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
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
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我客游他乡,不期然已到了九月,现在站在这城头上放眼四望,顿觉景象开阔。
楚山横亘,耸出地面,汉水水势浩淼,仿佛与云天相连,转折迂回而去。
冠盖里已名不副实,不再与现在的情形相称了;章华台也只能代称旧日的台榭。
习池的风景已与当年不同了,不再有那种清幽之美,归路所见,满目尘埃。
⑴三秋:指九月,即秋天的第三个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⑵楚山:在襄阳西南,即马鞍山,一名望楚山。
⑶汉水:长江支流。襄阳城正当汉水之曲,故云“接天回”。
⑷冠盖:里名,据《襄阳耆旧传》载,冠盖里得名于汉宣帝时。因为当时襄阳的卿士、刺史等多至数十人。冠和盖都是官宦的标志。
⑸章华:台名,春秋时期楚灵王所筑。
⑹习池:汉侍中习郁曾在岘山南做养鱼池,池中载满荷花,池边长堤种竹和长椒,是襄阳名胜,后人称为习池。
首联记述诗人在秋高气爽的九月登临襄阳城楼的瞬间感受。他纵目四望,心胸豁然开朗,仿佛这壮美的山川景物扫尽了游子心头的愁云。颔联紧接着具体描绘诗人眼前的山川美景,“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楚地山川横亘,绵延不断。汉水浩荡势如接天,这确是站在城楼上所望到的襄阳山水的独特景象。那城郊的万山、千山、岘山等,在城楼上方扫视过去,错落连绵,如同横地而卧。汉水宽广浩淼萦山绕廓,曲折流向东南,仿佛连天纡回。“出”字,“回”字,都是再平常不过动词,但与“横地”,“接天”分别组合起来,就产生了奇异的传神写照效果,表现出山川的动态美。那高山流水,巍巍然、汤汤乎于天地之间,一气直下,不可撼动,不可遏止。胡应麟评这联诗说:“闳逸浑雄,少陵家法婉然。”山川的壮观永恒,使诗人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想到人生的瞬息即逝,于是颈联转入了怀古抒情:“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这里是虚写,冠盖里原在岘山南去宜城的路上,章华台遗址就更远,不管是在潜江或沙市抑或监利,诗人站在襄阳城楼上都是望不见的,所谓“非新里”“即旧台”,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色。“非新”对应“即旧”,并不觉得重复,反显出轻巧,句意流转回环,加强了慨叹的沉重。想当年那修筑章华台的楚灵王,云集冠盖里的汉代达官贵人,如今也不过只留下这古迹罢了。荣华富贵岂能久长!诗人胸中的不平之气,化为了这“身外即浮云”的一声长叹。尾联以写景作结。襄阳是个风物荟萃的地方,而诗人却独独点出“习池风景异”,习家池不仅山清水秀,亭台楼宇华丽,而且是晋人山简醉酒的地方,文章家习凿齿的故居,习凿齿为人耿直,著有《汉晋春秋》。据史书记载,“桓温辟为从事,甚器重之,累迁别驾。温觊觎非望,著《汉晋春秋》以裁正之。”诗人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缅怀前贤,而只写出习池的风景奇异,因此瞻仰游玩的人众多。但又没有直说游人众多,而是通过描写“归路”上尘雾弥漫,衬托出车水马龙的盛况。“归路满尘埃”句中的“归”字,用得甚为精当,点明了时间和空间,夕阳西下,游览了一天的人们踏上了归程。这五个字的结句,描绘出一幅清秋黄昏游人倦归图,制造了一个迷惘令人惆怅的意境。不难想象,远役中的诗人茕茕孑立楼头面对此景,情何以堪。诗人将怀古之慨隐寓景里,思归之情深蕴境中。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多士富文治,明良际盛时。
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
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
疾雷天地板,崩岳鬼神移。
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
阴何须大赏,鲍谢只平欺。
尺壁光难掩,华钟乡发迟。
人游丹杜窟,凤哕碧梧枝。
汉室方虚席,枚徙复擅词。
数承恩诏见,直赴重官位。
黄阁登清要,苍生息旧疲。
星辰侵屐鸣,桃本傍阶墀。
珂里豪家逐,铜驼乐部随。
行歌金騕裹,醉舞玉参差。
杜曲花偏满,蓬亚酒不辞。
弓开射熊馆,剑倚化龙陂。
秀彦居同寀,轩车出共驰。
侯门相杂还,寒素独吁嘻。
斋榻应容下,仙舟可待追。
亦惭才莫逮,终负志难衰。
攀附羞萝芒,傍徨向路岐。
未酬题柱与,徒抱練丝悲。
幽谷音独梁,监车力尚搜。
泥途淹騄駬,荆汪困黄鹂。
睍还求友,胜骧欲避羁。
愁吟长铗伴,间梦矮阗如。
缝掖今谁贵,乘桴任所之。
短章非善颂,聊以展吾私。
汉之广矣中有洲,洲如月兮水环流。
流聒聒兮湍与濑,草青青兮春更秋。
苦竹林,香枫树,樵子罛师几家住。
万山飞雨一川来,巴客归船傍洲去。
归人不可迟,芳杜满洲时。
无限风烟皆自悲,莫辞贫贱阻心期。
家住洲头定近远,朝泛轻桡暮当返。
不能随尔卧芳洲,自念天机一何浅。
苏州粉牋美如花,萍文霜粒古所夸。
近年专制浅蜡色,软玉莹腻无纤瑕。
盘门系缆高桥住,呼僮径访孙华铺。
琱锼红碧任成堆,春膏且问如何去。
乃知剡溪桃花黄,楮君同谱生殊乡。
买来论担不计数,直候东风花草香。
其时霡霂吹微雨,润物无声略胶土。
展开千幅向晓空,渍染都匀始轻杵,捣成一色坚且明。
幽具本岂鑽公卿,要供海内觅句客。
觅句只今谁有名,月湖老仙居胄监。
诗好工夫到平淡,寄分聊当野人芹。
莫弃谏藁恐被焚,便将演纷登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