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示从孙济(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eR,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

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

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可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赏析

作品赏析

  【鹤注】诗言“权门多噂沓,且复寻诸孙”,则济所居在长安矣,当是天宝十三载作。【朱注】《唐书·宰相世系表》,公为征南十三代,济为征南十四代。今诗云“诸孙”,则公与济当隔二代,非侄行矣。恐表未可据。又《钱笺》引颜真卿《神道碑》:济为征南十四代孙,东川节度使,兼京兆尹,亦与表合。当以公诗为正。济,字应物。  平明跨驴出①,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沓②,且复寻诸孙。  (从访济叙起,潦倒中仍存气骨。陶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此诗起语本之。)  ①《楚辞》:“平明发兮苍梧。”②《前汉·息夫躬传》:交游贵戚,趋走权门。”《诗》:“噂沓背憎。”《笺》:“噂噂沓沓,相对语,背则相憎逐。”  诸孙贫无事①,宅舍如荒村②。堂前自生竹③,堂后自生萱①。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⑤。  (此见宅舍之景,而伤本支零落,赋而比也。)  ①《何氏语林》:王泰,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②隋李密诗:“荒村葵蕾深。”③刘峻诗:“修竹堂阴植。”④《诗》:“焉得蘐草,言树之背。”注:“萱草,令人忘忱。背,北堂也。”《疏》:“房堂所居之地,总谓之堂。”⑤《左传》:“其生不蕃。”  淘米少汲水①,汲多井水浑。刘葵莫放手②,放手伤葵根③。  (此见朝饔之事,讽其加意根源,比而兴也。赵次公云:族之有宗,犹水之有源,葵之有根也。水有源,勿浑之而已;葵有根,匆伤之而已;族有宗,则勿疏远之而已。)  ①《易正义》:“汲水以至井上。”②鲍照诗:“腰镰刈葵藿。”《后汉》:永平诏:“残吏放手。”③《吴越春秋》:“食其实者,不伤其枝;饮其水者,不浊其流。”古诗:“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交不成。”  阿翁懒惰久①,觉儿行步奔②。所来为宗族③,亦不为盘飨④。小人利口实⑤,薄俗难具论⑥。勿受外嫌猜⑦,同姓古所敦⑧。  (未述过访之意,勖其敦厚同姓。详玩诗词,似为济有嫌疑而发。行步奔,承上淘米汲水。利口实,起下外人猜嫌。文气在四句分截。此章起首、中间,各四句,前段六句,未段八句。)  ①《世说》:张凭对其祖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陶潜诗:“懒惰故无匹。”②《世说》:王右军曰:“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卢注】谓公欲警觉儿辈,故奔走而来。此说未合。公本跨驴而出,非步行而至者。行步,当就济言。《神仙传》:王烈行步如飞。③《坊记》:“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④《左传》:“乃馈盘飧,置壁焉。”【邵注】“盘,盛饭器。飧,水浇饭也。”⑤按:口实有二义,若承上盘飧,是口腹贪饕,当以《颐卦》“自求口实”为证。若照下外嫌,是口舌谗间,当据《尚书》“以台为口实”作证。宜从后说为确。⑥徐众《三国评》:“情义足以励薄俗。”⑦【邵注】外嫌猜,外人嫌疑而生猜忌。鲍照诗:“不受外嫌猜。”⑧《孔丛子》:“同姓为宗,合族为属。”曹植《求通亲亲表》:“骨肉之恩,爽而不离,亲亲之义,实在敦固。”此“敦”字所本。卢元昌曰:大历七年,元载党徐浩。属杜济以知驿奏优,贬杭州刺史。据此,济交必多比匪,宜此诗有权门噂沓,小人利口等语,盖公之先见也。  《随笔》云:杜诗每用“受”、“觉”二字。其用受字云:“修竹不受暑”、“勿受外嫌猜”、“莫受二毛侵”、“背面受和风”、“监河受贷粟”、“轻燕受风斜”、“能事不受相促迫”、“野航恰受两三人”、“一双白鱼不受钓”、“雄姿未受伏枥恩”。其用党字云:“已觉糟床注”、“更觉松竹幽”、“日觉死生忙”、“最觉润龙麟”、“喜觉都城动”、“更觉老随人”、“觉儿行步奔”、“尚觉王孙贵”、“含凄觉汝贤”、“诗成觉有神”、“已觉披衣惯”、“城池未觉喧”、“无人觉来往”、“直觉巫山暮”、“重觉在天边”、“深觉负平生”、“秋党追随尽”、“追随不觉晚”、“已觉良宵永”、“已觉气与嵩华敌”、“未觉千金满高价”、“梅花欲开不自觉”、“自得隋珠觉夜明”、“更觉良工心独苦”、“始觉屏障生光辉”、“吏情更觉沧州远”、“习池未觉流风尽”,用之虽多,然每字命意不同,又杂千五百篇中,读之唯见其新工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几年豢虎费提虞,一旦芟夷快决疽。

