穷河源,无乘搓之说。张华《博物志》:海上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到天河,未尝指言张骞。宗懔《岁时记》乃云:武帝令张骞寻河源,乘槎而去。赵蔡俱疑懔为讹。或云:张骞乘槎,出《东方朔内传》,今此书失传。庾肩吾《奉使江州》诗:”汉使俱为客,星槎共逐流。”正用此事也。洪容斋《续笔》云:前辈谓少陵当流离颠沛之际,一饭不忘君,故诗有云:“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至今劳圣主,何以报皇天。”“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天子亦应厌奔走,诸公固合思升平。”皆是心也。  其二  幽蓟余蛇豕①,乾坤尚虎狼②。诸侯春不贡,使者日相望③。慎勿吞青海,无劳问越裳④。大君先息战⑤,归马华山阳⑥。  (此章,叹镇将之拥兵。上二分提,三四承首句,五六承次句,末二总结。蛇豕,指河北降将。虎狼,指吐蕃羌夷。诸侯不修职贡,致烦朝使谕旨,近在内地,尚有隐忧,况青海越裳,能勤远略乎。盖由人君急于息战,以致国威不振也。)  ①《左传》:“吴为封豕长蛇,荐食上国。”②贾山《至言》:“秦以熊罴之力,虎狼之心。”③《董仲舒传》:使者冠盖相望。④【朱注】天宝后,南诏叛唐归吐蕃,屡为边患。此诗青海指吐蕃,越裳指南诏也。《南史》:林邑国,本汉日南郡象林县,古越裳界也。杜氏《通典》: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越裳重译而献白雉。⑤《易·师》上爻:“大君有命。”宋之问诗:”汉皇未息战。”⑥《书·武成篇》:“归马于华山之阳。”此诗末二句,向有三说。旧注谓:戒当时生事外夷者,其说迂而不切。观吐蕃入寇,郭子仪仅以二千骑从事,亦何暇生事乎?《杜臆》谓:推原祸本,因玄宗大开边衅,致贻患至今,若早能息战归马,焉有此祸乎?玩诗语意,亦不相合。《钱笺》谓:息战归马,惜代宗不复能用兵,而婉其辞以讥之。此说近是。但此时民苦兵革,亦岂可劝之用兵乎。愚按广德元年,史朝义既诛,河北诸将皆降。仆固怀恩奏留降将,分帅河北。唐世藩镇之祸,实自此始。诗言息战归马,盖欲收镇兵以实关内。时子仪在京,可为统领。一以销北顾之忧,一以备西侵之患。此最当时大计,唯此计不行,而后有吐蕃之陷京。怀恩之犯阙,不胜纷纷多事矣。考大历八年,子仪入对,谓河南等镇,殚屈禀给,未始蒐择,请追赴关中,勒步队,示金鼓,则攻必破,守必全,久长之策也。公之熟筹时事,正与汾阳意同。  其三  洛下舟车入①,天中贡赋均②。日闻红粟腐③,寒待翠华春④。莫取金汤固⑤,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⑥,盗贼本王臣⑦。  (此章,叹都洛之非计。上四述时议,下四讽时事。议者谓帝幸东都,其地舟车咸集,贡赋道均,且传仓多积粟,春待驾临,此特进言者之侈谈耳。岂知国家欲固金汤而新宇宙,实不系乎此。若能行俭德以爱人,则盗贼本吾王臣耳,何必为此迁都之役耶?【单复注】盗贼本王臣,即“抚我则后,虐我则仇”之谓也。【顾注】是年天兴圣节,诸道节度使献金饰器用、珍玩骏马,其值缗钱二十四万。常衮上言请却之,不听。代宗渐有奢侈之志,故以俭德规之。)  ①《世说》:晋元帝问洛下消息。②《史记》:成王使召公复营洛邑,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焉。”③《汉·食货志》:“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而不可食。”④《上林赋》:“建翠华之旗。”⑤贾谊曰:金城汤池,帝王万世之业。⑥《书》:“慎乃俭德。”⑦《诗》:“莫非王臣。”杨德周曰:“盗贼本王臣”,驾驭抚绥,俱在其中。钱谦益曰:自吐蕃入寇,车驾东幸,程元振劝帝都洛阳以避蕃乱。郭子仪附章论奏,其略曰:“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矧其土地狭隘,才数百里间,东有成皋,南有二室,险不足恃,适为战场。明明天子,躬俭节用,苟能抑竖刁、易牙之权,任蘧瑗、史?之直,则黎元自理,寇盗自息。”公此意,正概括汾阳论奏大意。  朱鹤龄曰:唐江淮之粟,皆输洛阳,转运京师。时刘晏主漕,疏浚汴渠,故言洛下舟车无阻,贡赋大集,当急布春和。散储粟以赡穷民。  王道俊《博议》曰:《伤春》诗有“近传王在雒”及“沧海欲东巡”之句,则此诗为传闻代宗将幸东都而作也。史称丧乱以来,汴水湮废,漕运自江汉抵梁洋,迂险劳费。广德二年三月,以刘晏为河南江淮转运使。时兵火之后,中外艰食。晏乃疏汴水,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公之意,唐建东都,本备巡幸。今汴洛之间,贡赋道均,且漕渠已通,仓粟不乏,只待翠华之临耳。勿谓洛阳陿阨,无金汤可守。乘此时而赫然东巡,号令天下,则宇宙长新矣。盖能行恭俭之德,则率土皆臣,盗贼岂足虑哉。王导论迁都云:“能弘卫文大帛之冠,无往不可。若不绩其麻,则乐土为墟。”公意正此意也。  按:已上两说不同,今主钱氏,有子仪筹策可据也。  其四  丹桂风霜急①,青梧日夜凋②。由来强干地③,未有不臣朝④。授钺亲贤往⑤,卑宫制诏遥⑥。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⑦。 (此章,讽朝廷建宗藩以慑叛臣。上二,即景托兴,引起强干。下文,亲贤封建,即申明此意。桂,比王室。梧,比宗藩。