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忆故人·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译文

夜阑人静,我从沉醉中醒来,独自对着微微摇动的烛光,黯然神伤。我不禁回忆昨夜在送别的酒席上,我为他唱起的《阳关三叠》。而现在,他已离我远去,让我的离愁别恨追随他直到天涯。

我深感无奈,往日欢愉已烟消云散。清晨起来,我凭栏远眺,不见他的踪迹。一阵东风吹来,我不由悲从中来,泪如潮涌。就这样痴痴凝望。不知不觉已黄昏,海棠花已谢,燕子正归巢。夕阳下,庭院更显凄清寂寞。

注释

1.忆故人:词牌名。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后为“烛影摇红”。

2.夜阑:夜深。

3.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4.阳关:即《阳关曲》。王维诗:“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赏析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醉眼看看室内,只觉得空荡荡的、静悄悄的,唯有一枝孤零零的蜡烛摇着红色的光焰。“长”字状静定空气中之麝烟,似目前:“摇”字形容微风中之烛光,亦分明可睹。后来汤显祖《牡丹亭》烛影摇红,意趣盎然引人遐想。“向夜阑”,是说临近天晓。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说:“向,犹临也。”“夜阑”,是说夜将残尽。更深夜阑之际,女主人公宿酒初醒,神思慵怠。着一“懒”字,写出了她心情之失意落拓。虽未言“忆”,而回忆之意已隐然逗出。“尊前”二句,才开始落到忆字上。这里的倒叙不是平铺直叙地回忆,而是人物抒情时将往事自然而然地带出来,这样就比客观地描述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尊前谁为唱《阳关》”,说的是饯别故人之时,她无可奈何地唱了一曲送别之歌。至此,可知她的“酒醒”乃是饯别时喝醉了的,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谁为”二字,饱含着幽怨。她虽然唱了《阳关》,但又是懊悔,又是怨恨,充满了自怨自艾的情绪,至于为何,又不点透,这样此句便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离恨天涯远”,蝉联上句,意境又进一步拓开。大凡词中写离情的,常常说“魂梦绕天涯”,此处女主人公本睡中,却直接用了“离恨”,这就避免了落套。此词不主故常,刬尽华藻,直抒胸臆,纯以情语见长。离恨远至天涯,表明她的思绪也跟踪故人而去,其情之深挚,露于言表。

  下片起句用了一个典故,暗示幽会之后,故人音讯杳然。宋玉《高唐赋序》云:“妾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暗示楚怀王遇巫山神女,成为后世文人骚客寄迹青楼的代称。“云沉雨散”,暗示词中女主人公乃是一名青楼女子。而冠以“无奈”二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似乎可以听到这名不幸的青楼女子的叹息声。

  以下几句时间跨度较大,即从夜阑酒醒,到这时的倚阑远眺,再到黄昏时的庭院。这长长的过程中,她几乎无时无刻不思量。此词意境空灵幽丽。黄庭坚云:“晋卿(王诜字)乐府,清丽幽远,工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词林纪事》卷五引)以这段评语来衡量此词,也颇为恰切。从这几句,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斜倚阑干,凝神远望的神态。她那双盈盈泪眼饱含着离情别绪,饱含着怨恨和忧思。“东风”二字,勾勒出她特定的氛围中苦盼的神情,丰神独具,颇有韵味。  

  词最后以景语作结。“海棠开后”,是说花落春残,象征女子的芳华易逝,境已惨矣:“燕子来时”,是以归燕反衬故人之未归,激发和增添女子之离思,情更凄然。此处化用晏殊《破阵子》之“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把“梨花”易为“海棠”,并压缩为一联四言偶句,以更为凝炼的词笔表现人物的伤春之感和念远之情。这两个并列的句子一写花,一写鸟,原为两景,接着“黄昏庭院”一句,便把两景融合一个统一的意境中,自然浑成,思致渺远,真可谓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

背景

按照常例,抒情词的主人公往往是词人自己,可是在唐宋中也有很多事代言体。宋词为应歌而作,而歌者多为女性。为了使演唱逼真,所以在词中不少词人往往以女性的角度去写景、状物、抒情。这首词中便是词人王诜以一个女子的角度写对故人的忆念。

