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出居庸关

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jū yōng guān shàng zĭ guī tí,yìn mă liú quán luò rì dī。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yŭ xuĕ zì fēi qiān zhàng wài,yú lín zhĭ gé shŭ fēng xī。

译文

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

注释

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居庸关,在昌平州西北,去延庆州五十里。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峡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子规:鸟名,一名杜鹃。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嶂:似屏障的山峰。

榆林:榆林堡。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赏析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朱彝尊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褱,经瓯越”,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谊了大半个中国(见《清史稿文苑传》)。现在,他独立于北国秋冬的朔风中,倾听着凄凄而啼的子规(杜鹃)之鸣,究竟在浮想些什么?是震讶于这“古塞之一”的居庸关之险酸——它高踞于军都山间,两峰夹峙,望中尽为悬崖峭壁,不愧是扼卫京师的北国雄塞?还是思念起了远在天外的故乡嘉兴,那鸳鸯湖(南湖)上风情动人的船女棹歌,或摇曳在秋光下的明艳照人的满湖莲荷?于是这向风而啼的“子规”,听来也分外有情了:它也似在催促着异乡游子,快快“归”去么?

  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末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但对于熟悉此间形势的读者来说,“居庸关”三字的跳出,正有一种雄关涌腾的突兀之感。再借助于几声杜鹃啼鸣,便觉有一缕辽远的乡愁,浮升在诗人的高岭独伫之中。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这便是“饮马流泉落日低”句所展现的塞上奇景。清澈、明净的泉流,令你忘却身在塞北;那涂徐而奏的泉韵,简直如江南的丝竹之音惹人梦思。但“坐骑”恢恢的嘶鸣,又立即提醒你这是在北疆。因为身在山坂高处,那黄昏“落日”,也见得又圆又“低”,,如此高远清奇的苍莽之景,就决非能在烟雨霏霏的江南,所可领略得到的了。

  不过最令诗人惊异的,还是塞外气象的寥廓和峻美。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雨雪白飞千嶂外”句,即展现了那与“饮马流泉落日低,所迥然不同的又一奇境——剪影般的“千嶂”近景后,添染上一笔清莹洁白的“雨雪”作背景,更着以一“飞”字,便画出了一个多么寥廓、案洁,竣奇而不失轻灵流动之美的世界!

  诗人久久地凝视着这雨雪交飞的千嶂奇景,那一缕淡淡的乡愁,旱就如云烟一般飘散殆尽。此次出塞,还有许多故址、遗迹需要考察,下一程的终点,该是驰名古今的“榆林塞”了吧?诗人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诗之结句把七百里外的榆林,说得仿佛近在咫尺、指手可及,岂不太过夸张?不,它恰正是人们在登高望远中所常有的奇妙直觉。这结句虽然以从唐人韩翔“秋河隔在数峰西”句中化出,但境界却高远、寥解得多:它在刹那间将读者的视点,提升到了诗人绝后的绝高之处;整个画面的空间,也因此猛然拓展。于是清美、寥廓的北国,便带着它独异的“落日”流泉、千嶂“雨雪”和云海茫范中指手可及的愉林古塞,苍苍莽葬地尽收你眼底了。

诗人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20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出郭西湖近。

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

思从六月师,关辅谈笑复。

那知二十年,秋风枯苜蓿!

临池濯吾足,汲水濯吾缨。

尘埃一谢去,神与体俱清。

月明渐映檐东出,置枕东床夜萧瑟。

更无俗物败人意,唯有清风入吾室。

小桥秀绝。

露湿芙蕖花上月。

月下人人。

花样精神月样清。

谁言见惯。

到了司空情不慢。

丞相瞋无。

若不瞋时醉倩扶。

出秋霜,价钱可,赢得拨灰兼弄火,畅杀我。

三转法轮於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

平江出灯道地,诸人尽知灯明。

如来在诸人眼裹耳裹,转如是轮。

入峡路盘深地底,出泷船下半天中。

将门子弟君独贤,一从受命常在边。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

前日承恩白虎殿,归来见者谁不羡。

箧中赐衣十重馀,案上军书十二卷。

看君谋智若有神,爱君词句皆清新。

澄湖万顷深见底,清冰一片光照人。

云中昨夜使星动,西门驿楼出相送。

玉瓶素蚁腊酒香,金鞭白马紫游缰。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

藓色通行径,松阴叩隐关。

犹记端门外,鞭袖五更寒。

一声天上钟柝,金锁掣重关。

君向紫宸上阁,我侍玉皇香案,都号舍人班。

梦觉帝乡远,相对两苍颜。

玉围腰,金系肘,绣笼鞯。

乡人衮衮严近,五马度荆山。

收拾五湖气度,卷束蟠胸兵甲,春意满人间。

天锡公纯嘏,气象自平宽。

东海鸷禽身干小,毛紧骨耸睛皎皎。

就蠙饱饲十年肉,要与郅都同一考。

掌中久矣无驾鹅,报主但未呈枭慓。

壤间鸱鼠坐龌龊,何足当拳乃轻挢。

拙鸱以逸待尔劳,竭力睢盱仰张爪。

捽头陷目出不备,两点华星光莫晓。

呜呼!

勇不可恃,志不可盈。

拙鸱瞠目笑尔盲,尔鸷不复言功名。

髻鬟狼籍黛眉长,出兰房,别檀郎。

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

露冷月残人未起,留不住,泪千行。

南宕湖边,天台山上。

踏断石桥,绝人来往,难透无过者。

一关望崖,多少空惆怅。

握不成拳,伸不成掌。

活语翻成死款招,谩骂说藕丝牵托玉象。

今日雪飞六出,明夜月圆三五,梅腊正传芳。

恰值生申节,共献椒觞。

瞬目迷千劫,扬眉隔万山。

一真分瑞出双关。

混入华元,到此有何难。

*质飞金翼,凝阳透玉环。

惺然洗觉梦魂间。

云去无心,物外独清闲。

一新一旧,跳出窠臼。

一出一入,胡饼里呷汁。

一擒一纵,开眼作梦。

一照一用,鳝鱼走入麻油翁。

水星之精天上游,春风岁岁苍龙头。

偶然根叶著下土,散作人间百花树。

莫疑君家此花无种生,定是天上苍龙精。

白玉之趺青玉簇。

开花既奇成又速。

三年方骇大如林。

五年已见高逾屋。

我来吟作书林花,烟尘万卷重抽芽。

君家原不孝义种,自来青州丞相家。

为君出芝草,芝草那能千日好。

为君结琥珀,琥珀恐为贪者获。

不如此花混在春花丛,岁岁与君同春风。

春风同赏复同吟,愿与主人同好心。

更令此花分作千古本,处处种成君子林。

绣帘高卷倾城出。

灯前潋滟横波溢。

皓齿发清歌。

春愁入翠蛾。

凄音休怨乱。

我已先肠断。

遗响下清虚。

累累一串珠。

独步邪见林,高据魔王殿。

说欺凡罔圣禅,现夜叉罗刹面。

欣翻巨岳,彻底放悬。

打破牢关,突出难辨。

阿呵呵,见也麽?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似屈才伸蛇解蛰,似断还连龙蜕骨。

天河失却古槎橜,落在人间撑突兀。

若非胸中磊块洒浇出,老死画工无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