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咏怀

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怀环佩,婉娈有芬芳。

猗靡情欢爱,千载不相忘。

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

感激生忧思,萱草树兰房。

膏沐为谁施,其雨怨朝阳。

如何金石交,一旦更离伤!

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叙述刘向《列仙传》中的一个神话故事:“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水边),逢郑交甫。”交甫见而悦之,下请其,二女解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揣之,“趋去数十步,视,空怀无;顾二女,忽然不见。”这里借用此故事来发端起兴:叙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自由逍遥地顺风飘舞,郑交甫遇到了她们便一见钟情,请她们解环相赠以为信物,二女答应了他的请求。交甫把环?藏在怀里。那两位神女都年青美貌(婉娈),浑身飘散着香气。以下八句则与《列仙传》记载不合,乃是诗人借题发挥想象,写双方别后的缠绵相思,赞扬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猗靡”,婉曲缠绵之意。“倾城”和“迷下蔡”,皆形容女子的绝世美貌。《汉书. 外戚传》载李延年歌曰:“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地名)。”这四句写郑交甫别后对二妃情致缠绵,衷心相爱,永世不忘;二妃那倾城倾国的美好容貌,已深深地印在交甫心中。“感激”四句则写二妃对交甫因相思而产生的离愁别恨。“萱草”即谖草,据说见之可以忘记忧伤,故又名忘忧草。“兰房”,犹言香闺,即妇女居室。“膏沐”,古代妇女用的发油。这四句是从《诗.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北堂阶下)”,“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几句蜕化而来,描写的是二妃因感动于交甫的衷心爱慕而产生思念忧伤,不能自己,欲得萱草栽种到兰房,随时凭窗望见,借以忘忧。“女为悦己者容”,可现在对郑交甫徒有相思而不得见,因而头发散乱也懒施脂粉,倦于梳理;心中切盼交甫到来,可他偏偏不再来临,就像亟盼下雨而天空却偏偏出现太阳一样,使人怨恨不尽。诗人在这个神话爱情故事的锺事增华的描述中,自然寄寓了无限深长的感慨,所以结尾二句突转发问:怎么当初像金石一般坚固的情谊,会在旦夕之间,便离异断绝而令人悲伤呢?阮籍发言玄远,文多隐避。这首诗的主旨亦复如此,以至千古之下,众说纷纭,或言是讽剌爱情不专(如沈约),或言是比喻君臣遭际(如何焯)。而元人刘履解说最详:“初,司马昭以魏氏托任之重,亦自谓能尽忠于国;至是专权僭窃,欲行篡逆,故嗣宗婉其词以讽之。言交甫能念二妃解?于一遇之顷,犹且情爱猗靡,久而不忘。佳人以容好结欢,犹能感激思望,专心靡他,甚而至于忧且怨。如何股肱大臣视同腹心者,一旦更变而有乖背之伤也。君臣朋友皆以义合,故借金石之交为喻。”(《选诗补注》)此说认为“金石交”是比喻曹魏皇帝和世为曹魏重臣的司马氏,大致是正确的。所以,这首诗应该说是讽剌司马氏之作。全诗通篇皆用比兴寄托和反衬对比手法,诗意曲折隐微。本为讽剌现实君臣关系,却借用遥远的神话爱情故事,而又加以想像渲染,这已够“玄远”了;而结尾二句本是读者寻绎其寄托的关键,但诗人又只通过用典发问微露端倪,并不明言;且诗中多用典故,使意旨愈益隐微迷离。此即所谓“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诗品》)。以男女情爱喻君臣离合,屈原《离骚》、曹植《七哀》等诗早已有之,但那是正比,而本诗却是反喻。前十二句全是为反衬结尾二句的,以形成强烈的反差。至于其所以如比隐微曲折,自然是由于时代和处境使然。(熊笃) ----引自"国学网站"[url=http://www.guoxue.com]http://www.guoxue.com[/url]

诗人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16篇诗文

诗文推荐

北临玄菟郡。

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

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

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

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

平生何谓平。

横流遘屯慝。

上墋结重氛。

哭市闻妖兽。

颓山起怪云。

绿林多散卒。

清波有败军。

智士今安用。

思臣且未闻。

惜无万金产。

东求沧海君。

岁阴生计两蹉跎,相顾悠悠醉且歌。

厨冷难留乌止屋,门闲可与雀张罗。

[诗云:赡乌爰止,于谁之屋?

