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

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

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

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

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

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赏析

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首《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便是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这两首词不仅情味相投而且风格也很接近,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

  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的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的人更增添了无限的愁思。以上是“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这两句词的大意。从艺术技巧上说,清新脱俗极为别致。“寒眼”的意思并非“被江上冷风吹得眼睛发涩”(夏承焘语),而是萧条冷落的景物看上去使眼感受到寒意。这和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人烟寒橘柚”的“寒”字一样,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乱空阔”的“乱”字是满天落叶乱飞,在视觉上给人以“乱”的感受。刘德仁《秋夜寄友人二首》(其二)诗:“独吟黄叶乱,相去碧峰多。”吴融《忆山泉》诗:“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清风听不眠。”苏轼《浣溪沙》词:“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用“乱”字来形容落叶在诗词中是不乏例的。因为“落叶”与“乱”可以构成特定的语义组合场,因此句中虽然没有直接写落叶,但句外之意却分明写出了落叶,笔法新颖,颇具匠心。古典诗词为了使语言达到精练,往往打破常规去追求语言变态的艺术效果。鉴赏过程中如果审美者在心理上不能适应这种语言变态,那就很容易曲解作品的原意。“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里用“强呼”二字,说明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的忧愁才呼酒登楼的。从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的自然美景仿佛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的图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祖国河山的诗情画意。“舒卷”二字的另一层作用,更在于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而不是只可供机案观赏的静止的画面。“应答鱼龙悲啸”,这是瞩目长江的汹涌波涛,耳闻目睹的雄伟气势。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这段生动惊险的描写或为本句所借鉴。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这虽然出自虚拟,但却寓有一番寄托。古纬书《乐动声仪》中曾有“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风雨能惊动潜在水下的鱼龙,仁义能感动仁人志士为之奔走效命。)之说(《太平御览》卷八十一引),在这首词里可以把“鱼龙悲啸”引申为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使爱国之士不能自安,想振作起来做出一番事业的意思。所以接下去便说“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暗示作者有投笔从戎之志。如将这段文字与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一词合观,更不难看出其中隐而未露的含意。辛词在下片中写道:“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便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与南归后仍然壮志难酬这一事实,来提醒杨炎正等人放弃从军报国的想法,不如从“万卷诗书”中去学那富民之策,将来为国人做些有益的事业(汉武帝晚年封丞相为富民侯,这里只是借用其意)。从这两位词人的唱和当中,可以看出当时爱国志士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的转折。从辞面上看写的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阨之中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词转下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志士沦于下位,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词人虽然不甘心沉沦江湖去做个不关心世事的隐者,但时势所迫也只能将“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了。江上的明月与没有心机的沙鸥可以做隐者的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伴着自己了此生涯吧。

  这首词慷慨激越、愤世伤时之情溢于言表,虽不如稼轩词之博大深邃,但仍能得其神似。毛晋在跋《西樵语业》中评杨炎正词云:“不作娇艳情态”,“俊逸可喜”。可见在南宋爱国词人当中他的词是足以匹敌同时代的作者,俨然自成一家的。

诗人简介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74篇诗文

诗文推荐

海棠开后,红雨洒江濆。

春风路,窥杏非,剪葵榛。

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云外月,风前絮。

情与恨,长如许。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箫侣。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帘纤雨。

