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南绿树春饶絮。
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
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街南绿树春饶絮。
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
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闲懒地登上北楼,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昔日落花今犹在,华美的屏风却空掩,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② 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③ 闲:高大的样子。
④ 慵去:懒得离去。
⑤ 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上片写景。起首四句,是北楼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鸟瞰,才能看得那样远,看得见成行的柳树和别的花树,看得见花絮红白相间织成的灿烂“娇云”,看得见漫天飞絮。这里,“雪满游春路”是由柳树“饶絮”而生的奇想,同时又点出“晚春”二字。至于“树底人家朱户”,当是从“树头”的空隙间隐约见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艳花娇云之中的,把一种急切的寻寻觅觅的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
过片由景及情,写出了词中人不忍离的情态和心理。“晚春”两句写不忍离去的原因。“盘马”显然不是今日之事,“晚春”也不是眼前这个晚春,而“绿阴”、“青苔”的所在,必定是“街南绿树”底下的那某个“人家”。要之,这里是词中人昔游之地。对景枨触如此,必有值得永久纪念的特殊情事。于是,结拍“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点明词旨。较之“桃花依旧笑东风”之句,尤觉有花落人去之苦。词中人只于北楼闲望,原来他已经访过不曾出现的伊人了,她那里断无消息,惟“香屏空掩”而已。此词与唐朝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的意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首作品艺术表现上的差异,读者诸君也自会有一番感悟。
碧瓦朱甍紫翠深。
玻璃屏障里,锦为城。
子胥英爽海涛横。
玉堂人,于此劝春耕。
五月政当成。
岩廊将去路,肯留行。
江山雄胜为公倾。
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触烟入溪口,岸岸唯柽栎。
其中尽碧流,十里不通屐。
出林山始转,绝径缘峭壁。
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gS牙断行处,光滑猿猱迹。
忽然风景异,乃到神仙宅。
天晴茅屋头,残云蒸气白。
隔窗梳发声,久立闻吹笛。
抱琴出门来,不顾人间客。
山院不洒扫,四时自虚寂。
落叶埋长松,出地才数尺。
曾读上清经,知注长生籍。
愿示不死方,何山有琼液。
燕芹香老春深,微风*动新篁翠。
惊敲梦断,忙呼小玉,故人来未。
香缕筛帘,游丝堕几,暖薰花气。
问春随莺到,又随燕去,谁解得,东君意。
涧水流红影里。
小楼东、有人孤倚。
残桃着雨,鬓容撩乱,未堪妆洗。
冉冉年光,悠悠时事,不如沉醉。
更韦娘一曲,司空惯见,也应回睇。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
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
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
记绾玉曾教柳傅看。
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干。
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
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稠塘旧是花千树。
曾泛入、溪深误。
前度刘郎重唤渡。
漫山寂寂,年时花下,往往无寻处。
一年一度相思苦。
恨不抛人过江去。
及至来时春未暮。
兔葵燕麦,冷风斜雨,长恨稠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