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①紫岩张先生:指抗金名将张浚,诗人朋友。
②北伐:指张浚以宰相兼都督诸路军马事的身份,召集诸将至平江府,准备北伐事。诗人也是北伐将领之一。
③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
④天声:指宋军的声威。
⑤北陬 (zōu):大地的每个角落。
⑥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
⑦蹀 (dié):踏。
⑧阏氏(yān zhī):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
⑨可汗(kè hán):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
⑩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迅速传播,很快震动了最北边的角落。用这种天风海雨之势超笔,充分衬出民心士气的雄壮和誓复故土的决心,使全诗充溢着高昂亢奋的情调。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预言战事,充满必胜信心;“长驱”、“直捣”,势如破竹;“河洛”、“燕幽”,渡黄河是恢复宋朝旧疆,向燕幽则还要恢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乃是大宋自太祖、太宗而下历代梦寐以求、念念不忘的天朝基业!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用马蹄践踏阏氏的血肉,把可汗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阏氏”、“可汗”这里指金朝侵略者。这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践踏之的痛愤,不正是《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另一种说法“。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想象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军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军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诗人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
外功外行,作福因由。
不如身内真修。
调养真铅真汞,上下交流。
山前金龙嬉戏,大海中、玉虎遨游。
便警动,这无形无影,婴姹绸缪。
走上灵台对舞,更不须启口,恣意歌讴。
烂饮刀圭醉卧,宝藏琼楼。
结成胎仙踊跃,引青鸾、稳驾神舟。
归蓬岛,有金童邀赴瀛洲。
郁郁苍髯千岁姿,肯来杯酒作儿嬉。
流芳不待龟巢叶,(唐人以荷叶为酒杯,谓之碧筒酒。
)扫白聊烦鹤踏枝。
醉里便成欹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辞。
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
雨送凉来,风将云去,晚天千顷玻璃。
婵娟依旧,出海较些迟。
玉兔秋毫可数,疏星外、乌鹊南飞。
今何夕,空浮大白,一笑共谁持。
团栾,成露坐,云鬟香雾,玉臂清辉。
任短髭争挽,问我归期。
三弄楼头长笛,愁人处、休苦高吹。
沈吟久,支颐细数,四十九年非。
周公山前倾盖时,再岁通家同骨肉。
紫岩楼畔又从容,四方上下如相逐。
另来每恨无见日,要见夙缘偿未足。
公来临邛弄鸣琴,一官季氏仍寮末。
移将远期为近期,天遣从公恐不速。
尺书日夜苦相换,何止已多如笋束。
淹留自春意徂冬,出门如物系两脚。
一朝决去水赴壑,梦魂先到鹤山侧。
下车一见开两眼,喜色分时破愁颊。
约我不来公即来,一日不见公不乐。
将閒文书猛拨置,唤好朋友细款曲。
疾邪愤世时抵掌,怅往悲今忽嚬蹙。
狂吞壮饮无空樽,长句短章几满轴。
尊贤下士公盛德,忘义忘年吾敢辱。
百年四海知已,为公悲歌起衰俗。
明朝翩翩随社燕,欲云暂留情最恶。
黄花满头约重来,闻说床头酒方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