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suì mù yuăn wèi kè,biān yú huán yòng bīng。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yān chén fàn xuĕ lĭng,gŭ jiăo dòng jiāng chéng。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tiān dì rì liú xuè,cháo tíng shuí qĭng yīng?

济时敢爱死?jì shí găn ài sĭ?

寂寞壮心惊!jì mò zhuàng xīn jīng!

译文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

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

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

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注释

①“岁暮”句:这年十二月作者客居梓州。

②雪岭:即西山,在成都西面,因终年积雪得名。

③江城:指梓州城(今四川三台县),梓州滨临涪江。

④请缨:将士自告奋勇请命杀敌,语本《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赏析

这首诗的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且二字均仄声,读来更抑郁寡欢,仿佛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首联“岁暮远为客”,“远”字不是对成都草堂言,而是对河南老家言。诗人流寓西蜀,一直过着寄人篱下的羁旅生活,故有“远为客”之叹。但是西蜀一隅也仍然不平静,所以接下去便说“边隅还用兵”。“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言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另外,“还”字又有又、复意,意谓中原战事未了,川中徐知道叛乱刚平,而吐蕃之侵袭又至,战乱似永无宁日。 “还”字隐含诗人对生活和时局的失望与叹息。于此可见杜甫炼字的功力,极为平常的字,出自杜手,便往往辞警意丰,耐人咀嚼。当时吐蕃的威胁日益严重,当年七月,吐蕃入寇,侵取河陇,十月攻入长安,唐代宗出奔陕州,十二月又攻陷松维保三州(均在四川境),及云山新筑二城,西川节度使高适不能抵御,全川为之震动。

  颔联“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二句承上“用兵”,具体写吐蕃侵蜀之事。“烟尘”,吐蕃兵马过处尘土蔽天,代指吐蕃军队。“鼓角动江城”写备战情形。“动”字既显出战争的紧迫,形势的严重,又写出吐蕃入侵给社会带来的动荡。这一联相当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前句是所闻,后句是亲见;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安史之乱以来时局的高度概括。在内忧外患的夹击下,人民天天都在流血,在呻吟,国家处于十分危急之中。“朝廷谁请缨”一句,是杜甫对当时那些贪禄恋位、庸懦无能的文武大臣的讽刺和责问,表现了他深深的失望和愤怒。杜甫和他们不同,他早年就怀有“致君尧舜”的宏愿,当此国家危殆、生民涂炭之际,更激发了他舍身报国的意愿。

  尾联“济时敢爱死”,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自从疏救房培,他被朝廷冷落,流寓西蜀,寄人篱下,连生活尚且经常发生危机,哪有机会和条件过问国事。“寂寞壮心惊”,在客居边隅的寂寞岁月中,壮志一天天消磨,每想及此,诗人便感到愤激,不由得拍案惊起,心如刀割。

  这首诗,前四句主要陈时事,后四句主要抒怀抱,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语无虚设,字字中包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和关注,对国家的热爱,对庸懦无能的文武大员的失望和谴责,也抒发了他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苦闷。全诗出语浑朴,感情挚厚;语言精简,音韵律工谐。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也很有特色,如借代修辞手法,颔联中的“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而且还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杜甫对国事的深深忧虑。又如“对偶”和“双关”手法,诗题“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杜甫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这首诗还运用了虚实结合描写手法,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杜甫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杜甫“敢爱死”对比;杜甫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

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广德元年(763年)年底,吐蕃攻陷蜀郡西北的松州、维州、保州,时杜甫欲下江东。拟由阆州乘船沿嘉陵江南下。此诗或作于离梓之前,或作于抵阆之后。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君王挺逸趣。