中兴四叶,休德继昭清。

王度日熙平。

气调玉烛金穰应,八表颂声腾。

中原图籍入宸廷。

列圣慰真灵。

衮龙登庙游仙阙,亿万载尊承。

漠漠雨其濛,湛湛江之永。

冻压溪桥并见花,安得杯中影。

明水未登彝,饰玉先浮鼎。

寄语清居山上翁,驿使催归近。

美报崇本,严恭展事。

受露疏坛,承风启地。

絜粢登俎,醇牺入馈。

介福远流,群生毕遂。

伣天生德,作配无符。

位刑台则,辅佐帝图。

登崇庙祐,勒号璠欤。

孙赏亿载,皇极之扶。

颢气遍寰宇,风露逼衣裘。

中秋昨夜,明月千里满西楼。

人道当年今日,海上骑鲸仙客,乘兴下瀛州。

雅志在扶世,来佐紫宸游。

庙堂上,须早计,要嘉谋。

牙床锦帐,三岁江北叹淹留。

好在蟹螯如臂,判取兵厨百斛,与客醉瑶舟。

待得蟠桃熟,相约访浮丘。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

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

能智又能悲。

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

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

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合祀丘泽,登侑祖宗。

顾諟惟粗,灵承惟恭。

有岩皇备,有庄帝容。

监于克诚,肃肃雍雍。

修理方丘,吉蠲是宜。

笾豆静嘉,登于有司。

芬芬声香,来享来盏。

郊行将终,声歌和之。

岩花开兮香满堂,秋旻杲杲兮秋风长。

采芝一曲兮何荒唐,为秦而遁兮出为子房。

天下有道兮登姚皇,共鲧斥兮夔龙骧。

山中人兮乐时康,采芝采芝兮无褰我裳。

工祝致辞,黄流协鬯。

爰登清歌,载期神享。

噫予诚心,精社是虔。

嘉予陈祀,岂盈豆笾。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

见说东厢诸少,正拥家君胜会,二八舞歌钟。

亦欲得公重,公在画堂中。

笑青蒿,真小草,倚长松。

典衣欲作汤饼,家酿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顷,贺客万钱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聋。

多士富文治,明良际盛时。

骚坛先佩印,策阵已搴旗。

西极蹄千里,南溟翼四垂。

疾雷天地板,崩岳鬼神移。

学过三都赋,神超七步诗。

阴何须大赏,鲍谢只平欺。

尺壁光难掩,华钟乡发迟。

人游丹杜窟,凤哕碧梧枝。

汉室方虚席,枚徙复擅词。

数承恩诏见,直赴重官位。

黄阁登清要,苍生息旧疲。

星辰侵屐鸣,桃本傍阶墀。

珂里豪家逐,铜驼乐部随。

行歌金騕裹,醉舞玉参差。

杜曲花偏满,蓬亚酒不辞。

弓开射熊馆,剑倚化龙陂。

秀彦居同寀,轩车出共驰。

侯门相杂还,寒素独吁嘻。

斋榻应容下,仙舟可待追。

亦惭才莫逮,终负志难衰。

攀附羞萝芒,傍徨向路岐。

未酬题柱与,徒抱練丝悲。

幽谷音独梁,监车力尚搜。

泥途淹騄駬,荆汪困黄鹂。

睍还求友,胜骧欲避羁。

愁吟长铗伴,间梦矮阗如。

缝掖今谁贵,乘桴任所之。

短章非善颂,聊以展吾私。

俱登瀛馆,俱还洛社,各自健如黄犊。

不消外监与留台,也不要、嵩山崇福。

我如原父,君如贡父,且把汉书重读。

韩公当局等闲过,又看到、温公当局。

日夕望苍崖,崭崭在天外,及来步其巅,下见河如带。

半壁云树昏,山根已滂霈。

燧瑊勋业,何敢望西平。

观当日,清大憝,震天声。

绩其凝。

追配汾阳郭,临淮李,扫妖孽,植颠仆,复疆宇,洗膻腥。

堪叹中原久矣,长淮隔、胡骑纵横。

问何时,风驱电扫,重见文明。

宾雁宵鸣。

梦初惊。

念吾君复古,修攘两尽,早晚功成。

岁云暮,冰腹壮,雪华零。

怅神京。

谁信汉家陵阙,呵护有神兵。

罄寰海,重回首,镇关情。

想见皇华咨度,望淮北、心曲摇旌。

愿变夷用夏,荆狄是惩膺。

补弊支倾。

屿花晚,山日长,蕙带麻襦食草堂。

一片水光飞入户,千竿竹影乱登墙。

园梅熟,家酝香。

新湿头巾不复篸,相看醉倒卧藜床。

新耕展祀,明灵来格。

九有骏奔,百司庇职。

献奠肃肃,登降翼翼。

祈彼岂穰,福流万国。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