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①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②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③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④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⑤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⑥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燕燕,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为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故难以明言。

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诗人简介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1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

木偃蹇兮枝相谬,皇胡为兮于此留。

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

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

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叙兮何言。

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春索寞。

楼上晚来风恶。

午醉初醒罗袖薄。

护寒添翠幕。

愁里花时过却。

闲处泪珠偷落。

憔悴只羞人问著。

镜中还自觉。

春欲去。

无计得留春住。

纵著天涯浑柳絮。

春归还有路。

恨煞多情杜宇。

愁煞无情风雨。

春自悠悠人自苦。

莺花谁是主。

穹旻锡祐,盛德日章明。

见地平天成。

垂衣恭己干戈偃,亿载祐黎甿。

羽旄饰驾当春候,款谒届殊庭。

精衷昭感膺多福,夷夏保咸宁。

圣君御宇,祗翼奉三灵。

已偃革休兵。

区中海外鸿禧浃,恭馆励虔诚。

九斿七萃著声明。

徯后徇舆情。

丕图宝绪承繁祉,率土仰隆平。

琳馆清晨蔼瑞氛,玉旒朝罢奏韶钧。

绿槐夹路飞黄盖,翠辇鸣鞘向紫宸。

金阙日高犹泫露,彩旗风细不惊尘。

自◇白首追时彦,行近储胥忝侍臣。

纱窗晓。

杜宇数声声悄。

真个不如归去好。

天涯人已老。

_枕欲眠还觉。

犹有青灯残照。

谩道惜花春起早。

家山千里杳。

停画_。

天外水澄烟碧。

莫看遨头人似织。

今年都老色。

最苦今朝离夕。

未卜今年归日。

生怕晚风消酒力。

愁城难借一。

龙虎诸山会,车书万国同。

星躔环斗极,王气绕江东。

地涌神宫出,桥分御水通。

丹炉晨隐雾,石马夜嘶风。

日月无私照。

乾坤仰圣功。

十年瞻望地,云树郁葱葱。

花影半。

晴色乍开云卷。

择胜寻春愁日短。

雨余山路晚。

涧底桃深红满。

人意不禁闲远。

胡蝶绕枝啼鸟怨。

东风吹酒面。

居然三伏景,宛若九秋凉。

苍翠瞻神力,熉黄烛夜光。

龙眠安旧隐,萤冷近书堂,不为看黄薜,吹来稻欲香。

遮素月,云外金蛇明灭。

翻树啼鸦声未彻。

雨声惊落叶。

宝蜡成行嫌热。

玉腕藕花谁雪。

流水高山弦断绝。

怒蛙声自咽。

宝殿金门玉锁。

要看搜寻云朵。

无影钥匙儿,便把转关剔过。

剔过。

剔过。

自是无升无堕。

春台路古,想店月潭云,鸡鸣关候。

巾车尔久。

记湘累降日,留词劝酒。

不是行边,待与持杯论斗。

算吾寿。

已待得河清,万古晴昼。

京国事转手。

漫宫粉堆黄,髻妆啼旧。

瑶池在否。

自刘郎去后,宴期重负。

解事天公,道是全无又有。

浯溪友。

笑浯溪、至今聱叟。

梅乍吐。

趁寿席、香风度。

人与此花俱独步。

风流天付与。

好在青云歧路。

愿共作、和羹侣。

归访赤松辞万户。

莺花犹是主。

欲知公这忠,须诵三谏诗。

欲知公之惠,须读万安碑。

朝廷得公重,天下失公悲。

骑鲸今几年,悠悠人见思。

今人愧前修,风流不可追。

立朝无刚容,突梯仍脂韦。

字民乏廉声,敲扑急蚕丝。

不知富贵有磨灭,芳名姱节无穷时。

游子晚出公之乡,儿时敛袵公清规。

吁嗟九原不可作,每於清夜梦见之。

所以今日拜公像,浩歌出门双泪垂。

春尚浅。

江上柳梢风软。

销尽玉梅春不管。

冷香和梦远。

脉脉绿窗新怨。

花胜无心重翦。

帘押护香闲不卷。

卷帘芳事遍。

要栈在户,金奉在庭。

笾豆有践,黍稷非声。

平尽蠲洁,诚通杳冥。

言旋风驷,祚我修龄。

人已老。

春亦不留些少。

花尽叶长蚕又抱。

子规啼未了。

往事不论多少。

且向尊前一笑。

白发满头愁已到。

路长波渺渺。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

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

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

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

拥烟花、粉黛缭绕。

开洞府、桃源路窈。

戟外东风吹岸柳。

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

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

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

早隐隐、半空星斗。

看取收灯后。

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

玉洞玄玄,金炉灿灿,清中金玉希奇。

金龙玉虎,玉走与金飞。

撞透金门玉户,见金莲、玉蕊争辉。

金玉好,天风摇曳,玉叶与金枝。

**金与玉,金婴玉姹,玉步金闱。

显金光玉艳,玉貌金衣。

此个灵金灵玉,结金丹、玉性无亏。

真金玉,钰成玄宝,出自本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