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译文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注释

客,旅居他乡。历,经过。厌,厌恶。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腥羶,则臭味弗投。草食曰羶,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对,对头,敌手。

岂,难道。无,没有。青精饭,《陶隐居登真隐诀》:“太极真人青精乾食(饣迅)饭法。采用南烛草带有露水的叶及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碧色,高格曝乾,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久服可延寿益颜。”饣迅(xùn音迅),鸟饭。

苦,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孔安国传》:“美士曰彦。”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汉东方朔《与友人书》:“不可使尘网名韁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精华,共轻擧耳。”

赏析

作品赏析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东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时所作。前八★浦评: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不知其自叙处多用“------------------------------------------【朱注】年谱:天宝三载,公在东都。太白以力士之潜,亦放还游东都。此赠诗当在其时,故有“脱身”“金闺”之句。  二年客东都①,所历厌机巧②。野人对腥膻③,蔬食常不饱④。岂无青精饭⑤,使我颜色好⑥。苦乏大药资⑦,山林迹如扫⑧。  (上段自叙,厌都市而羡山林也。机巧,则习俗难居。腥膻,则臭味弗投。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弓阵之无术矣。)  ①《唐书》:东都,隋置,武德四年废。贞观二年号洛阳宫,显庆二年诏改东都。②《庄子》:“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③潘岳《秋兴赋序》:“仆,野人也。”野人,公自谓。《抱朴子》:“为道者必入山林,欲远腥膻而即清净也。”《周礼注》:犬腥羊膻。【张綖注】“草食曰膻,牛羊之属。水族曰腥,鱼鳖之属。”④《魏志》:毛玠布衣蔬食。⑤《三洞珠囊》:王褒,字子登,汉王陵七世孙,服青精■饭,趋步峻峰如飞鸟。陶隐居《登真隐决》。“太极真人青精干石■饭法,用南烛草木叶,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之,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搜纠浥浥,日可服二升,勿服血食,填胃补髓,消灭三虫。”■音信,亦作■。⑥《参同契》:“薰蒸人五内,颜色悦泽好。”⑦《梁书》:陶弘景既得神符秘诀,而苦无药物,帝赐黄金、硃砂、雄黄等物。《丹书》:抱阳山人《大药证》曰:夫大药者,须炼砂中汞,能取铅里金。黄芽为根蒂,水火炼功深。⑧《抱朴子》:作神药必入名山。郭璞诗;“隐士托山林。”《高士传》:“先几扫迹。”王僧孺诗:“沙岸净如扫。”  李侯金闺彦①,脱身事幽讨②。亦有梁宋游③,方期拾瑶草④。  (下段赠李,欲迭偕隐初志也。梁、宋之游,近于东都,大药无资,故思瑶草耳。卢注:天宝三载,诏李白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潜,帝赐金放还。白托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白从高天师授籙,是事幽讨也。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良岑,梁、宋之游,必访此君。杜集有《昔游》诗可证。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谢朓诗:“既通金闺籍。”《别赋》:“金闺之诸彦。”注:“金闺,金马门也。”【钱笺】东方朔、公孙弘待诏金马门。白供奉翰林,故云。②《史记·高帝纪》:“脱身独去。”幽讨,谓寻讨幽隐。③【钱笺】《唐书·李白传》:白与高适同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既怀古。杜公在梁宋,亦与白同游,有《遣怀》、《昔游》二诗可证。颜延之诗:“涂出梁宋郊。”【赵注】梁谓汴州,宋谓宋州。《杜臆》:东都在今河南府,梁宋在今开封府。④《山海经》: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化为瑶草,仙家用以合丹药服饵。江淹《登庐山》诗:“瑶草正翕赩”。李善注云:“玉芝也。”  顾宸曰:公与白相从赋诗,始于天宝三四载间,前此未间相善也。白生于武后圣历二年,公生于睿宗先天元年,白长公十三岁。公于开元十九年游剡溪,而白与吴筠同隐剡溪,则在天宝三年,相去十三载,断未相值也。后公下第游齐、赵,在开元二十三年。考白谱,时又不在齐、赵。及白因贺知章荐,召入金銮,则在天宝三载正月,时公在东都葬范阳太君,未尝晤白于长安也。是载八月,白被放,客游梁、宋,始见公于东都,遂相从如兄弟耳。观公后《寄白二十韵》有云:“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是知乞归后始遇也。黄蔡诸注俱谬。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背景