言乌多止富家之屋也。

]病添庄舄吟声苦,贫欠韩康药债多。

日望挥金贺新命,俸钱依旧又如何?

[来篇云:若有金挥胜二疏。

时梦得罢宾客,除秘监,禄俸略同,故云。

]

文山晚有吟啸集,尽出拘囚及绝粒。

嗟公此卷与之同,天挺人豪肺肠一。

婺源兵败誓九死,延喘从客仍把笔。

八十二章追咏怀,书势官奴句晞发。

平生遒义贯多艺,诗示鬼神想当日。

(卷中有裁诗示鬼神之句)光芒寒胆声动心,传使百世懦夫立。

愦愦天公晓。

精神殊乏少。

一郡催曙鸡。

数处惊眠鸟。

其觉乃于于。

其忧惟悄悄。

张仪称行薄。

管仲称器小。

天下有情人。

居然性灵夭。

横石三五片。

长松一两株。

对君俗人眼。

真兴理当无。

野老披荷叶。

家童扫栗跗。

竹林千户封。

甘橘万头奴。

君见愚公谷。

真言此谷愚。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在死犹可忍。

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

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

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

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

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

辽阳桑欲干。

秋云粉絮结。

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

无用鏖皋兰。

怀抱独惛惛。

平生何所论。

由来千种意。

并是桃花源。

榖皮两书帙。

壸卢一酒樽。

自知费天下。

也复何足言。

无闷无不闷。

有待何可待。

昏昏如坐雾。

漫漫疑行海。

千年水未清。

一代人先改。

昔日东陵侯。

唯见瓜园在。

位逾三品日,年过六旬时。

[太子少傅官三品。

予今年六十五。

]不道官班下,其如筋力衰。

犹怜好风景,转重旧亲知。

少壮难重得,欢娱且强为。

兴来池上酌,醉出袖中诗。

静话开襟久,闲吟放盏迟。

落花无限雪,残鬓几多丝。

莫说伤心事,春翁易酒悲。

蟾南箕,阴魄沦东溟。

乘风避其灾,首旦集鲁城。

神飙鼓洪涛,雷电正纵横。

大鱼裂地底,昆仑势如倾。

西山有精卫,举翼方远征。

志意岂不伟,惜哉焉所成。

倐忽市朝变。

苍茫人事非。

避谗应采葛。

忘情遂食薇。

怀愁正摇落。

中心怆有违。

独怜生意尽。

空惊槐树衰。

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

都护楼兰返。

将军疎勒归。

马有风尘气。

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

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

今年不解围。

六国始咆哮。

纵横未定交。

欲竞连城玉。

翻征缩酒茅。

折骸犹换子。

登爨已悬巢。

壮冰初开地。

盲风正折胶。

轻云飘马足。

明月动弓弰。

楚师正围巩。

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载内。

无复有申包。

步兵未饮酒。

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

昏昏有俗心。

涸鲋常思水。

惊飞每失林。

风云能变色。

松竹且悲吟。

由来不得意。

何必往长岑。

赭衣居傅岩。

垂纶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

飞幰欲扪天。

谁知志不就。

空有直如弦。

洛阳苏季子。

连衡遂不连。

既无六国印。

飜思二顷田。

被甲阳云台。

重云久未开。

鸡鸣楚地尽。

鹤唳秦军来。

罗梁犹下礌。

杨排久飞灰。

出门车轴折。

吾王不复回。

海岸望青琐,云长天漫漫。

十年不一展,知有关山难。

适逢阮始平,立马问长安。

取公咏怀诗,示我江海澜。

暂若窥武库,森然矛戟寒。

眼明遗头风,心悦忘朝餐。

大驾今返正,熊罴扈鸣銮。

公游凤凰沼,献可在笔端。

系越有长缨,封关只一丸。

冏然翔寥廓,仰望惭羽翰。

嘉会不我与,相思岁云殚。

唯当袖佳句,持比青琅玕.

白发故人少,相逢意弥远。

往事共销沉,前期各衰晚。

昨来遇弥苦,已复云离巘.秋草古胶庠,寒沙废宫苑。

知心岂忘鲍,咏怀难和阮。

壮志日萧条,那能竞朝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