曰急、曰调,见其侵陵削弱矣。惟国家本干强固,则节镇自然臣服。昔上皇在蜀,一命亲贤往镇,而制诏遂至遥传,此当时已行之成验也。今若依古封建之制,可以坐销乱萌,何待听箫韶而始见太来哉。【黄生注】卑宫,承前俭德来。)  ①《汉·五行志》:成帝时童谣:“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注:桂,赤色,汉家象。张正见诗:“丹桂有藂香。”②鲍照诗:“青梧叶方稀。”③后汉丁恭议:“古者封建诸侯不过百里,强干弱枝,所以为治也。”④宋意疏:“春秋之义,诸父昆弟,无所不臣。”《六韬》:“凡国有难,君召将,授以斧钺。”⑤《左传》:“分茅列土,亲贤并建。”注:“亲贤,同姓也。”晋武帝诏:益州素号难治,宜以重镇亲贤抚之。按:天宝十五载七月丁卯,上皇制以太子亨充天下兵马元帅,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使,南取长安、洛阳,此即亲贤授钺之制诏也。时上皇初幸蜀中,行宫草创,故曰卑宫。【钱笺】上皇分封诸王,如禹之与子,故以卑宫言之。《壮游》诗云“禹功亦命子”,此其证也。⑥《魏都赋》:“察卑宫于夏禹。”刘勰曰:“古者王言,同称为命,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肃宗乾元二年,以赵王系为兵马元帅。诏曰:靖难平凶,必资于金革。总戎授律,实仗于亲贤。宝应元年,代宗即位,以雍王适为元帅。诏曰:“国之大事,兵马为先。朝有旧章,亲贤是属。”此肃、代两朝,授钺亲贤,相沿为定制矣。⑦《虞书》:“箫韶九成。”钱谦益曰:天宝十五载七月,房琯建分镇讨贼之议,上皇诏曰:“令元子北略朔方,命诸王分守重镇。”诏下,远近相庆,咸思效忠于兴复。禄山抚膺曰:“吾不得天下矣。”肃宗即位,虽用诸子统师,然皆不出京师,遥制而已。宗支削弱,藩镇不臣。公追叹朝廷不甩琯议,失强干弱支之义也。  卢元昌曰:公是年,为阆州《进论巴蜀安危表》一则曰:原陛下度长计大,速以亲贤出镇。再则曰:必以亲贤委之节钺,此古维城磐石之义。终曰:臣特望以亲贤为总戎者,意在根固流长,国家万代之利。与引诗相表里。  其五  胡灭人还乱①,兵残将自疑②。登坛名绝假③,报主尔何迟。领郡辄无色④,之官皆有词⑤。愿闻哀痛诏⑥,端拱问疮痍⑦。  (此章,慨当时重节镇而轻郡守。上四,责诸将之跋扈。下四,伤州郡之诛求。寇灭而人还乱者,由兵少而将自疑也。在诸将实封爵土,绝非假摄者比,何以不思报主,而反怀贰心耶。且节镇权重,则征敛日繁,郡守不得自主,故领郡常无气色,而之官每有怨词。代宗端拱方新,可不下哀痛之诏,以恤穷民乎。知恤民疾苦,则当重司牧之任,以免节镇之牵制也。) ①《杜臆》:仆固怀恩恐贼平宠衰,奏留薛嵩等分帅河北,此“兵残将自疑”也。田承嗣举管内户口壮者,皆籍为兵,又选骁骑万人自卫,谓之牙兵,此“胡灭人还乱”也。②残,乃残少之残,非残害之残。《后汉·公孙述传》:光武下诏曰:“勿以来歙、岑彭受害自疑。”③【邵注】汉高帝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顾注】广德元年,诸道节度使并加实封,所谓名绝假也。《汉书·韩信传》:信使人言曰:“齐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帝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赵注】名绝假,言真拜之,非特假节而已。④宋玉《神女赋》:“比之无色。”⑤《汉书》:萧望之便道之官。《左传》:“我有词也。”⑥【卢注】哀痛诏,即是年柳伉疏中“天下其许朕自新”之意。邵注:汉武帝末年,下哀痛之诏以自悔过。⑦隋炀帝诗:“端拱朝万国。”《季布传》:“创痍未瘳。”创、疮同。钱谦益曰:李肇《国史补》:开元以前,有事于外,则命吏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采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大抵生于置兵,盛于专利,普于衔命。于是为使则重,为官则轻。故天宝末,佩印有至四十者。大历中,请俸有至千贯者。宦官内外,悉属之使。旧为权臣所管,州县所理,今属中人者有之。此诗云“登坛名绝假”,谓诸将兼官太多,所谓坐而为使也。“领郡辄无色”,州郡皆权臣所管,不能自达,故曰无色也。“之官皆有词”,所谓为使则重,为官则轻也。《送陵州路使君》诗云:“王室比多难,高官皆武臣。”与此正相发明。东坡谓唐郡县多不得人,由重内轻外者,此天宝以前事。以言乎广德之时,则迂矣。  王嗣奭《杜臆》曰:诗人尚风,其弊也,烟云花草,凑砌成篇,核其归存,恍无定处。杜诗宗雅颂,比兴少而赋多。如此五首,皆赋也,即用比兴,意有所主,总归于赋。故情景不一,而变化无穷,一时感触,而千载长新。又曰:读此五诗,皆救时之硕画,报主之赤心,自许稷契,真非虚语。耳食者谓公志大才疏,良可悲矣。  黄生曰:七律之《诸将》,责人臣也。五律之《有感》,讽人君也。然此虽讽人君,未尝不责其臣,以强圉国事,败坏至此,皆人臣之罪也。公平日谆谆论社稷忧时事者,大指尽此五首。又曰:此五首,在公生平为大抱负,即全集之大本领,从来读杜诗者,并未拈出。又曰:末首,通结数章之意,而归本于主德。所谓君仁莫不仁,君正莫不正,而惟务格君之心者,具于此见之。读此五章,犹以诗人目少陵者,非惟不知人,兼亦不知言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东去西去,南来北来。

