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ĕ zhī píng。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wŏ yŏu jiā bīn,gŭ sè chuī shēng。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chuī shēng gŭ huáng,chéng kuāng shì jiāng。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rén zhī hào wŏ,shì wŏ zhōu há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ĕ zhī hāo。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wŏ yŏu jiā bīn,dé yīn kŏng zhāo。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shì mín bù tiāo,jūn zĭ shì zé shì xiào。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wŏ yŏu zhĭ jiŭ,jiā bīn shì yàn yĭ áo。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yōu yōu lù míng,shí yĕ zhī qín。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wŏ yŏu jiā bīn,gŭ sè gŭ qín。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gŭ sè gŭ qín,hé lè qiĕ dān。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wŏ yŏu zhĭ jiŭ,yĭ yàn lè jiā bīn zhī xīn。

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注释

⑴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⑵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⑶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⑷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

⑸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⑹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⑺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⑻视:同“示”。恌:同“佻”。

⑼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

⑽旨:甘美。

⑾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⑿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⒀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的影响。

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如果是君臣之间的宴会,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就会宽松下来。故《诗集传》云:“盖君臣之分,以严为主;朝廷之礼,以敬为主。然一于严敬,则情或不通,而无以尽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饮食聚会,而制为燕飨之礼,以通上下之情;而其乐歌,又以鹿鸣起兴。”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而以鹿鸣起兴,则一开始便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与会嘉宾以强烈的感染。

此诗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伴奏声中。《诗集传》云:“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按照当时的礼仪,整个宴会上必须奏乐。《礼记·乡饮酒义》云:“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据陈澔注,乐工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三篇终,则主人酌以献工焉。”由此可知,整个宴会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诗,而歌唱《鹿鸣》时又以笙乐相配,故诗云“鼓瑟吹笙”。乐谱虽早已失传,但从诗的语言看,此诗三章全是欢快的节奏,和悦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诗开头有“人生苦短”之叹,后段有“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悲,唯有中间所引“鹿鸣”四句显得欢乐舒畅,可见《诗经》的作者对人生的领悟还没有曹操那么深刻。也许因为这是一首宴飨之乐,不容许杂以一点哀音吧。

诗之首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献礼的人,在乡间宴会上是主人自己,说见上文所引《礼记》;在朝廷宴会上则为宰夫,《礼记·燕义》云:“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足可为证。酒宴上献礼馈赠的古风,即使到了今天,在大宾馆的宴会上仍可见到。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之二章,则由主人(主要是君王)进一步表示祝辞,其大意则如《诗集传》所云:“言嘉宾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当则效。”祝酒之际要说出这样的话的原因,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矫正偷薄的民风。如此看来,这样的宴会不徒为乐而已,它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与首章重复,唯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之主题深化。也就是说这次宴会,“非止养其体、娱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背景

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此诗是对君王“燕群臣嘉宾”之和乐盛况的描绘。

诗人简介

诗文推荐

岂但诗书对圣贤,须知屋漏与神天。

设科虽较词章

鹿鸣呦呦,在彼高罔。

宴乐喜实,吹笙鼓簧。

币帛戈戈,礼礼蹡蹡。

乐只君子,利用实王。

遐不作人,天下喜乐。

何以况之,鳶飞鱼躍。

既勤之驾,献酬交错。

利用实王,縻以好爵。

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

戎有中国兮,人类熄矣。

明王不兴兮,吾谁与归矣。

抱春秋以没世兮,甚矣吾衰矣。

冠盖盛西京,当年相府荣。

曾陪鹿鸣宴,◇识洛阳生。

共叹长沙◇,空存许劭评。

堪嗟桃李树,何日见阴成。

鸣春。

敢将愚见酬佳赠,原子深思勿语人。

思乐泮水,承流辟雍。

思皇多士,贲然来从。

雝雝济济,四方攸同。

登于天府,维王是崇。

雁塔题名,宝津F854宴,盛事簪绅常说。

文物昭融,圣代搜罗,千里争趋丹阙。

元侯劝驾,乡老献书,发轫龟前列。

山川秀,圜冠众多,无如闽越豪杰。

姓标红纸,帖报泥金,喜信归来俱捷。

骄马芦鞭醉垂,蓝绶吹雪。

芳月素娥情厚,桂花一任郎君折。

须满引,南台又是,合沙时节。

鹿鸣呦呦,在彼中林。

宴乐嘉宝,式昭德音。

德音愔愔,既乐且湛。

允矣君子,实慰我心。

钟鼓皇皇,声筦锵锵。

登降维时,利用袜王。

髦士攸宜,邦家之光。

媚于天子,事举言扬。

鹿鸣鹿鸣,惠我好音。

我有嘉宾,言献其琛。

虽则轩裳,不改山林。

我有十箴,以淑我心。

鹿鸣呦呦,命侣兴俦。

宴乐嘉宝,既献且醻。

献醻有序,休祉无疆。

展矣君子,邦家之光。

丰隆赐美味。

受嚼方呥呥。

鹿鸣吐野华。

独食有何甘。

鹿鸣相邀,聚场之苗。

我美嘉宾,令名孔昭。

我命旨酒,以歌以谣。

何以置之,大君之朝。

鹿鸣相应,聚山之荆。

我燕嘉宾,鼓簧吹笙。

我命旨酒,以逢以迎。

何以荐之,扬于王庭。

金榜揭。

都是鹿鸣仙客。

手按玉笙寒尚怯。

倚梅歌一阕。

柳拂御街明月。

莺扑上林残雪。

前岁杏花元一色。

马蹄归路滑。

鹿鸣鹿鸣,食苹与蒿。

我有嘉宾,柯山之翘。

岁逢丑矣,喜见斗杓。

我有旨酒,嘉宾是邀。

东风报暖,到头嘉气渐融怡。

巍峨凤阙,起鳌山万仞,争耸云涯。

梨园弟子,齐奏新曲,半是埙篪。

见满筵、簪绅醉饱,颂鹿鸣诗。

鹿鸣相呼,聚泽之蒲。

我乐嘉宾,喜瑟吹笙。

我命旨酒,经燕以娱。

何以赠之,玄纁粲如。

鸣鹿呦呦,载弁俅俅。

孙然来思,旨酒思柔。

之子言迈,泮涣尔游。

于彼西雍,对扬王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