这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杜甫在东都(洛阳),李白以高力士之谮(诬陷),亦放还,游东都,此赠诗,当在其时,故有脱身金闺之句。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281篇诗文

诗文推荐

女姑听。

女姑听。

学取麻姑至净清。

依他妙善行。

莫惺惺。

莫惺惺。

外做憨痴内自灵。

功成赴玉京。

有弓莫朝射,有剑莫夜舞。

舞剑空惊半夜鸡,射弓须射南山虎。

当年意气双白虹,三尺宝剑两石弓。

平沙软草马蹄疾,仰面射落南飞鸿。

归来面皱头雪白,鱼皮包剑弓挂壁。

逢君一笑杯酒空,怜我衰颜手无力。

手无力,眼有眵,作歌赠君君莫疑。

英雄老去众所薄,何独区区杨去非。

先生年五十,更名曰去非。

全家一意道心坚。

皆因宿世缘。

精严精谨愈精专。

真诚实可怜。

听教化,悟微言。

尘劳渐渐捐。

内调神息两绵绵。

功成自证仙。

宇宙一杯酒,暝色倚重湖。

青山杳杳何处,烟水泻愁予。

别岸风涛喷薄,半夜鱼龙悲啸,能撼我诗无。

李白醉不醒,唤起问何如。

是耶非,天莽苍,雪模糊。

苍颜白发如此,空复笑今吾。

寄语鹭朋鸥侣,好在风飧水宿,底处不烟芜。

吾亦从此逝,从我者谁欤。

天然宅院。

赛了千千并万万。

说与贤知。

表德元来是胜之。

今来十四。

海里猴儿奴子是。

要赌休痴。

六只骰儿六点儿。

新梢凝翠,落照余红。

乱鸦噪罢,叶叶清风。

扶风宜甫,听余教旨。

你从前、入道未是。

终有洪禧,旧交朋、陆山后至。

一一须、听他玄理。

山头休去,此中居止。

兼乞觅、庵粮便利。

直待盈盈,恁时节、同将师礼。

住十洲、大家欢喜。

白头翁。

白头翁。

江海为田鱼作粮。

相逢只可唤刘四,不受人呼刘四郎。

赠予鞋履。

我赐贤家玄妙理。

休别猜疑。

早离尘缘得所宜。

论其元首。

清净精光牢固守。

性不沉流。

决继海蟾的祖刘。

鹤舞青青雪里松。

冰开龟在藻,绿蒙茸。

一成不记蕊珠宫。

蟠桃熟,应待几东风。

玉酒紫金钟。

非烟罗幕暖,宝熏秾。

赠君春色腊寒中。

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山邦务寡。

陕辅任隆。

才否虽异。

劳逸不同。

幽岩何月。

丹桂为丛。

结枝以赠。

寄之飞鸿。

不合生来爱苦吟,书淫传达室癖到于今。

江湖未遇医治手,烦向诗脾谩一鍼。

圭烂饮。

后玄机宜再审。

上田田。

了真功得自然。

中莲绽。

是为仙无失陷。

了心休。

继海蟾的祖刘。

待人间觅个,无情心绪,着多情换。

益无所益,为无所为。

迥超玄化,杳绝机宜。

桃红李白自芬披,问著东风总不知。

赫蹄之纸,幅不盈咫。

字杂众体,诗具二美。

不轶不毁,相维天只。

意质功伟,有志视此。

双绾玉钗垂,相逢暗敛眉。

红潮初上脸,未语两心知。

罗袜凌波拂暗尘,露桃烟柳不胜春。

珊瑚枝下重相见,曾是鸳鸯梦里人。

休羡罗帏与绛绡。

红炉跳出碧尘销。

玄中玄妙有缘消。

颠倒阴阳真了了,不分白昼与清宵。

一轮性月上丹霄。

尘是文信,界是沙弥。

积尘成世界,析界作微尘。

界喻人天果,尘为有漏因。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

因果皆如幻,堂堂出世人。

知县女,个真真。

年将二六乐天真。

敢求乞,任求真。

天赋性,慕修真。

将来功满内全真。

跨祥云,礼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