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瞻彼洛矣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zhān bĭ luò yĭ,wéi shuĭ yāng yāng。

君子至止,福禄如茨。jūn zĭ zhì zhĭ,fú lù rú cí。

韎韐有奭,以作六师。mèi gé yŏu shì,yĭ zuò liù shī。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zhān bĭ luò yĭ,wéi shuĭ yāng yāng。

君子至止,鞸琫有珌。jūn zĭ zhì zhĭ,bì bĕng yŏu bì。

君子万年,保其家室。jūn zĭ wàn nián,băo qí jiā shì。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zhān bĭ luò yĭ,wéi shuĭ yāng yāng。

君子至止,福禄既同。jūn zĭ zhì zhĭ,fú lù jì tóng。

君子万年,保其家邦。jūn zĭ wàn nián,băo qí jiā bāng。

译文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

注释

⑴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

⑵泱(yāng)泱:水势盛大的样子。

⑶君子:指周王。止:语助词。

⑷茨(cí):茅草屋盖,有多层。如茨,形容其多。

⑸韎(mèi):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韐(gé):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朱熹《诗集传》以为“韎韐”即《周礼》所谓韦弁,兵事之服也。奭(shì):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

⑹作:起也。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⑺鞸(bǐ):刀鞘,古代又名刀室。琫(běng):刀鞘口周围的玉饰。有珌(bì):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

⑻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⑼既同:指福气聚集。既,完全。同,汇聚。

赏析

此诗共三章。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瞻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背景

此诗当作于周宣王统治时期。周宣王到洛水之滨会同诸侯检阅六军,诸侯赞美周宣王福德无疆而作此诗。但《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也。”周宣王曾用方叔、召虎、仲山甫、尹吉甫等,北伐玁狁,南征荆蛮、淮夷、徐戎,诸侯听命,武功甚盛。可见平时必以讲武为务,在其会诸侯于东都讲武之际,诗人以诗赞美之。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倬彼垂象,照临下土。

躔次运行,功德周普。

九宫既位,惟德是辅。

神之至上,皇皇斯覩。

赫赫君道,皇其崇之。

遹彼不教,皇实基之。

维基伊何,实以无为。

海隅苍生,被服熙熙。

万亿及秭,物其旨矣。

此邦之人,云胡不喜。

南溟浮天,旁通百兹。

风樯迅疾,琛舶来还。

民商永赖,坐消寇奸。

荐兹嘉觞,弭矣惊润。

君不见鞲上鹰,一饱则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岂可久在王侯间。

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

于日于夕,自遂自达。

尔心勿忘,彼生孰遏。

都不醒。

鸟倦云飞。

两得无心总是归。

古人逝矣。

旧日南窗何处是。

莫负青春。

即是升平寄傲人。

莫非魔境。

强向中间谈独醒。

一叶才飞。

便觉年华太半归。

醉云可矣。

认著依前还不是。

虚过今春。

有愧斜川得意人。

四海如春,时维帝心。

遇特而感,其传至今。

宫扇之存,有此神翰。

原扬仁风,慰彼涂炭。

驱车兮与马,蹇吾行兮胡为乎在中野?

登彼兮崇丘,下茫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

山有出云兮木亦有柯,我将归兮忧之如何?

登青丘,有怀而作。

蔚彼南山,有松其猗。

孰堂而基,孰坏不支。

远莫与识,其斩以狙猿之杙。

是近是度,谓家之无桷。

呜呼松乎,余归此休乎。

窈窕其容,淑嫕其姿。

烂其如云,瞻我母德。

日天之妹,作合惟宜。

粲然舞扑,畴不肃祗。

神兮来下,享此苾芬。

酌献雍雍,执事孔勤。

神之还矣,忽乘飞云。

遗我祺祥,物象忻忻。

彼杕者柏,生于崇峦,其叶丸丸。

君子爰处,爰处爰游。

匪忧勿忧,其乐休休。

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

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田彼黍矣,则食於秋。

我人之耕,载芟载薅。

岂不惮劳,将食无攸。

高广融结,实维中央。

宣气报功,利彼一方。

坎壇以祀,六乐锵锵。

灵其有喜,酌以大璋。

乘云英圣,千载仰皇灵。

垂法蔼朝经。

禹金熔范肖仪刑。

日角焕珠庭。

琳宫翠殿凤文屏。

迎奉庆安宁。

孝思瞻谒荐惟馨。

诚悫贯青冥。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国有世臣,伊周是则。

神政冰清,忠谟鲠直,存方寸地子孙耕,黍稷非馨深种德。

美则美矣,这争如何。

巨闢十三华藏界,藏身无变海腾波。

山凿落兮眇嶔岑,云溶溶兮木棽棽。

中何有兮人不睹,远欹差兮閟仙府。

彼仙府兮深且幽,望一至兮藐无由。

望不从兮知如何,心混混兮意浑和。

思假足兮虎豹,超阻绝兮凌踔。

诣仙府兮从羽人,饵五灵兮保清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