羽斾临崇基。

白云随玉趾。

青霞杂桂旗。

淹留访五药。

顾步伫三芝。

于焉仰镳驾。

岁暮以为期。

草木自成岁,禽鸟已春声。

仰观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黄以上,逮至汉唐而下,几个费经营。

巢许有真意,无责自身轻。

富与贵,贫与贱,死还生。

方壶岁晚,深感梅蕊向人倾。

造物元来无物,有物还应自造,人意几曾平。

天际识归路,野鹤忽长鸣。

退处侬甘身寂寞,进为渠值世休嘉。

劬书不似八十老,输税常为第一家。

沙盘卦敲鼓卖,村醅退店揭旗夸。

千林岁暮俱黄落,梅向其间独放花。

岁暮岂云聊。

参差忧与疾。

匪澣孰能赐。

持身固无述。

握兰空盈把。

待漏终不溢。

嚣喧满眼前。

簿领纷盈膝。

安用谈天辩。

徒劳梦赐笔。

挂冠若东都。

山林宁复出。

江南忆,罨画最风流。

白屋山腰烟内市,红兰水面雨中楼。

楼上漾帘钩。

真游六六洞中仙。

骑鹤下三天。

休道日斜岁暮,行年方是韶华乐天诗有“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之句。

相逢一笑,此心不动,须待明年。

要得安排稳当,除非四十相连。

楼迥。

人静。

雨摇灯影。

梦绕天涯。

路赊。

水边小梅开几花。

人家。

酒旗何处斜。

客路冰霜惊岁晚。

情绪懒。

长是念疏散。

小溪滨。

犹有春。

故人。

几时相见频。

秦皇御宇宙。

汉帝恢武功。

欢娱人事尽。

情性犹未充。

锐意三山上。

托意九霄中。

既表祈年观。

复立望仙宫。

宁为心好道。

直由意无穷。

曰余知止足。

是愿不须丰。

遇可淹留处。

便欲息微躬。

山嶂远重叠。

竹树近蒙笼。

开襟濯寒水。

包带临清风。

所累非物外。

为念在玄空。

朋来握石髓。

宾至驾轻鸿。

都令人径绝。

惟使云路通。

一举凌倒景。

无事适华嵩。

寄言赏心客。

岁暮尔来同。

皇德无余让。

重规袭帝勋。

垂衣化比屋。

睠顾慎为君。

翾飞悦有道。

卉木荷平分。

宸襟动时豫。

岁序属凉氛。

城霞旦晃朗。

槐雾晓氤氲。

鸾舆和八袭。

凤驾启千羣。

羽觞欢湛露。

佾舞奏承云。

禁林终宴晚。

华池物色曛。

疏树飜高叶。

寒流聚细文。

晴轩连瑞气。

同惹御香芬。

日斜迢递宇。

风起嵯峨云。

运偶参侯服。

恩洽厕朝闻。

于焉藉多幸。

岁暮仰游汾。

江南忆,懊恼十西湖。

秋月春花钱又赵,青山绿水越连吴。

往事只模糊。

人道三十九,岁暮日斜时。

儿今如许,才觉三十九年非。

昨被玉山楼取,今仗牛山挽住,役役不知疲。

自己未能信,漫仕亦何为。

亦何为,应自叹,不如归。

问归亦有何好,堂上彩成围。

上下东冈南陌,来往北邻西舍,地看儿啼。

富贵适然耳,此乐几人知。

君不见岢岚州,云连雉堞生边愁。

寒天惨淡日易落,偏令鸟雀群啁啾。

郁潾结冰高于岸,逝水暗咽翻西流。

防秋复防秋,不虞岁暮烽火稠。

黠虏交攻孤垒破,马牛去尽犬羊留。

犬蹲屋角吠山月,鬼打钟声登戍楼。

三关父老且挥涕,当代应多卫霍俦。

都护时能练士卒,还念严冬穷到骨。

胡骑又从西北来,停鞭几为苍生哀。

真游六六洞中仙。

骑鹤下三天。

休道日斜岁暮,行年方是韶华。

相逢一笑,此心不动,须待明年。

要得安排稳当,除非四十相连。

暖云芳草横塘路,送客何之官鄂渚。

江皋暑淫气如蒸,别来何之还海陵。

海陵鄂渚非吾土,每後君来先我去。

人无根蔕本悠悠,况指沧波是舟路。

君方少健我衰迟,局蹙辕间不自持。

因行寄声雁门远,岁暮敢亡林下期。

好去将无同语掾,行见春风花满县。

隐显它年不我遗,为续白莲社中十八传。

秋风吹广陌。

萧瑟入南闱。

愁人掩轩卧。

高窗时动扉。

虚馆清阴满。

神宇暧微微。

网虫垂户织。

夕鸟傍櫩飞。

缨佩空为忝。

江海事多违。

山中有桂树。

岁暮可言归。

望阳生渐布,见梅萼、暖初回。

向雪里、一枝才苞,素艳已占春台。

烟笼半含粉面,透清香、暗触满襟怀。

可惜前村望断,魏林庾岭栽培。

皑皑。

嫩蕊清光,凝笑也恁风猥。

但折取行人,途中对酒,不用尊罍。

芬芳正当岁暮,谩休夸桃李苦相催。

早报明年律应,又还依旧先开。

头一首为乙丑初度原作己丑误)三十九年我,老色上吟髭。

生辰月宿南斗,正合退之诗。

今岁两逢正月,准算恰成四十,岁暮日斜时。

腊彘剐红玉,汤饼煮银丝。

炷炉香,饮杯酒,赋篇词。

萧然世味,前身恐是出家儿。

天下谁非健者,我辈终为奇士,一醉不须辞。

莫问黄杨厄,春在老梅枝。

一日一日复一日,次第年穷岁暮来。

莫道东君无面目,梅花依旧雪中开。

见便见,绝疑猜,灯笼沿壁上天台。

西山岩壑,东湖亭馆,尽是经行旧路。

别时方见有荷花,还又见、梅花岁暮。

宋家兄弟,黄家兄弟,一一烦君传语。

相忘不寄一行书,元自有、不想忘处。

黄河凿凿冰成路,人语寒空气成雾。

此时泣血念銮舆,玉体能胜凛冽无。

苍黄天步蒙尘去,画衮飘零伤岁暮,飞书傥未伐奸谋,我服虽华何忍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