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⑴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⑵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近通沂泗麻盐熟,远控江淮粳稻秋。
粗免尘泥污车脚,莫嫌菱蔓绕船头。
谋夫欲就桑田变,客意终便画舫游。
愁思锦江千万里,渔蓑空向梦中求。
〈时议者将干此泊以种菽麦。
〉
尽晴春自老,乍翠巘、出清流。
望杳杳飞旌,翩翩戍骑,初过边头。
幽花尚欹短岸,渐鸣禽、唤友绕行舟。
端有雕戈锦领,竞驰EC72褭骅骝。
凝眸。
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
玉觞正风味好,对幽香、堕蕊且消忧。
莫以纶巾羽扇,便忘绿浦沧洲。
圣俞小饮亦百杯,高叉两手无欹颓。
曼卿登楼终日饮,端坐人谓神仙来。
二贤佳语三百载,磊磊亦有梅山在。
有人招邀无不如,吞吸樽罍气如海。
夜来一醉不为淫,归路胡为不自禁。
蹴压荆棘卧霜草,接{上四下离}倒著披衣襟。
我来相问胡乃尔,笑而答之言纚纚。
礼岂为我辈设哉,君特未知其趣耳。
今日何日要如可,宇宙逼仄蜂一窠。
进不得以事业见,退老溪曲山之阿。
当时仰天月如水,恍惚采石江头逢醉李。
或时展转见邻檐,如席同舍郎家瓮边地。
以形骸观若狂疏,外形骸观方见吾。
世人总被形役心,我独了了心存初。
渊明对菊败篱下,岂有嗜酒谁知者。
少陵非爱牛炙酒,花鸟感时诗泪泻。
一闻此语心神惊,大梦忽觉暗忽明。
自今有酒但相见,从人看我兄弟醉中醒。
宿麦畦中雉_,柔桑陌上蚕生,骑火须防花月暗,玉唾长携彩笔行。
隔墙人笑声。
莫说弓刀事业,依然诗酒功名。
千载图中今古事,万石溪头长短亭。
小塘风浪平。
山王庙在山深处,鸦乌乱啼乌桕树。
神威狰狞怖杀人,朱吻长牙眉倒竖。
红绡抹头袍袖结,手挪黄蛇啖其舌。
短碑不题神姓名,芜词漫书唐岁月。
阴风飒飒吹灵旗,夜闻甲马空中嘶。
老巫开门马无迹,但见孤鸣鬼啸鸺禋啼。
山前居民种禾黍,岁岁求晴复求雨。
神灵不灵谁得知,老巫分明作神语。
往来行人多再拜,炉中无香畏神怪。
唱歌打鼓烧纸钱,苍鹅白羊朝暮赛。
还把残余抛野草,神意欢欣乌亦饱。
老巫叮咛客无虑,万水千山放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