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注释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

五陵:唐颜师古在《汉书》注文中指出:”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

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译文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赏析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问”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旬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

背景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天宝二年(743),李白待诏翰林,奉诏侍从游宴,作应制诗(奉皇帝的命令而写作的诗文)多首,与好友游历山水,曾出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的局面。但在天宝二年秋,遭到朝中其他人的排挤,并在次年被贬出长安,于是产生了隐居山林的想法。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03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彼黄四娘,诗于杜陵。

先南怀芝,果何等僧。

视其与游,尚或可喜。

于帖之存,以识骥尾。

老夫少时不信老,长笑老人恃年少。

如今老矣不笑人,却被少年开口笑。

少年何苦笑老人,老人旧日颜如春。

兴来百琖山隤玉,醉後千篇笔有神。

自古圣贤皆白骨,谁道今人不见古时月。

孔子盗跖俱尘埃,杜陵老人今亦安在哉。

夸说洪都,西滕王阁,北豫章台。

对雨帘半卷,江横如旧,沟亭敧压,梯上无媒。

但有江山,更无豪杰,拔脚风尘外一杯。

题千墨,须杜陵老手,太白天才。

力能笔走风雷。

人道是闽乡老万回。

把崇天普地,层胸荡出,横今竖古,信手拈来。

使翰墨场,著伏波老,上马犹堪矍铄哉。

今耄矣,独莼鲈在梦,泉石萦怀。

督府养兵如养子,帛堆其家粟崇庾。

少不如意出怨言,恃功偃蹇骄其主。

道旁老甿哭告予,未被贼苦被军苦。

呜呼四歌兮歌始宣,悲风为我吹尘寰。

弦管之流声,景物之感情。

激徵含商,舒华发英。

固所以合融怡寺自然,而惜流转之不停。

亦犹夫见穿花之蛱蝶,赋点水之晴蜓。

思尽醉于风光,而典春衣于杜陵也。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

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

谁解学西昆。

黄侯授我以江西诗禅之宗派,瀹我以双井老仙之雪香。

砖炉春着兔毫玉,石鼎月翻鱼眼汤。

夜窗搜搅十年读,候虫鸣秋声殷墙。

乃翁诗家第一祖,不用棒喝行诸方。

掀翻杜陵自作古,夜半衣缽谁升堂。

单传横出二十六,未许歙梅洪雁行。

雅闻滕阁藏墨本,欲往从之山阻长。

牙签大册忽在眼,荒苔茅屋森珩璜无此光。

宜州戍楼山月苦,茫茫参到无何乡。

吾庐岂不好,白日苦易夕,如何芳岁阑,尚此千里役。

乾坤一虚舟,浩荡楚天碧。

江山已在眼,道路修且隔。

风雨怕不休,波浪蹴天掷。

船头困九牛,屡挽不进尺。

人生造化间,有似风中翮。

偶去还复来,胡为事形迹。

杜陵诛云师,韩子诅风伯。

我已两忘言,引觞聊自适。

酸寒杜陵老,痛饮遗身世。

云安小县曲米春,遥知美味无多子。

犹令此老气如虎,傲兀几以醉为异。

争知侯家美酒如江湖,金铛犀杓与之俱。

玉壶晓倾春水决,银槽夜滴秋雨疏。

主人文章足宾客,许致曲生来坐侧。

三杯脱帽我家风,渴如旱田占雨虹。

冷官如瓶君未见,腹惟贮水冰生面。

鸣鞭走送烦驺辔,坐对朝寒北风起。

未欲烦公大作燕,老夫自斟看深浅。

亭亭砌下黄金花,霜后颜色如矜夸。

玄英摧挫百卉尽,独自照耀山人家。

湘累晨餐不论数,千岁高丘恐无女。

君不见天宝杜陵翁,晚节尝为少年侮。

濯锦江边雨露匀,杜鹃啼血染香缯。

自缘佳处诗难貌。

可是无花开杜陵。

我行上萧滩,惨澹无与适。

肩舆问何诣,扬雄一区宅。

地虽占城隅,野澹绕修碧。

主人谁何辈。

盖代文章伯。

喜我过其庐,倒屣相应接。

似闻杜陵翁,一饭无俗客。

如何重留我,更道鸡黍窄。

谈间虽文字,往往先名节。

我语固多狂,公亦不我折。

为言古今人,耽诗信痴绝。

身名两弃置,死若堕霜叶。

公言盖有激,我亦因启发。

莫将梦中事,重对痴人说。

此语竟云何,梵志翻著袜。

雉节居杜陵,南山常在目。

今兹羡行游,因以谢岩谷。

环锡恣探胜。

棕綦方践陆。

五门岚翠横,八水秋阴覆。

云峰多隐见,林岭乍回复。

若见采芝人,余非恋微禄。

云外青山是我家。

两年城里作生涯。

杜陵赏月延秋桂,彭泽无钱对菊花。

初度日,感年华。

三杯浊酒一瓯茶。

尊前儿女休相笑,更有人穷似汝爷。

漳台最尊第一峰,分支福寿飞双虹。

寿山左蟠气葱葱,福山右峙状窿窿。

中有洞壶出尘踪,景物簇聚造化功。

不减杜陵门城东,未数漆园旧崆峒。

高人卓荦关西公,神仙识趣清瀛蓬。

疏瀹寒泉众流潨,刮筑岩石群山嵩。

涤洿剔秽辑和冲,飞甍敞栋势如穹。

福寿林塘扁其中,银钩铁画灿黑松。

以次亭榭随窠空,各各标揭题疎通。

濯缨一点尘不丛,澄澄北绕冰壶融。

新绿东开青藻芃,磨铜彻底莹渊衷。

水竹环之翠垂弓,波光暗射惊鱼虫。

西问荷花满地红,千枝万朵烂烧空。

行行半山杖履逢,小憩平章景异同。

绝巅奇观趋阴朦,四方八达辉明珑。

俯瞰闤闠罔利翁,徒登垄断夸嵷嵷。

主人绿鬓碧方瞳,寿山嵳峩福海洪。

济川才具如飞{舟同},须游凤池职乃充。

能苏民瘼如香藭,须从禁苑驰华骢。

况屡乘麾天眷隆,阳春脚布随处丰。

自当九二任发蒙,均陶生民天降侗。

未应山人邀渤仝,登高临清玩曨曈。

西邻隐雾有约鼨,欲化龙虎九霄翀。

卵翼之恩始而终,端赖余福锡厥躬,庶几攀附于飞雄。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

漠漠孤云未成雨。

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

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

莫怕功名欠人做。

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

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阶兰岩桂正欣荣。

家比杜陵犹有、彩衣轻。

应诏须三载,传家有一经。

齐禽刷羽昌蜚鸣。

莫效老夫头白、好归耕。

西都富轩冕。

南宫溢才彦。

高阙连朱雉。

方渠渐游殿。

广川肆涪济。

长岑绕崤汧。

曲梁济危渚。

平皋骋悠眄。

清渊皎澄彻。

曾山郁葱蒨。

阳泉濯春藻。

阴丘聚寒霰。

西华不可留。

东光促奔箭。

望都游子怀。

临戎征马倦。

既豫平台集。

复齿南皮宴。

一窥长安城。

羞言杜陵掾。

我生辰逢乱离,四方蹙蹙何所之。

欲登山兮有虎豹,欲入海兮有蛟螭。

归来归来磨兜坚,毋与蛟斗兮毋充虎饥。

呜呼七歌兮歌曲罢,猿啼清书虫呜夜。

决明明目,功见本草。

食其花叶,亦去热恼。

有能益人,矧可以饱。

二嗅不食,笑杜陵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