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拼音

山中留客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

⑴山行:一作“山中”。

⑵春晖:春光。

⑶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⑷纵使:纵然,即使。

⑸云:指雾气、烟霭。

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诗人简介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7篇诗文

诗文推荐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

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岩花开兮香满堂,秋旻杲杲兮秋风长。

采芝一曲兮何荒唐,为秦而遁兮出为子房。

天下有道兮登姚皇,共鲧斥兮夔龙骧。

山中人兮乐时康,采芝采芝兮无褰我裳。

飞来峰下,打失护身符子,南明山中。

骂詈三平祖师。

阐提薄福,俗眼难窥。

夫是这谓不庵老古锥。

灵应堂中一羽衣,衡山来此住多时,因来佛榻终朝卧,醉后敲门半夜归。

留客屡尝教买酒,向人长自说吟诗。

开轩略种闲花木,此外悬知少是非。

山樵夏斩樗栎枝,受昼日炙兼风吹。

天寒岁晚见功用,春透肝鬲连腰肢。

一室暖香胜桦烛,破衲纫缝针线续。

床头翁子新篘成,翁媪分虀小筵席。

山家此乐无厌时,何须玉笋扶金卮。

我亦平生知此味,今年此味奇更奇。

山中低厂编错薪,不知山外飞氛尘。

一尘一窝榾柮老稚均,此时痛快出苦辛。

忆曾款竹憩神舆,赓赋传抄倦小胥。

偶复缘云寻胜践,忽惊响屐慰逃虚。

卜邻拟营环堵,饱饭何当共趁墟。

浮世升深何足计,得如一室静翻书。

问前身应在,香醉山中,今存风烈。

佳夕招延,清论度飞屑。

玉斝盈盈,金英点点,标格侬家别。

好个凉天,更无滴雨,只欠些月。

菊客兰兄,纷纷侪辈,纵尔芬芳,输我高洁。

鼻观先知,羞取俗颜悦。

解后成欢,从容挹爽,何羡广寒折。

我有高吟,为君纪此,一段奇绝。

留客看花赋诗坐。

雪峰禅,无星子,只见升堂打鼓。

赚得大众上来,近日山中有虎。

长至令晨,颠言倒语。

繁花满树似留客,应为主人休浣归。

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山中好,最好是春时。

红白野花千种样,间关幽鸟百般啼。

空翠湿人衣。

茶自采,笋蕨更同薇。

百结布衫忘世虑,几壶村酒适天机。

一醉任东

苍*翠谷。

闲云一片、无拘束。

田庐村巷经行熟。

无取无求,曳杖看修竹。

道人邀我岩居宿。

小槽白酒过**。

醉来只唱山中曲。

无价清欢,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

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

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

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

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

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

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

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

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增辉光。

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

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

钓水肥鲜鳊鳜,采树甘鲜梨栗,罢稏一齐收。

树底飞罢盖,溪上放轻舟。

笑鸱夷,名已谢,利还谋。

蜗蝇些小头角,何事被渠钩。

春际鹭翻蝶舞,秋际猿啼鹤唳,物我共悠悠。

倚棹明当发,归梦落三洲。

君不见新寺矶,女儿浦,小姑嫁与彭郎去。

天开地辟本何心,以邪见我成疑误。

风烟高并双丫石,旧已知名今始识。

佳山要自胜佳人,未见好山如好色。

满壁题诗吾所耻,倒激西江谁与洗。

安得人间马长卿,尽作山中鲁男子。

龙鸾仅比闽团酽,盐酪应嫌北俗粗。

采愧吴僧身似腊,点须越女手如酥。

舌根遗味轻篙,腋下清风稍袭肤。

七碗未容留客试,瓶中数问有余无。

夜半见明星,山中添冷话。

脚未出山来,此语行天下。

我观一切众生成佛多时,只有你者老子犹欠悟在。

山中行,移步放教轻。

无别意,恐他幽鸟惊。

山中好,秋景不凄凉。

白酒黄鸡新稻熟,紫茱金菊有清香。

橘绿满林霜。

凉月白,松桧郁苍苍。

但见村翁歌贺社,不闻丁壮在门傍。

一醉又何