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

译文

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注释

⑴茨(cí)菰(gū):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⑵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还(huán):回来。

⑶妾:旧时女子自称。水上:一作“上水”。

⑷人传:人们传说。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赏析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张潮受当地民歌影响,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于是便写下这首《江南行》以表达商人妇的思想感情。

诗人简介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

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

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

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

江南有僧名z6光,紫毫一管能颠狂。

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

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

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

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

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

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

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便作阳关别,烟雨暗孤汀。

浮屠三宿桑下,犹自不忘情。

何况情钟我辈,聚散匆匆草草,真个是云萍。

上下四方客,后会渺难凭。

顾诸公,皆衮衮,喜通津。

老夫从此归隐,耕钓了余生。

若见江南苍鸟可,更遇江东黄耳,莫惜寄音声。

强阁儿女泪,有酒且频倾。

十月江南风信早,梅枝早D335先春。

田园剩得老来身。

浪言陶处士,犹是晋朝臣。

人道革爻居四九,谁知数在E578B97E。

明年五十志当伸。

低头羞老妇,且结会稽盟。

春色今似我,已老不足爱。

花随浮云空,只有蜂蝶在。

问春归处无踵迹,肠断江南与江北。

青春不似青山常有情,处处相逢好颜色。

山中故人头亦白,何敢劳渠坐相忆。

愿得春风一夜万丈高,乘之归去旧岩谷。

壶山好,胆气不妨粗。

手奋空拳成活计,眼穿故纸下功夫。

处世未全疏。

生涯事,近日果何如。

背锦奚奴能检典,画眉老妇出交租。

且喜有赢馀。

代北初辞没马尘,江南来见卧云人。

问禅不契前三语,施佛空留丈六身。

老去山林徒梦想,雨馀钟鼓更清新。

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巾。

秋尽江南叶未凋。

晚云高。

青山隐隐水迢迢。

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

可怜宵。

问天何事,雪垂垂欲下,又还晴却。

春到梅梢香逗也,尽有心情行乐。

剡曲舟回,灞桥诗在,一笑人如昨。

此情分付,暮天寒月残角。

谁道飞梦江南,群山如画,一一琼瑶琢。

中有玉田三万顷,云是幼舆丘壑。

招我归来,和春醉去,休跨扬州鹤。

万花曾约,酒醒当有新作。

犀隐雕龙,蟾将威凤,建溪初贡新芽。

九天春色,先到列仙家。

今日磨圭碎璧,天香动、风入窗纱。

清泉嫩,江南锡乳,一脉贯天涯。

芳华。

瑶圃宴,群真飞佩,同引流霞。

醉琼筵红绿,眼乱繁花。

一碗分云饮露,尘凡尽、牛斗何赊。

归途稳,清飙两腋,不用泛灵槎。

绿耀克碧雕管笙。

朱唇玉指学凤鸣。

流速参差飞且停。

在凤楼。

弄娇响。

间清讴。

拍手阑干外。

想回头、人非物是,不知何世。

万事情知都是梦,聊复推迁梦里。

也幻出、云山烟水。

白白红红虽褪尽,尽倡条、浪蕊皆春意。

时可醉,醉扶起。

瀛洲旧说神仙地。

奈江南、猿啼鹤唳,怨怀如此。

三五阿婆涂抹遍,多少残樱剩李。

又过雨、亭皋初霁。

惭愧故人相问讯,但一回、一见苍颜耳。

谁念我,鹪鹩志。

楚江南畔,甬水东边。

有一句子,不方不圆。

四七二三,望风结舌。

德山临济,退后垂涎。

梅梢弄粉香犹嫩。

欲寄江南春信。

别后寸肠萦损。

说与伊争稳。

小炉独守寒灰烬。

忍泪低头画尽。

眉上万重新恨。

竟日无人问。

不落与不昧,半明兼半晦。

不昧与不落,两头空索索。

五百生前个野狐,而今冷地谩追呼。

座中既有江南客,休向樽前唱鹧鸪。

黄梅散席三百载,续焰联芳事空在。

宗兮派兮生异端,花兮叶兮太烦碎。

韶阳间出多慷慨,权要雄雄曾绝待。

曲木据位知几何,利刀翦却令人爱。

近还有箇披老衲,楚甸横身风飒飒。

铁作一寻非等闲,壁立千仞须摧蹋。

报君知,江南江北徒累累。

鳌转海运兮纤鳞片甲,雷奔电兮寸毫尺氂。

斯言勿谓存规矩,平不留兮险非取。

周行独立如便休,谁振宏纲照千古。

平波不尽蒹葭远。

清霜半落沙痕浅。

烟树晚微茫。

孤鸿下夕阳。

梅花消息近。

试向南枝问。

记得水边春。

江南别后人。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

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

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

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

悲夫,南国风涛,鱼龙畜伏。

予小子戆朴,必不能济夫子欲。

嗟自惭承夫子而不失予兮,传古道甚分明。

予且广孤目遐赍于天壤兮,庶得外尽万物变化之幽情。

然后惭愧而来归兮,大息吾躬于夫子之亭。

家山好,凡事看来轻。

一壑尽由侬饾饤,三才不欠你称停。

有耳莫闲听。

静地里,点检这平生。

著甚来由为皎皎,好无巴鼻弄醒醒。

背后有人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