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湛露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zhàn zhàn lù sī,fĕi yáng bù xī。

厌厌夜饮,不醉无归。yàn yàn yè yĭn,bù zuì wú guī。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zhàn zhàn lù sī,zài bĭ fēng căo。

厌厌夜饮,在宗载考。yàn yàn yè yĭn,zài zōng zài kăo。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zhàn zhàn lù sī,zài bĭ qĭ jí。

显允君子,莫不令德。xiăn yŭn jūn zĭ,mò bù lìng dé。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qí tóng qí [yĭ,yī],qí shí lí lí。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qĭ dì jūn zĭ,mò bù lìng yí。

译文

早晨露珠重又浓,太阳不出不蒸发。如此盛大的晚宴,不喝一醉不回家。

早晨露珠重又浓,挂在丰茂草丛中。如此盛大的晚宴,设在宗庙真隆重。

早晨露珠重又浓,洒在枸杞酸枣丛。光明磊落的君子,个个都有好名声。

高大椅树和梧桐,结的果实一重重。和乐宽厚的君子,处处表现好仪容。

注释

⑴湛湛:露水浓重的样子。斯:语气词。

⑵匪:通“非”。晞(xī):干。

⑶厌(yān)厌:一作“懕(yān)懕”,和悦的样子。夜饮:即晚宴。

⑷宗:宗庙。载(zài):则,一说充满。考:成,一说“考”通“孝”,另一说“考”指宫庙落成典礼中的“考祭”。

⑸杞(qǐ)棘(jí):枸杞和酸枣,皆灌木,又皆身有剌而果实甘酸可食。

⑹显允:光明磊落而诚信忠厚。显,光明;允,诚信。

⑺令德:美德。令,善美。

⑻桐:桐有多种,古多指梧桐。椅:山桐子木,梓树中有美丽花纹者。

⑼离离:果实多而下垂貌。犹“累累”。

⑽岂(kǎi)弟(tì):同“恺悌”,和乐平易的样子。

⑾令仪:美好的容止、威仪。仪,仪容,风范。

赏析

此诗四章,每章四句,各章前两句均为起兴,且兴词紧扣下文事象:宴饮是在夜间举行的,而大宴必至夜深,夜深则户外露浓;宗庙外的环境,最外是萋萋的芳草,建筑物四围则遍植杞、棘等灌木,而近户则是扶疏的桐、梓一类乔木,树木上且挂满果实——此时一切都笼罩在夜露之中。

  “白露”“寒露”为农历八、九月之节气,而从夜露甚浓又可知天气晴朗,或明月当空或繁星满天,户厅之外,弥漫着祥和的静谧之气;户厅之内,则杯觥交错,宾主尽欢,“君曰:‘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诺,敢不醉!’”(《仪礼·燕礼》)内外动静映衬,是一幅绝妙的“清秋夜宴图”。

  若就其深层意蕴而言,宗庙周围的丰草、杞棘和桐椅,也许依次暗示血缘的由疏及亲;然而更可能是隐喻宴饮者的品德风范:既然“载考”呼应“丰草”,“载”义为充盈,而“丰”指繁茂,那么“杞棘”之有刺而能结实不可能与君子的既坦荡光明(显)又诚悫忠信(允)无涉,更不用说桐椅之实的“离离”——既累累繁盛又历历分明——与君子们一个个醉不失态风度依然优美如仪(与《小雅·宾之初筵》的狂醉可对看)的关系了。只是至此还没有说到最重要的意象“湛湛”之“露”究属何意。

  前人大多理解湛露既然临于草树,则无疑象征着王之恩泽。若就二、三章而言,这也不差,只是以之揣摩首章,却不像了。露之湛湛其义蕴犹情之殷殷,热情得酒之催发则情意更烈,正好比湛露得朝阳则交汇蒸腾。

  此诗章法结构之美既如陈奂所言“首章不言露之所在,二章三章不言阳,末章并不言露,皆互见其义”,又如朱熹引曾氏曰:“前两章言厌厌夜饮,后两章言令德令仪”。后者需补充的是:在这两者之间,第三章兼有过渡性质(一、二承上,三、四启下)。雅诗的章法结构比风诗更为讲究,于此亦见一斑。

  音韵的谐美也是此诗一大特点:除了隔句式押韵外,前两章以一、三句句头的“湛湛”与“厌厌”呼应,去和二、四句句尾的脚韵共构成回环之美;至后两章则改为顶真式谐音,表现为“杞棘”的准双声与“显允”的准叠韵勾连,而“离离”的双叠也与“岂弟”的叠韵勾连(作为过渡,三章“湛湛”与“显允”的尾音也和谐呼应)。

