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数陪李梓州泛江,有女乐在诸舫,戏为艳曲二首赠李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shàng kè huí kōng qí,jiā rén măn jìn chuán。

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jiāng qīng gē [shàn,shān] dĭ,yĕ kuàng wŭ yī qián。

玉袖凌风并,金壶隐浪偏。yù xiù líng fēng bìng,jīn hú yĭn làng piān。

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jìng jiāng míng mèi sè,tōu yăn yàn yáng tiān。

白日移歌袖,清霄近笛床。bái rì yí gē xiù,qīng xiāo jìn dí chuáng。

翠眉萦度曲,云鬓俨分行。cuì méi yíng dù qū,yún bìn yăn fēn xíng。

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lì mă qiān shān mù,huí zhōu yī shuĭ xiāng。

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shĭ jūn zì yŏu fù,mò xué yĕ yuān yāng。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当是广德元年春作。  上客回空骑,佳人满近船。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①。玉袖凌风并②,..金壶隐浪偏③。竞将明媚色④,偷眼艳阳天⑤。  (首章从李公说到女乐,形容一时声妓之盛,所谓艳曲也。舫上佳人,有歌者,有舞者,有迎风并立者,有提壶引水者,此分写佳人景态也。又见彼此凝眸,媚眼交映于春光,此合写佳人情致也。【黄生注】首句上客,不应于本章,而应于下章结处,乃通二首为章法。凌风承野旷,引浪承江清。竞将二字,见女乐满船。)  ①谢灵运诗:“野旷沙岸静。”②梁简文帝诗:“风吹玉袖香。”何逊诗:“惊弦雪袖迟。”玉、雪皆言袖色之白耳。若以玉饰袖,岂能凌风乎?③鲍照诗:“金壶启夕沦。”隐浪偏,旧注谓浪映金壶之半偏,于上下文不合。黄生从赵本作引浪为是。④隋炀帝《江南曲》:“宿雾洗开明媚眼。”⑤鲍照诗:“当避艳阳年。”【邵注】佳人偷眼春光,以争妍媚也。王嗣奭曰:玉袖金壶,疑其有误,盖诗咏佳人,不应参入金壶,上有舞衣,不应复用玉袖。今定玉袖为玉燕,金壶为金凫。燕凌风者,学其舞也,凫隐浪者,避其歌也,亦戏词也。梁简文帝诗:“玉燕贴青骊。”《拾遗记》载师旷时有白燕来巢。明皇有金凫灯。何逊诗:“银海终无浪,金尧会不飞。”皆可证。  《复斋漫录》:古今诗人咏妇人者,多以歌舞为称。梁元帝《妓应令》诗:“歌清随涧响,舞影向池生。”刘孝绰《看妓》诗:“燕姬奏妙舞,郑女爱清歌。”北齐萧放《冬夜对妓》诗:“歌还团扇后,舞出妓行前。”弘执恭《观妓》诗:“合舞俱回雪,分歌共落尘。”陈阴铿《侯司空宅咏妓》诗,“莺啼歌扇后,花落舞衫前。”陈刘删亦云:“山边歌落日,池上舞前溪。”庾信《赵王看妓》诗:“绿珠歌扇薄,飞燕舞衫长。”江总《看妓》诗:“并歌时转黛,息舞暂分香。”隋卢思道《夜闻邻妓》诗:“怨歌声易断,妙舞态难双。”陈元操《春园听妓》诗:“红树摇歌扇,绿珠飘舞衣。”释法宣《观妓》诗:“舞袖风前举,歌声扇后骄。”王勣《味妓》诗:“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刘希夷《春日闺人》诗:“池月怜歌扇,山云爱舞衣。”以歌对舞者七,以歌扇对舞衣者亦七,虽相缘以起,然详味之,自有工拙也。杜取以为艳曲云:“江清歌扇底,野旷舞衣前。”又陈子良诗:“明月临歌扇,行云接舞衣。”李义府诗:“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储光羲诗:“竹吹留歌扇,莲香入舞衣。”  洪容斋曰:唐人好以歌扇对舞衣。  其二  白日移歌袖①,青霄近笛床②。翠眉萦度曲③,云鬓俨成行④。立马千山暮,回舟一水香。使君自有妇⑤,莫学野鸳鸯⑥。  (次章从女乐说到李公。白日承艳阳来,前后自相联络。移白日,酣歌终日也。近青霄,声彻云霄也。索回度曲,前歌将尽也。俨立成行,后歌将继也。立马,即空骑之候迎者。回舟,即女乐之满舫者。未联虽涉戏词,而却含规讽。黄生曰:李梓州耽于女乐,公故撰为艳曲,虽曰戏之,而实所以规之。曲终雅奏,其词丽以则,本诗人作赋之义。此岂《玉台》、《香奁》诸体淫而近亵者所可同日语哉。)  ①曹植《七启》:“为欢未渫,白日西倾。”②《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齐《南郊乐歌》:“紫芬霭青霄。”【顾宸注】此言响遏行云,觉青霄若与笛床相近。《释名》:“床,装也,凡所以装载者皆谓之床,如糟床、食床、鼓床、笔床,皆此义。”《树萱录》云:南朝呼笔管为床。笛床当即其类。③宋玉《好色赋》:“眉如翠羽。”《汉·元帝纪》:“帝自度曲。”瓒云:“歌终更授其次,谓之度曲。”古诗:“度曲翠眉低。”《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合,次授二八。”④沈约诗:“丽色倘未歇,聊承云鬓垂。”薛道衡诗:“佳丽成行。”⑤《罗敷行》:“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⑥古乐府歌:“湖中百种鸟,半雌半是雄。鸳鸯逐野鹤,恐畏不成双。”【卢注】鸳鸯本有定耦,若野鸳,则乱群矣。唐人《五日观妓》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此纵情徇欲,少年无赖之谈,岂可列于风雅中乎?杜公《陪李梓州泛江》咏诸舫女乐云:“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结语则云:“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姚通泉《携酒泛江》咏彩舟美人云:“笛声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结语则云:“人生欢会岂有极,无使霜露沾人衣。”观此二诗,能发乎情,止乎礼义,乐而有节,可以见公之所养矣。”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黄阁方开。

