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 一作:七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⑶古调:古时的曲调。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春寒沍连冬,春雪深数尺。
千门拥琼瑰,跬步燕越隔。
朝来有情意,淡日透云隙。
殷勤贵公子,访我跨龙脊。
登堂笑不休,为言督诗责。
君尝许我诗,挽仰岁三易。
至今犹未偿,无乃言遂食。
我老苦健忘,百不记六七。
公子诚有意,何吝话畴昔。
昔也君过我,我方事琴历。
尝为阳春弄,次第长短侧。
君乎钟子期,此举不轻掷。
闻之思茫然,彷佛见擘趯。
我有朱丝弦,尘埃久侵蚀。
试烦一再鼓,助我毛颖力。
公子不我拒,抱琴枕双膝。
须臾扣商弦,当春变秋律。
凉风着草木,离离尽成实。
我贫人不知,陋巷家四壁。
何幸空乏中,登此黍与稷。
但恐时令乖,疮痍至生疾。
公子其反是,叩角夹钟激。
不然总四弦,命宫以调适。
坐令景风与庆云,为福为祥遍方国。
世传秀句我既不能如唐王维,民依慈母亦复不能如汉杜诗。
一官强颜窍温饱。
粗免庚癸形瘦辞。
分从村歌趁社鼓,厌见翻云覆手雨。
橐中仅办买山钱,径当拂衣践此语。
三子表表吾眼中,趣操肯复衰朽同。
辞坛崭然推大手,官业行矣收隽功。
老夫老矣暇他恤,灌园之隙要治疾。
折腰曳裾今痛寂,端知缩鳖取卒律。
谁能违性誉所天,挽眉屏息前乞怜。
回思一挽间千托,带索弹琴有馀乐。
生涯何事多羁束,赖此登临畅心目。
郭南郭北无数山,万井逶迤流水间。
弹琴对酒不知暮,岸帻题诗身自闲。
风声肃肃雁飞绝,云色茫茫欲成雪。
遥思海客天外归,坐想征人两头别。
世情多以风尘隔,泣尽无因画筹策。
谁知白首窗下人,不接朱门坐中客。
贱亦不足叹,贵亦不足陈。
长卿未遇杨朱泣,蔡泽无媒原宪贫。
如今万乘方用武,国命天威借貔虎。
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
君不见汉家边将在边庭,白羽三千出井陉。
当风看猎拥珠翠,岂在终年穷一经。
东郊欲寻春,未见莺花迹。
春风在流水,凫雁先拍拍。
孤帆信溶漾,弄此半篙碧。
舣舟桓山下,长啸理轻策。
弹琴石室中,幽响清磔磔。
吊彼泉下人,野火失枯腊。
悟此人间世,何者为真宅。
暮回百步洪,散坐洪上石。
愧我非王襄,子渊肯见客。
临流吹洞箫,水月照连璧。
(谓王氏兄弟也。
)此欢真不朽,回首岁月隔。
想像斜川游,作诗寄彭泽。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过终南日,令道士赵宗有弹琴溪堂。
?
危台枕城堞,今昔几人游。
绕城碧水一带,茂苑与长渊。
寂寂弹琴风外,苒苒采香径畔,横截古溪头。
极目暮云合,宋玉正悲秋。
岘山碑,帝子阁,庾公楼。
当时风物,如今烟水只供愁。
处处山明水秀,岁岁春花秋月,何必美南州。
故国未归去,萍梗叹漂流。
髧如丫角垂两耳,口诵黄庭调绿绮。
诸公拂榻乃肯留,疑是前时徐孺子。
我琴挂壁久不弹,浙声分作蜀声看。
但得古人指下趣,转觉良工心事难。
欣然过我同一笑,旧曲重闻如再少,咸韶本自凤凰鸣,筝笛任夸蚯蚓窍。
孺子孺子年更痴,十三在胜陶家儿。
阿端不识六与七,随分牵衣觅梨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