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声声慢·秋声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赏析

以“秋声”为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欧阳修有《秋声赋》为赋之代表,而蒋捷这首《声声慢》亦堪称词中楷模了。在词中,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三句领起全词。点明这是菊花盛开、红叶掩映的深秋时节。凭窗谤听着连绵不断的秋声引起心中阵阵凄凉。“凄凉”是把词中各种声音串联起来的线索。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豆花雨”,指阴历八月豆子开花时的雨,这里点出秋雨声杂风声率先而来。风雨凄凉,长夜难眠。风声中又传来了稀疏的更点声。这更声来自城门上的更鼓楼。“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不锁”,流露了主人公怪罪的意味,因为他是不想听到的。古代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这里直写“二十五点”,意在表明主人公尤感秋夜的漫漫难捱。风不仅送来了更声,又摇响了檐底的风铃。“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揭示了主人公听到铃声引起的心理活动,他最初以为这是老友身上玉佩的声。但老友都在远方不可能来,那么这会是谁呢?突然明白原来是风铃的声音。作者这里用笔极为巧妙,看似是误听,实则借写对老友思念之情。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把笔触从深夜转向黎明。月亮沉落,号角声起。军营中人马骚动。蒋捷生活于宋末元初,进士及第不久,南宋被灭。他隐居太湖竹山,一直不肯出来作官。这声音表明,元朝统治了全国,而且军旅遍布这些声音,对于不肯和元统治者合作的词人来说,岂不是比之秋风秋雨的声音更加刺耳惊心吗?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灯光闪烁之处,又传来了邻舍在砧石上擣练之声。邻家主妇一夜未眠赶制寒衣,天明未睡。这也不能使词人宽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四千里梦”岳飞这句词和词人心境相同,皆因满腹心事起。把蛩的叫声称为“诉愁”,借把自己的愁怀转嫁给蛩鸣罢了。“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似乎是蟋蟀把愁苦又分给了横空的过雁。巧妙地又点出大雁叫声的凄凉和它带给主人公的愁意,大雁给人的愁绪往往同引起人对远人的怀念分不开。收尾以雁声,反映了词人独特的构思。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诗人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疆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92篇诗文

诗文推荐

昨夜轺车宿处,乱山深锁邮亭。

烟溪霜叶颤秋声。

不管愁人不听。

枕冷安排难稳,衾寒重叠犹轻。

凭谁说与那人人。

报道衾寒枕冷。

娉婷标格神仙样。

几日珮环离海上。

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犹未放。

霞觞满酌摇红浪。

慢引新声云际响。

玉颜长与姓相宜,寿数三回排第行。

莲开欲遍。

一夜秋声转。

残绿断红香片片。

长是西风堪怨。

莫愁家住溪边。

采莲心事年年。

谁管水流花谢,月明昨夜兰船。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

醉慢云鬟垂两耳。

多谢春工。

不是花红是玉红。

心虽相许,事未曾谐。

林下路,水边亭。

凉吹水面散馀酲。

小藤床、随意横。

暗记得、旧时经。

翠荷闹雨做秋声。

恁时节、不怕听。

水陌轻寒,社公雨足东风慢。

定巢新燕。

湿雨穿花转。

象尺熏炉,拂晓停针线。

愁蛾浅。

飞红零乱。

侧卧珠帘卷。

龟峰深处隐,岩壑静、万尘空。

任一路白云,山童休扫,却似崆峒。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旋采生枝带叶,微煎石鼎团龙。

从容。

吟啸百年翁。

行乐少扶筇。

向镜水传心,柴桑袖手,门掩清风。

如何晋人去后,好林泉、都在夕阳中。

禅外更无今古,醉归明月千松。

海东今日太平天。

喜望龙云庆会筵。

尾扇初开明黼座,画帘高卷罩祥烟。

梯航交凑端门外,玉帛森罗殿陛前。

妾献皇龄千万岁,封人何更祝遐年。

纱窗晓。

杜宇数声声悄。

真个不如归去好。

天涯人已老。

_枕欲眠还觉。

犹有青灯残照。

谩道惜花春起早。

家山千里杳。

车马南归兮惠我五阕,一唱三叹兮亦孔之惙。

盍置诸左右兮观省昭揭,岁寒之歌兮声声激烈。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

霁天空阔,云淡梦江清。

独棹孤蓬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

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

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

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丹桂飘庭际,寒蛩语砌阴。

声声调雅奏,点点簇黄金。

尽情拈出,宴乐嘉宾,佛垄虽贫未是贫。

眩鸟飞兔走,竞出没,疾如梭。

更影戏浮生,绳提幻化,*弄教唆。

吹嘘往来变态,闹纷纷、平地起风波。

止是蝇头蜗角,古今翻搅如魔。

蹉跎。

勘破惊回,尘梦冷,笑呵呵。

悟本有元初,灵明好在,无少无多。

收藏更休点污,对野云、溪水唱山歌。

月下无人独步,杖桃雨笠烟蓑。

新来衰态见,书懒读,镜休看。

笑量窄才慳,卷无警策,杯有留残。

思量减些年甲,怎奈何、须与鬓难瞒。

假使诏催上道,不如敕放还山。

数年前乞挂衣冠。

耄矣尚盘桓。

且行歌拾穗,未应天上,解胜人间。

仙家更无理会,至今传、都厕处刘安。

莫怪是翁矍铄,止缘老子痴顽。

指罘罳晓月,动凉信、又催归。

正玉涨松波,花穿画舫,无限红衣。

青丝。

傍桥浅系,问笛中、谁奏鹤南飞。

西子冰销冷处,素娥宝镜圆时。

清奇。

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

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

依稀。

数声禁漏,又东华、尘染帽檐缁。

争似西风小队,便乘鲈脍秋肥。

春前别後。

常是双眉皱。

生怕莺声催残漏。

梦破闲衾堆绣。

又还玉露金风。

秋声先到房栊。

川上不传尺素,云间犹望飞鸿。

一夏过半,久参事慢。

伶俐衲僧,一咬便断。

高阁寒轻,映万朵芳梅,乱堆香雪。

未待江南,早冠成花,先占一阳佳节。

翦彩凝酥,无处学、天然奇绝。

便寿阳妆,工夫费尽,艳姿终别。

风里弄轻盈,掩珠英明莹,待腊飘烈。

莫放芳菲歇。

剩永宵欢赏,酒酣吟折。

倒玉何妨,且听取、樽前新阕。

怕笛声长,行云散尽,谩悲风月。

夜雨三更,有人_枕,晓檐报晴。

算顽云痴雾,不难扫荡,青天白日,元自分明。

权植油幢,聊张皂纛,坐听前驺鼓角鸣。

君要诧,岂宣申南翰,成旦东征。

鸿冥。

哽噎秋声。

正万里榆关未罢兵。

幸扬州上督,为吾石友,荆州元帅,是我梅兄。

约束鲸鲵,奠安_鼠,更使嵎夷海晏清。

连宵看,怕天狼隐耀,太白沈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