金鼎和羹正待梅。

云容皓白。

破晓玉英纷似织。

风力无端。

欲学杨花更耐寒。

相如未老。

梁苑犹能陪俊少。

莫惹闲愁。

且折江梅上小楼。

默而耀,虚而照。

借用不悭,合体无兆。

石牛卧而青山寒,木马嘶而明月晓。

有底般人,相逢恰好。

蟹螯今在左,欲拍酒船浮。

贫苦芝峰,赏元宵节。

宴乐佳宾,将何铺设。

明挑海底灯,细剪亭前月。

打拍东山瓦鼓歌,掤领先剌札,乐有余,清不彻。

趣味森严,恰似赵州,曾到未到,吃杯杯茶,洞山生姜不改辣。

哑,不是知心向谁说。

瑶姬妙格。

冰姿微带霜痕拆。

一般恼杀多情客。

风弄横枝,残月半窗白。

孤山仙种曾移得。

结根久傍王猷宅。

欲笺心事呼云翮。

为报年芳,萍梗正南北。

空山一草庐。

住来忘岁月。

孤身同梦幻,两鬓任霜雪。

纷纷蛮触争,颇若大琐屑。

予虽知其然,不欲有分别。

宣哲维公,就位肃庄。

册宝具举,丕下其光。

出于宸闱,鼓钟喤喤。

母德天下,万寿无疆。

又何须衣冕,燕处欲超然。

荣华能有几日,便凋残。

修真甚易,积行累功难。

劝君强为善,五浊三途,变为云岛神山。

金盘磊磈大如瓜,照乘骊珠未足夸。

大矣芳苞美实,烂然红脸璨朝霞。

臙脂细擘浆流液,珠琲轻挥路带华。

一冼宿酲牙颊爽,瑶池如宴母仙家。

贼布告水露罪全彰,揽得西乾沸似汤。

顶上铁枷无计脱,却来东土强摊贓。

点尽苍苔色欲空。

竹篱茅舍要诗翁。

花余歌舞欢娱外,诗在经营惨淡中。

听软语,笑衰容。

一枝斜坠翠鬟松。

浅颦轻笑谁堪醉,看取萧然林下风。

我诚既洁,我豆既岂。

神来降斯,有俨其容。

荐此嘉币,肃肃雍雍。

何以侑之,于乐鼓钟。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太微呈祥,炎德克彰。

佑我基命,格于明昌。

一纯二精,有严典祀。

于以奠之,以介繁祉。

垂要理真诠。

下缺

一冬二冬,你侬我侬。

暗中偷笑,当面脱空。

虽是寻常茶饭,谁知米裹有虫。

岂不见南泉道夜来好风,吹折门前一枝松。

天上月,三月盈兮三五缺。

湖中月,无缺无圆无生灭。

天上月,虾蟇妖精敢作孽。

湖中月,能使痴蟇踪影没,岂是蟾兔不如龙,不知龙有何秘诀。

甓社湖中看明月,湖中天上双皎洁。

湛卢令我书大字,老来百事懒且拙。

惟有作字气如虹,写罢森森清彻骨。

神龙见之应骧首,共伴寒光千古揭。

夜夜明月照我字,我字照湖两相埒。

更得湛卢著佳句,便与盂城成三绝。

试问冬满面,朔风何猎猎。

雪里梅花度暗香,骚人颇有诗相狎。

有一鸟雏,凌寒独宿。

若逢云雨,两两相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