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注释

⑴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⑵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⑶沧:通“苍”,青绿色。

⑷海:渤海

⑸何:多么

⑹澹 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⑺竦 峙(sǒng zhì):耸立。竦 ,通耸,高。

⑻萧瑟: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⑼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⑽日月:太阳和月亮

⑾若:如同.好像是.

⑿星汉:银河,天河。

⒀幸:庆幸。

⒁甚:极点。

⒂至:非常,

⒃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赏析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1]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诗人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27篇诗文

诗文推荐

一望五里排琨瑶,行人不忧沧海潮。

冲冲来往乘仙飚,蔡公作成去还朝,玉虹依旧横青霄。

考之溱洧功何辽,

日高花影重,风暖鸟声碎。

在在圆通门,门门观自在。

宝陀峰顶较些些,片月分辉照沧海。

搏风展翅拿沧海,直取龙吞也大奇。

八臂那吒拦得住,和声扑碎五须弥。

风前截断,句后全提。

高出祖师三要印,不落云门第一机。

噫!

卢陂卢陂。

相遇会心友,目击契金兰。

登天游雾莫逆,鸡黍不相干。

常记岩岩亭下,俯瞰茫茫沧海,挥尘笑谈间。

霞卷镇阳北,云隐鹤山颜。

岁华迁,人事革,忽盟寒。

芒鞋藜杖犹在,唯忆扣玄关。

但愿心圆如月,表里虚凝澄澈,密密运枢环。

一点迥无别,千里共同看。

作者相逢,你西我东。

水归沧海,月上孤峰。

放出城中老鼠,咬杀村裹大虫。

因甚如此,闽蜀同风。

笑平生幻惑,遇牢落,物华秋。

对世路羊肠,人心*尾,刚变为柔。

纷纭战酣白蚁,向槐檀、影里觅封侯。

一觉黄粱未熟,百年光景都休。

推求。

往古来今,成底事,尽何楼。

勘富贵浮云,功名画饼,身世浮沤。

分明眼底见假,便一刀、两段不随流。

跃出迷津欲浪,月明沧海归舟。

此夕薰风息舜弦。

明朝早振蓐收权。

鹊饶喜舌喧华屋,烛富祥光耀绮筵。

宣玉旨,敕炎官。

月宫催诞跨鸾仙。

福如沧海无穷极,寿比灵椿过八千。

这样师僧,面目可憎。

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

虚空阔无工夫挂剑,沧海深有伎俩挑灯。

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

入闽借问,何如个能。

咸阳宫中四尺镜,照人五臟何炯炯。

桑田沧海千馀年,百炼依然化为矿。

君从何处得此物,铸就双瞳敌秋月。

向来照心今照形,不事澜翻三寸舌。

远冲风雪肯我过,看来犹未深知我。

我方簑笠立钓矶,万事浮云都勘破。

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纷道途,暗中许负应卢胡。

试问何如林家老碧鉴,不知天津桥上复有龙钟无。

张子作斋舍,而以益为名。

吾闻之夫子,求益非速成。

譬如远游客,日夜事征行。

今年适燕蓟,明年走蛮荆。

东观尽沧海,西涉渭与泾。

归来闭户坐,八方在轩庭。

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风雨晦明淫,跛躄聋盲。

虚实在其脉,静躁在其情。

荣枯在其色,寿夭在其形。

苟能阅千人,望见知死生。

为学务日益,此言当自程。

为道贵日损,此理在既盈。

愿君书此诗,以为益斋铭。

兔自明月窟中出,鹤从群玉峰头下。

人间俗眼未尝窥,已为两家藏以诧。

玉堂词人本仙材,光芒偶落银河罅。

谪向埃尘五十春,所趣无一不潇洒。

为爱霜蹄特蛟洁,貯以雕笼绿棂亚。

有时惊踯欻若奔,丹眸眩转双珠射。

灵昌太守新归来,惜将清唳寄京舍。

玉绳低阙春露寒,常恐阴林恶声哧。

传宣忽出右银台,诏急忙驰天廏马。

却辞丹陛锁南宫,兔鹤欲携俱不暇。

是时雪后帘幕明,灯火冷落入清夜。

两翁相顾悦有思,便索粉笺挥笔写。

有客月底吟影动,猝继新章亦奇雅。

大都吟苦不无牵,遂约东家看娅姹。

醉翁良愤诋高怀,却挥醉墨几欲骂。

我闻此语初未平,随手欲和思殊寡。

玉山沧海莫放翻然归,织腰绿鬓何妨为君倒金斝。

肚肠深,用白粘贼翳睛药,定沧海舶指南针。

出智门莲化,换人鼻孔。

握大慈苕箒,扫世烟尘。

忘忌讳,绝疏亲。

敞千门万户,瞰沧海、烂银盘。

对沆瀣楼高,储胥雁过,坠露生寒。

阑干。

眺河汉外,送浮云、尽出众星乾。

丹桂霓裳缥缈,似闻杂佩珊珊。

长安底处高城,人不见,路漫漫。

叹旧日心情,如今容鬓,瘦沈愁潘。

幽欢。

纵容易得,数佳期、动是隔年看。

归去江湖一叶,浩然对影垂竿。

大人具大见,大智得大用。

一举定千差,百发而百中。

密赞中兴业,了无毫末共。

福如沧海寿如山,赫赫声名继前踵。

篆书朴,隶书俗,草圣贵在无羁束。

江南有僧名z6光,紫毫一管能颠狂。

人家好壁试挥拂,瞬目已流三五行。

摘如钩,挑如拨,斜如掌,回如斡。

又如夏禹锁淮神,波底出来手正拔。

又如朱亥锤晋鄙,袖中抬起腕欲脱。

有时软萦盈,一穗秋云曳空阔。

有时瘦巉岩,百尺枯松露槎枿。

忽然飞动更惊人,一声霹雳龙蛇活。

稽山贺老昔所传,又闻能者惟张颠。

上人致功应不下,其奈飘飘沧海边。

可中一入天子国,络素裁缣洒毫墨。

不系知之与不知,须言一字千金值。

量蟠英伟气和愉。

道沧海,得遗珠。

忠义与心俱。

见漕府、归来转输。

山呈霁色,杯添野水,春满野人庐。

郑重万金躯。

要羽翼、当年汉储。

沧海兮渺瀰,杳莫见兮津涯。

愕风涛兮项洞,问灵皇兮何之。

天苍苍兮天色,水混混相接。

何人世间心兮过险,陡平陆兮震慑。

维水流兮不盈,纵涉险兮心亨。

亦可载兮可溺,毋以弱兮意轻。

兀漏舟兮彭湃,矧维楫兮不戒。

羌左重兮右轻,曾何导兮弗败。

引余袂兮褰余裳,整余柂兮屹余墙。

舟中人兮乃心一,险可济兮患可防。

乘流兮上下,如平武兮康庄。

思古人兮莫我遌,志尊尧兮慨以慷。

吾与尔别未及旬,吾家依旧甑生尘。

闭门不出将谁亲,自持介独轻货珍。

盘餐岂有咸酸辛,苦吟辍寝昏继晨。

夜光忽怪来何频,采拾若在沧海垠。

和者弥寡唯阳春。

冻卧袁安已复苏。

闭门那患出无车。

似渠人物到今无。

可笑昆山夸片玉,须怜沧海叹遗珠。

时来应许捋君须。

百谷王,符圣治。

不扬波,效殊祉。

德沦渊。

沧海清。

应千秋,侨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