黼扆可曾轻赫怒,金瓯幸示失枝梧。

戎车喜奏肤公捷,独柳宁烦伛偻诛。

更愿清朝惩往辙,剩须汲折奸觎。

煌煌道宫,肃肃太清。

礼光尊祖,乐备充庭。

罄竭诚至,希夷降灵。

云凝翠盖,风焰红旌。

众真以从,九奏初迎。

永惟休祐,是锡和平。

羽旗云车,飘飘自天。

猗欤南箕,歆嘉升烟。

牲饩粢盛,俎簋铏笾。

维神戾止,从空泠然。

姓孔名聃,字曰瞿昙。

禅道第二,文章第三。

同门同出入,不是我同参。

周官人,家豪富。

长安通检,最为上户。

十年间、兴放心何如,无札锥去处。

叹利名,不坚固。

使我灰心,转生开悟。

行大道、一志无移,

糟糠相乐。

早共梁鸿同隐约。

著籍天门。

隔品新封感帝恩。

满堂儿女。

妇捧金杯孙屡舞。

白发卿卿。

与尔尊前作寿星。

杖藜徐步。

过小桥,逍遥游南浦。

韶华暗改,俄然又翠红疏。

东郊雨霁,何处绵蛮黄鹂语。

见云山掩映,烟溪外,斜阳暮。

晚凉趁,竹风清香度。

这闲里光阴向谁诉。

尘寰百岁能几许。

似浮沤出没,迷者难悟。

归去来,田园恐荒芜。

东篱畔,坦荡笑傲琴书。

青松影里,茅檐下,保养残躯。

一任世间物态,翻腾催今古。

争如我,懒散生涯贫与素。

兴时歌,因时眠,狂时舞。

把万事纷纷总不顾。

从他人笑真愚鲁。

伴清风皓月,幽隐蓬

遮坐银屏度水沈。

障风罗幕皱泥金。

日迟宫院静愔愔。

繁杏半窥红日薄,小怜低唱绿窗深。

试拈犀官写春心。

吾皇尽孝,宗庙务崇尊。

钜典备弥文。

巍巍东向开基主,七世袝神孙。

追思九闰整乾坤。

环宇慕洪恩。

从今密迩高宗室,千载事如存。

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湘水衡云画轴开,天将此本勘诗才。

我无健句可题品。

包宁江西曾撙斋。

鼓钟喤喤,务教载陈。

德物陈矣,烂其瑶琨。

咨尔上公,相予文孙。

勿亟勿徐,奉我重亲。

星冠鹤氅賸威仪,新纳官钱得归。

惭愧三茅老兄弟,一生木石草为衣。

伣天生德,作配无符。

位刑台则,辅佐帝图。

登崇庙祐,勒号璠欤。

孙赏亿载,皇极之扶。

穆穆令闻,溥溥有容。

泽被万宇,靡不率从。

恭陈量币,明芳其衷。

礼亦宜之,享德攸同。

静得其根,动应其门。

家传从佛祖,机用付儿孙。

凿开浑沌,派发崑崙。

借与烟光成草木,华华叶叶气温温。

满卷玲珑实碎金,展开无不称人心。

晓眉歌得白居易,貌卓{两字左均加兀}卢郎更敢寻。

从身出门,即物契神。

一机历历,三昧尘尘。

逢场且了游戏事,向道非无幻化人。

吾庐去汝到何期。

四十年间此别离。

合抱树元从旧种,几丛菊始自新移。

老无兄弟飘零日,远有公卿旷绝时。

努力不辞勤负米,欲求三径可从谁。

设官分职。

髦俊攸俟。

髦俊伊何。

贵德尚齿。

唐乂咸事。

周宁多士。

区区卫国。

犹赖君子。

汉之得人。

帝猷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