诗人简介

王诜(1048-1104后),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3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昨夜报春来,的皪岭梅开雪。

携手玉人同赏,比看谁奇绝。

阑干倚遍忆多情,怕角声呜咽。

与折一枝斜戴,衬鬓云梳月。

儒之宫兮千柱眈如,峨冠绮袂兮群而趋。

食焉稻鱼兮隶焉诗书,我侈其成兮绎其初。

诲掖之孔敏兮築兴之不徐,偾於昔焕於今兮繄百年其有待。

企三贤而相攸兮遗躅未沫,匪若人之良茂兮吾将奚赖。

芹波摇日兮槐阴转午,一尘不栖兮重廊邃宇。

执经前兮仪仪而訏訏,君颜舒舒兮而究而语。

有粹其文兮有觌其古,风舞雩兮步趋绳矩。

鄙人留眼兮夫也接前人之武,人今翩鸿兮与南翔。

云气蓬瀛兮观虚皇,膏馥沾被兮淮之乡,君之惠兮乡之人不可忘。

归轩小驻莫匆匆,佳节胡宜客路中。

已缔金兰千载契,政思萸菊一樽。

磕山烟薄秋容瘦,槐衮帘疎晚照红。

此兴向君歹不浅,要看醉帽受西风。

一封清诏下金銮。

临遣讲邻欢。

谁问火云挥汗,要看易水摇寒。

何妨谈笑,平生志节,可障狂澜。

预约黄花前后,殊庭瞻对宸颜。

浓绿万枝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

地僻传闻新事少,路遥牵率故人多。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茫茫。

苍苍。

青山绕、千顷波光。

新秋露风荷吹香。

悠飏心地翛然,生清凉。

古岸摇垂杨。

时有白鹭飞来双。

隐君如在,鹤与翱翔。

老仙何处,尚有流风未忘。

琴与君兮宫商。

酒与君兮杯觞。

清欢殊未央。

西山忽斜阳。

欲去且徜徉。

更将霜鬓临沧浪。

律应黄锺寒气苦。

冰生玉水云如絮。

千里乡关空倚慕。

无尺素。

双鱼不食南鸿渡。

把酒遣愁愁已去。

风吹酒力愁还聚。

却忆兽炉追旧处。

头懒举。

炉灰剔尽痕无数。

摇轻裾,曳长袖,为楚舞,千万寿。

新词白纻声按旧。

朔风卷地来峥嵘,燕雁避霜饥不鸣。

高堂酒多华灯明。

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

御史题诗处,山深草木雄。

一番青烧雨,十里锦帆风。

婆饼林间语,山茶叶上红。

明朝入于越。

吟咏与谁同。

树动风摇,尘生云起。

太上老君,何曾姓李。

秦水别陇首。

幽咽多悲声。

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感物动我心。

缅然含归情。

昔视秋蛾飞。

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萋萋柳垂荣。

急节谢流水。

羁心摇悬旌。

挥涕且复去。

恻怆何时平。

逢人借问春归处。

遥指芜城烟树。

收尽柳梢残雨。

月闯西南户。

游丝不解留伊住。

漫惹闲愁无数。

燕子为谁来去。

似说江头路。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荡荡困决,气清泬寥。

彷佛象兴,丽于穹霄。

蹇其来下,肃然风票。

神乎安留,于焉消摇。

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研池残墨溅花妖。

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神仙那肯混尘嚣。

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非湛非摇,真源常在。

直指性海,总别无碍。

星分月现,光涵法界。

寄语诸方,莫作拟解。

全真门户,清净根源。

住行坐卧归元。

日用时时擒捉,意马心猿。

常行无憎无爱,便施恩、先复雠冤。

下手处,练冲和修补,有漏之园。

瑞气祥光深处,收神水,徐徐自没潺ё。

红锦蛇儿虽小,闲视灵鼋。

两般混成一物,现元初、性月团圆。

恁时节,礼重阳师父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