残羹馊饭,门外安排。

何事不驱蚊,癯然床下身。

伤肤非所惧去伤亲。

有桂丛生须让菊,为罏归去也输螯。

周迥莫有千株叶。

广寒蟾影开云路。

目断愁来处。

菊花轻泛玉杯空。

醉后不知星斗、乱西东。

今宵入梦阳台雨。

谁忍先归去。

酒醒长是五更钟。

休念旧游吹帽、几秋风。

命书唐滥觞,委源传吕后。

有倡莫为遏,波荡今不救。

字育叵数计,八字讵所囿。

甲子动垓亿,举一百万漏。

荒唐无稽据,诵言指休咎。

柰何聪达人,颇复安此谬。

怀刺曳长裾,偃蹇文士右。

夸诩走干谒,荐墨不待叩。

士有待濡法沬,百请不一售。

我昔游江淮,知识间新旧。

文士不到眼,此辈日交簉。

辞章轻杯水,羡彼行橐富。

鳃鳃问利禄,吾儒所深陋。

自笑与世违,迂论取排诟。

夺却群生夏衣,成得衲僧卧具。

为伊业识茫茫,所以一夺一与。

三百四百野狐队,中有一两个不瞌睡。

十方虚空百杂碎,宁不打破悭皮袋。

入事其亲,愉色融融。

出事其君,惟命之从。

威仪抑抑,曷不肃雍。

有而弗恃,是之谓恭。

一色功回,雷云冻开。

万机俱罢,风月转夜。

空空谷有神,欣欣木有春,而今何处不分身。

岸上征人水舟,古今行役梦悠悠。

恰如河畔青青草,死尽还生那得休。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

山鸟,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

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芙蓉露下闲庭晚。

犹觉秋容浅。

惊心莫道岁华赊。

已有官梅轻放、小春花。

西风河汉溪流月。

月下疏疏雪。

新妆喜是寿阳人。

鸾鉴不劳呵手、对寒云。

风梳雨洗。

玉阙琼楼何处是。

万里秋容。

唤起嫦娥酒未中。

相逢且醉。

忙里偷闲知有几。

况自丰年。

须信金华别是天。

半夜劈破太空,太阳正照白书。

掩却万象生铁一团,二俱列下别有商量。

南海观音菩萨,端坐水月道场。

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虚碧。

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

拆去东篱,补起西壁。

径山门下,人无准的。

有准的,谁委悉。

僧堂觑破香积厨,鸱吻咬杀佛殿脊。

扶风宜甫,听余教旨。

你从前、入道未是。

终有洪禧,旧交朋、陆山后至。

一一须、听他玄理。

山头休去,此中居止。

兼乞觅、庵粮便利。

直待盈盈,恁时节、同将师礼。

住十洲、大家欢喜。

临池濯吾足,汲水濯吾缨。

尘埃一谢去,神与体俱清。

月明渐映檐东出,置枕东床夜萧瑟。

更无俗物败人意,唯有清风入吾室。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于赫大神,总司元化。

监我纯精,威光来下。

延昌之贶,千亿凭藉。

曾孙保之,丕平是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