背景

《小雅·湛露》属二雅中的宴饮诗。《毛诗序》:“《湛露》,天子燕(宴)诸侯也”,又《左传·文公四年》:“卫甯武子来聘,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答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卫国的甯武子出使到鲁国,鲁文公设宴招待他,还为他赋诗。甯武子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回答。鲁文公让行人私下探问是为什么,甯武子回答说:“下臣以为鲁文公是在练习而演奏的。从前诸侯在正月到京师朝贺天子,天子设宴奏乐,这是赋《湛露》这首诗,天子坐在朝堂上,诸侯要听从天子的命令。”因为这是天子为诸侯设宴时才能赋的诗,甯武子不敢承受这样的大礼,所以他没有回答。可见《小雅·湛露》这首诗是天子宴请诸侯时才演奏的乐曲。至于所宴饮之诸侯为同姓还是兼有异姓,前人尚有争议。从《小雅·六月》的《小序》有“《湛露》废则万国离矣”来看,似应兼同异姓而言;唯诗中明明有“在宗载考”,古“考”“孝”多通用,而“宗”则不论解“宗庙”或“宗族”,总属同姓,可见诗本同姓贵族的宴饮诗,约春秋时已用为天子宴飨诸侯的乐章。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猩血染罗欣入手,冰肌饮露欲濡唇。

三寸舌,两片唇,无始时来赚杀人。

解弄不教圭角露,阿谁参见跛云门。

还比蒲桃天上植。

稚柳阴中,蜀锦开如织。

万岁藤边娇五色。

宜春馆里香寻觅。

七十二行鲜的的。

岁岁如今,早趁薰风摘。

金掌露浓堪爱惜。

龙涎华润凝光碧。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出手露脚,捞虾摝蚬。

这穷鬼子,可贵可贱。

纸钱堆裹谩藏身,莫言冷地无人见。

觉而动,照而寂。

云净月明,波停水碧。

圆通触处露全身,依旧脚跟浮逼逼。

姮娥戏剧。

手种长生粒。

宝幹婆娑千古,飘芳吹、满虚碧。

韵色。

檀露滴。

人间秋第一。

金粟如来境界,谁移在、小亭侧。

簸弄乾坤,灵蛇在掌。

露刃含霜,阿谁近傍。

歼厥渠魁未得时,蛰龙护匣牢收抗。

还他道地,剑州与太阿无两样。

携来剪月亭前,共聚五湖禅流,拭目纵观,连声称赏。

旅游媚年春。

年春媚游人。

徐光旦垂彩。

和露晓凝津。

时嘤起稚叶。

蕙气动初苹。

一朝阻旧国。

万里隔良辰。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别来常思君,无异饥待哺。

如何偶相逢,握手复告去。

念初别子时,芳草才及屦。

天时不可留,再见岁云暮。

出门怪子瘦,告我困道路。

飘飘千余里,陆走复水泝。

古来黄金尽,壮士色亦沮。

斯人独何少,乃有衣食虑。

才高穷不怨,志大贫若富。

吾将告君理,子其听我布。

人生不终穷,否泰亦有数。

子其保所有,锥颖囊必露。

古来立功名,其始不无忤。

得难失自寡,进锐退亦遽。

念君归海濒,谁与朝夕聚。

我方困而学,每翼朋友助,一从城北归,梦魂见已屡。

愿因南来者,时以尺书寓。

五鼓孤眠内守。

湛寂无中得有。

应物处真常,自是神丹无漏。

无漏。

无漏。

显现胎仙清秀。

芙蓉露下闲庭晚。

犹觉秋容浅。

惊心莫道岁华赊。

已有官梅轻放、小春花。

西风河汉溪流月。

月下疏疏雪。

新妆喜是寿阳人。

鸾鉴不劳呵手、对寒云。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尽日看诗只掩扉,出门细雨怕沾衣。

杏花已露胭脂色。

燕子如何却未归。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怀。

无语中有语,名曰死句。

有语中无语,名曰活句。

可谓剜肉作疮,皮穿骨露。

举不顾,即差牙,闪电光中走鸟兔。

沙清幽蟹露,树蔚野禽留。

杯中吸月,桂树飞琼屑。

莫道胡床老子,怕风露、向凄冽。

回首云娥折,老大成痴绝。

且醉今宵光景,莫容易、向人说。

南山翠鬅鬙,四荔拱故宅。

采衣侍三寿,教爱如夙昔。

晓然一梦阑,无复万里隔。

了知恩爱缚,障我修行力。

亦尝勤遍参,渐欲空结习。

唐朝念绝攀援,自性非假借。

百千三昧门,惟此一事实。

持我问诸禅,少露真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