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江南行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cí gū yè làn bié xī wān,lián zĭ huā kāi yóu wèi huán。

妾梦不离江水上,人传郎在凤凰山。qiè mèng bù lí jiāng shuĭ shàng,rén [chuán,zhuàn] láng zài fèng huáng shān。

译文

茨菰叶烂时我们分别在西湾,如今莲子花开还不见你回还。

我的梦离不开那江上的流水,人们传说你已经到了凤凰山。

注释

⑴茨(cí)菰(gū):植物名,即慈姑,生在水田里,地下有球茎,可以吃。茨:一作“茈”。西湾:地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瓜洲镇附近。一说泛指江边的某个地方。

⑵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莲子花,即荷花。开:一作“新”。还(huán):回来。

⑶妾:旧时女子自称。水上:一作“上水”。

⑷人传:人们传说。凤凰山:山名,有多处。此处难以确指。

赏析

《全唐诗》中收张潮诗五首,其中《长干行》还可能是李白或李益的。张潮的几首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

  这首诗的第一联:“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莲子花开”的时间当是第二年的夏天。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在西湾送别,眼下又已是荷花盛开了,可盼望的人儿还没有回家。也可能他曾经相许在“莲子花开”之前返家的。这是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现在不见人归。说来简单,可诗人却描绘得有情有景,相思绵绵。前者暗示出一个水枯叶烂、寒风萧萧的景象,它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后者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笔法细腻含情。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镜头交替的寓意,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出一个“久”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白日寻思夜梦频”,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而清晰。同时,诗的第三句又回应了第一句,“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风”。这当是“妾梦不离江上水”的另一个原因。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撇开了这个内容,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出人意表,而且还妙在诗也就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她是喜是忧,是乐是愁,诗人却不置一词,让读者去体会。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行踪不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可谓结得巧妙,妙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余情不尽。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而又不斤斤于语言的对仗,第三句是一、二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它明快而蕴含,语浅而情深,深得民歌的神髓。

背景

此诗约作于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间。张潮受当地民歌影响,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于是便写下这首《江南行》以表达商人妇的思想感情。

诗人简介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 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团栾小树。

天与香无数。

薄艳不禁风日苦。

剩著红油遮护。

移栽未到江南。

香山鼻观先参。

勾引老情偏醉,锦薰笼暖春酣。

江南稚女珠腕绳。

金翠摇首红颜兴。

桂棹容与歌采菱。

歌采菱。

心未怡。

翳罗袖。

望所思。

邯郸奇弄出文梓。

萦弦急调切流征。

玄鹤徘徊白云起。

白云起。

郁披香。

离复合。

曲未央。

琼闺钏响闻。

瑶席芳尘满。

要取洛阳人。

共命江南管。

情多舞态迟。

意倾歌弄缓。

知君密见亲。

寸心传玉盌。

问讯何郎,怎春风未到,却月横枝。

当年东阁诗兴,夫岂吾欺。

云寒岁晚,便相逢、已负深欺。

烦说与、秋崖归也,留香更待何时。

家住江南烟雨,想疏花开遍,野竹巴篱。

遥怜水边石上,煞欠渠诗。

月壶雪瓮,肯相从、舍我其谁。

应自笑,生来孤峭,此心却有天知。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

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

永灭世间痴。

楼头晚鼓。

佳人莫唱黄金缕。

良宵镫火还三五。

肠断扁舟,明日江南去。

离觞欲醉谁能许。

风前蝶闹蜂儿舞。

明年此夜知何处。

且插梅花,同听画檐雨。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梧桐子,人在御街游。

凤宿云绡金缕带,龙池翠帐玉香球。

宫女后庭秋。

思师讲法华,众说积丘坟。

尝扰师子座,受降千人军。

犹嫌文字传,圣域未策勋。

欲唱江南曲,试披楚塞云。

良才大蔽牛,匠者宜挥斤。

箭锋或相直,对面同一欣。

古人得解脱,乃不厌多闻,归业阅故书,请以道眼分。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亚。

雪花飞下。

浑似江南画。

白璧青钱,欲买春无价。

归来也。

西风平野。

一点香随马。

排办张灯春事早。

十二都门。

物色宜新晓。

金犊车轻玉骢小。

拂头杨柳穿驰道。

莼羹鲈鲙非吾好。

去国讴吟,半落江南调。

满眼青山恨西照。

长安不见令人老。

东山未办终焉计,聊尔西来。

花苑平台。

倦客登临第几回。

连延复道通驰道,十二门开。

车马尘埃。

怅望江南雪后梅。

真个亲曾见太平。

元宵且说景龙灯。

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

长月好,定天晴。

人人五夜到天明。

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烟淡黄昏,小移疏影横斜去。

暗香微度。

点缀梢头雨。

玉管休吹,更要留春住。

人何处。

对花无语。

望断江南路。

荔枝已成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

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

手拈青枝频嗅。

诮冷落、蔷薇金斗。

翻惊绿鬓,不似芳姿,年年依旧。

绕破凝酥,满园桃李看看又。

江南幽梦了无痕,啼晕残襟袖。

鸳被有谁温绣。

怎敢更、十分殢酒。

伴君独自,几个黄昏,月明时候。

雪花一尺江南北。

薪尽炊无粟。

老仙活国拭刀圭。

十万人家生意、与春回。

天公一笑酬阴德。

赐与长生籍。

今朝雪霁寿尊前。

看我双亲都是、地行仙。

直柱倚冰弦。

曾见胡儿马上弹。

却笑琵琶风韵古,溅溅。

想像湘妃水一帘。

塞恨曲中传。

两折琴丝费玉纤。

不似江南风月好,厌厌。

拍手齐看舞袖边。

粉妆一捻和香聚。

教露华休妒。

今日在尊前,只为情多,脉脉都无语。

西湖雪过留难住。

指广寒归去。

去後又明年,人在江南。

梦到花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