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鹧鸪天(鹅湖寺道中)

一榻清风殿影凉。

涓涓流水响回廊。

千章云木钩辀叫,十里溪风罢稏香。

冲急雨,趁斜阳。

山园细路转微茫。

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约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时稼轩罢居带湖。鹅湖寺:据《铅山县志》和《鄱阳记》,铅山县东北有鹅湖山。山上有湖,原名荷湖,因东晋龚氏居山蓄鹅,更名鹅湖。山麓又有鹅湖寺。  此词上片咏鹅湖寺景,先寺内后寺外,由近而远。“千章”联鸟鸣稻香,叠韵对仗,工稳有致。下片赋归途情景,林泉之乐,从行人笑中反笔逗出,佳妙,即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哉!  ②“一榻”两句:清风徐来,一榻清凉;人卧回廊,听水流响。一榻清风: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丈五绝》:“清风一榻抵千金。”  ③章:大材曰章。千章:千株大木。钩辀(zhōu舟):鹧鸪鸣声。  ④■〈禾罷〉稏(bàyà罢亚):稻名。  ⑤底:如许。[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诗人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868篇诗文

诗文推荐

帝奖甘露醴,天宴碧霞浆。

骨瘦如柴,机深似井。

画地为牢,酷行商令。

儿孙无地雪深冤,烧炷兜娄苦告天。

鹍鹏徙海,龙蛇起陆。

思妙天随,神钟鬼哭。

垂露在手,非烟眩目。

锦绂琼机,光我韫椟。

门前碧浪家家海,树上青山寺寺云。

地旷日难晚,海宽天欲浮。

凝旒肃穆,鸣佩舂容。

有酒伊醑,管磬其从。

典礼绚缛,威仪恪共。

颂尧之寿,与天比隆。

灯火楼高,移下一天星斗。

天口骈。

谈天衍。

雕龙奭。

炙毂过髡。

名不得,状不得,复是何物。

见得到,用得亲,不由别人。

有时恁麽,有时不恁麽,无毛鹞子贴天飞,带角大虫当路卧。

独对晓来晴,天过时景物清。

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

曾是吟招隐,何时遂耦耕。

萧疎头上发,已白二三茎。

天悠悠,云悠悠。

辊底浪花翻雪,竞龙舟。

赫赫艺祖,受天明命。

威加八弦,德垂累圣。

祀事孔明,有严笙声。

对越地天,延休锡庆。

动皇舆,回中道。

龙为驱,虎为导。

乐蕃厘,祠雍后。

息甘泉,饫天酒。

澹穆清,冰热恼。

四夷服,咸稽首。

臣三祝。

皇万寿。

狂走断贻猿鹤笑,醉吟忽感岁时迁。

野桥流水湘路,欲撷莼丝饭午前。

混成一气,周行四时。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慨慷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

西湖烟尽水溶溶。

一笑与谁同。

多谢湖边霜菊,伴人三见秋风。

两高南北,天教看尽,吴越西东。

趁取老来犹健,登临莫放杯空。

自有天然真富贵,本来不为人妍。

谨将醉眼著繁边。

更擎高烛照,惊搅夜深眠。

花不能言还自笑,何须有许多般。

满空明月四垂天。

柳边红沁露,竹外翠微烟。

蜀儒为郡追任昉,歙士呼天借寇恂。

衲僧拄杖子,漫漫黑似烟。

西湖九个月,可恶亦堪怜。

忽然飞过鄞江去,搅动沧溟浪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