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月华清(梨花)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

_枕裴回,又听一声干鹊。

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

除却。

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

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

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

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

拌著。

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诗人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1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银鸳金凤画暗销。

晓帘栊、新翠渐交。

算多少、相思恨,被东风,吹上柳梢。

罗窗夜夜梨花瘦,奈月明、香梦易消。

便拟倩、题红叶,趁落花、流过谢桥。

当时学舞钧天部。

惊鸿吹下江湖去。

家住百花桥。

何郎偏与娇。

杏梁尘拂面。

牙板闻莺燕。

劝客玉梨花。

月侵钗燕斜。

帘漠漠,帘漠漠,天淡一帘秋。

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歌罢海西流。

须发沧浪,形容寒瘠。

春林带雪痕,云山染秋色。

光明一点兮蚌有蕴於月华,清净八弦兮鸟不飞而天碧。

帘漠漠,帘漠漠,天淡一帘秋。

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歌罢海西流。

粉澹梨花瘦,香寒桂叶颦。

画帘双燕旧家春。

曾是玉箫声里断肠人。

澹澹催诗雨,迟迟入梦云。

武陵流水隔红尘。

只怕翠鸾消息未全真。

白灵根蒂长晴空。

碧绿枝条袅细风。

叶禀月华添邪翠,花凭日气蘸殷红。

四般颜色虽然异,一道馨香分外浓。

透过丹霄归甚处,便教收在蕊珠

寒梅堪羡。

堪羡轻苞初展。

被天人、制巧妆素艳。

群芳皆贱。

碎翦月华千万片。

缀向琼枝欲遍。

小庭幽院。

雪月相交无辨。

影玲珑、何处临溪见。

谢家新宴。

别有清香风际转。

缥缈著人头面。

梅粉新妆间玉容。

寿阳人在水晶宫。

浴残雨洗梨花白,舞转风摇菡萏红。

云枕席,月帘栊。

金炉香喷凤帏中。

凡材纵有凌云格,肯学文君一旦从。

红粉里,绛金裳。

一卮仙酒艳晨妆。

醉温柔,别有乡。

清暑殿,藕风凉。

鸡头擘破误君王。

泣梨花,春梦长。

蜀帝化子规,啼血思还家。

玉环苦微疢,寄汝呼痛牙。

物类相殊或相托,悲鸣一夜梨花落。

三郎玉柙已成尘,半匕金罂谁和药。

紫驼翠釜不生兵,何与涪南新侧生。

人间极宠皆祸兆,莫把妖魂幻飞鸟。

平生误识安禄山,马嵬欲死先齿寒。

海棠开,春已半,桃李又如许。

一朵梨花,院落阑干雨。

不禁中酒情怀,爱间懊恼,都忘却、旧题诗处。

燕莺语。

溪岸点点飞绵,杨柳无重数。

带得愁来,莫恁空休去。

断肠芳草天涯,行云荏苒,和好梦、有谁分付。

东归不称意,客舍戴胜鸣。

腊酒饮未尽,春衫缝已成。

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

魏侯池馆今尚在,犹有太师歌舞台。

君家盛德岂徒然,时人注意在吾贤。

莫令别后无佳句,只向垆头空醉眠。

北陆风回,顿园林凋尽,庭院岑寂。

潇洒寒梅,偷报艳阳消息。

素澹英姿粹质。

天赋与、出伦标格。

一枝向、雪里初开,纤说清香寻得。

神仙乍离姑射。

更琼妆翠佩,冰莹肌骨。

仿佛华清浴罢,懒匀脂泽。

陇上休轰怨笛。

且留取、累累成实。

终须待、金鼎调羹,偏与群芳春色。

枉被梨花瘦损,又成春梦。

皇泽均普,群生遂。

万宇和祔,讲天津、合祭圣宗神祖,八音钧奏谐节。

堂上荐鸣球,琴瑟击。

越布濩、霜空静,月华凝、光景蔼蔼。

纷纷晓霞披。

和铃作、鸾舆回。

天人共睹,庆无疆、祚崇明祀。

五辂驾、腾黄纯驷。

旗常扈跸严环卫。

公卿奉引,虚徐弛道,祲容靡。

葱葱郁郁,祥风瑞霭。

发天光旖旎。

锡羡丰融,漏泉该浃,上恩遐被。

群心豫,颂声作,皇德至,侔乾贶,浩浩霈。

君不见韩退之,招唤刘师命。

醉赏长安西郭梨,青天白日交相映。

岂料炎荒中,好事如简翁。

雕冰剪玉春不融,二十五树高笼松。

风流八仙携草具,轻阴阁雨相随去。

朝同去,暮同归,回头翠微明日玉花飞。

水精帘外,沈香阑畔,新下红油画幕。

百花何处避芳尘,便独自、将春占却。

月华淡淡,夜寒森森,犹把红灯照著。

醉时从醉不归家,贤守定、不教冷落。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余绿涨银塘。

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

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

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

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

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

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

梨花发后杏花初,甸邑南来庆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